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课题结题报告领导在家庭教育结题会上强调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在五小。在此,我谨代表全校900多名师生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报告会的各位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两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在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下,我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学构建高效课堂,倾力打造“五心”幸福教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把我们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享幸福与快乐的精神家园,学校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家长朋友们,让孩子们享受最好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孩子们的一生幸福奠基,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教育好孩子,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学校教育必须依靠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更说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工作,建校两年来,我们共举行了六次家长会,两次报告会。并成功举行了家长进校园、进课堂、进考场等一系列活动,为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家长朋友们,社会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孩子的发展也更趋于多元化,我们教育孩子更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要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今天教授的报告使我们明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领悟了家庭教育的真谛,破解了我们很多的困惑,非常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亲子关系,有助于共同做好孩子情感的贴心人、安全的监护人、成长的领路人,养儿育女的明白人。更让我们领略了教育专家的学术与风采,真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教授的理念为众多的学生家长指点迷津,激励着无数学子积极向上,好学、乐学、奋发有为,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家庭教育课题结题报告《以科学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家庭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主持人:李邦炯小学高级教师,龙山县第二小学语文教研员【内容摘要】龙山县第二小学课题组申报的《以科学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3月,经湖南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批准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家庭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为确保课题实施,我校课题组根据课题实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以科学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实施了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内容的探究,使实验班学生在预习、复习、听课、作业、阅读方面的习惯已基本养成,而且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独立学”的境界.同时,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学校青年教师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获得了这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一研究成果现已逐步在周边学校得到推广.【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良好习惯一、问题的提出如何正确地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最早启蒙地,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家庭环境对学生如何学习有巨大影响,它与教师或课程质量同样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然而,现在的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多为隔代教育,许多农村儿童多为留守生.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校特提出“以科学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良好习惯”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良好习惯养成”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三、课题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这一理论指导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心阵地,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潜能,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着力点.这一理论还告诉我们在活动实践中学习锻炼是贯穿于良好习惯养成全过程的主线.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这一理论启发我们全方位的训练实践和氛围熏陶,是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动态持续性的强大势场.四、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的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二)研究内容课题组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守纪行为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劳动习惯和安全意识习惯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前制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1.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信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五、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本课题研究主要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2011年5月起至2013年10月止.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两年多来,课题组采用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研究原则,取得了效好的研究成果.六、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本阶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完善研究方案,使其更具操作性,并深入开展研究措施的探讨.1、建立机制、成立课题组.课题研究的主要指导者是校长彭金南,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方向;课题组组长是教科室的语文教研员李邦炯,负责课题研究总策划,汇总研究成果,撰写主要报告;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阶段实施方案、小结.每级两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2、强化培训,加强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怎么开展,一般有哪些步骤、具有哪些研究方法,应该积累哪些过程资料.对于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我们首先加强理论的学习,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并邀请市教育局教育科的专家亲临学校进行指导.通过加强学习与培训,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上依据.3、调查分析,摸清并掌握情况.为了了解实验班学生行为问题和行为习惯的现状及特点,课题组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实验班师生进行了多次不同角度的调查分析.通过这些调查分析,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案进一步修改,并开展了研究措施的探讨,为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本阶段是具体研究阶段,为了深化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研究水平,学校课题组研究过程的管理,全面督导课题的实施.1、提供课题研究资源,奠定认知基础.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发现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按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针对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