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态势凸显技能培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难度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农村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将进一步失衡,转移数量将有增无减。分析原因,主要是目前经济单位减员增效的趋势不会改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的空间已很小。随着乡镇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业弹性明显下降,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持续减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管理等要素,已很难吸纳目前素质普遍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第一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承载力越来越弱。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减少了农村可供养人口。加上入世以后受国外大宗优质低价农产品大量进入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波动进一步加大,严重制约农业领域的就业。农业收入的减少必将产生“挤出”效应,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3、产业升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偏低与产品结构、产业升级的矛盾将进一步显化。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较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现在企业用工的学历要求至少在初中毕业以上,不少岗位明确要求持有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变化提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台阶已经抬高。综上所述,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就地转移,迫切需要提高现代农业技能。农业发展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富余是一种结构性的富余,农村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十分广泛。二是开放性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劳务输出技能。推进劳动力国际化是开辟就业新渠道、实现农民富裕的一个有效途径。我省在这方面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信息中介优势和劳动力基础优势。据了解,制约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瓶颈在于输出对象的技能欠缺,提高素质有助于打破这一局面,减轻就业负担,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国际市场转移。三是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我省各地都把大力推进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战略。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区域的扩张,意味着大量城郊农民将不得不离开土地,走入城市。伴随城市化而来的失地农民问题是困扰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已成为群众信访的焦点所在。从长期看,失地农民问题不在于土地补偿金的多少,而在于职业技能的匮乏。近年来,经济发达城市为了控制转移人口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对素质较低的体力型民工作出种种限制,但对高素质、高技能民工的需求却十分旺盛,敞开大门引进。这种政策取向表明了素质和技能在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授人于鱼莫若授人于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城市获得稳定就业的岗位,是最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途径。二、当前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年,如何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协部门实施的农函大培训和农业科技讲座,等等。但总的来看,农民技能缺乏、转移困难、收入不高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民培训“冷、散、僵”的情况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认识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冷”字。一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对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地方的党委、政府没有把技能培训工作放在应有位置,调控处于“空档”状态。有的职能部门、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项目时,“经济效益挂帅”思想严重,把涉及教育培训看作“摇钱树”,缺乏全局观念和为农服务意识。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不愿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农民的学习意识也较为淡薄。目前,农业从业人口中大多数是中老年农民,由于文化层次、年龄等因素,其中有不少人不重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存在畏难心理。——从管理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散”字。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条线主管部门主要是农业、科协、教育、劳动等四家,其他诸如财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也有所涉及;地方主管主要是乡镇政府。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面对的是“九龙管水”的局面。条线各自规划,自成体系,互不连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盲目性、无序性非常突出。内容雷同和空白点大的情形同时存在。二是有限的农村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农村教育培训格局,是以基础教育(主要是中小学)、职业教育、成人文化教育为主体,以农村科技教育(一般通过科协组织的下乡巡回讲座等形式开展)、农业后续学历教育(农函大、农广校等)、农业技术教育(农业部门通过下属的各站所组织实施)、乡镇企业上岗培训等为辅助。由于教育培训工作的选项、资金、师资、教材、场地、证书等要素无法统筹安排,共享利用,导致教学水平有限,整体效果不佳。三是经费投入不足。按现行规定,由财政负担、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为0.5元/人,标准过低,已经拨付的经费也存在挪用现象。——从操作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僵”字。一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目前,由于师资、教材等的客观限制,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内容还是以种植知识和通用基础知识为主,不能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另外,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的转岗实用技能培训,其对象仅限于城镇下岗职工,而作为农村劳动力则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二是培训方式不灵活,不方便。目前的农村培训还是以“一个老师、一间教室、一块黑板”的模式为主,形式单调。调查反映,农民不来培训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文化程度低,老师的话听不懂,回家以后不会干;培训课程设点一般只到乡镇,交通不便,希望能够送教到田头。三、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对策措施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立足现实需要,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动员和利用种种科技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走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五项措施:1、牢固树立转移新理念,不断强化技能意识。近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举措。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作,这些工作的重要源泉是来自农村、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如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得当,不但先进制造业基地有了人力资源保证,而且为解决“三农”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领导,积极引导,教育广大农民自觉转变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现代农民;各农业、科技、劳动、教育等部门必须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把提高农民技能作为份内事来抓,作为共同任务来落实;各农业技术协会、学校等培训机构要按照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和布局,紧紧围绕农民实际需要和农村教育特点,积极实施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努力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优化,效果突出。同时,要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通过提高技能就业、致富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在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2、大胆推进体制新改革,不断夯实教育基础。一要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装备水平。二要构筑农村教育“立交桥”。建立政府统筹、有关部门牵头、教育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管理机制,继续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初、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和实施教育培训任务,消除各自为战、重复投入、多头培训等不良现象。三要深化农村教学改革。根据农村教育特点,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鼓励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边致富,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四要突出农村教育重点。要借助职业技术教育,对种养大户、购销大户、服务大户进行文化和专业适应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要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提高相结合的“双证”教育,开展从事二、三产业的相关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五要切实发挥企业作用。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在劳动力开发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岗中职业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和农民工建立长期化、稳定化的劳资关系,使农民和企业的利益都得到保障。3、积极顺应就业新需要,不断拓展培训内涵。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因此,要切实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找到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致富的捷径。通过创业培训,教给他们做“小老板”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本领,扶持创业并给予不断的指导,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二是抓好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大力开展就业前的培训,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三是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稳定就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留在城市并愿意成为市民的关键。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再就业培训,千方百计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防止已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回流。四是根据对象不同因人施教。对不愿离开土地的中老年农民,主要以典型带动、科技推广,现身说法、现场指导等方法,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引导其向效益农业发展;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劳动力,主要开展学历提高和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项目;其他的社会劳动力则应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申请就业者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4、着力建立评价新机制,不断扩大人才队伍。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设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是衡量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应有成效,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合格的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的关键环节。一要确定目标,研究新增职业规范,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并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使受训人员达到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强化职业资格意识,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加强劳动执法,推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完善机制。建立一个科学规范,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发展需要的质量体系和控制与评价机制,建立质量监控的原则、方法手段及指标体系,建立一个保证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质量控制运行机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构建以行业需求为核心内容的职业质量链,制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相应的制度规范标准,实行全过程控制,形成预警机制灵敏、纠偏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5、大力构筑工作新格局,不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是全面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转移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难度系数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方向明确,力量集中,机制到位,才能有所作为。所谓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其内涵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以农村劳动力深度开发、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和有序流动为总体目标,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基础,以种种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城乡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为载体,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确定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的数量和结构,建立上下沟通、左右协调、远近结合、国内外对接、城乡一体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从长远看,全省要把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作为构建劳动力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社会化分工的需要,全方位规划,广角度布局,有重点实施,分阶段推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