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产业组织的定义和理论渊源2.2哈佛学派与SCP分析框架2.3芝加哥学派2.4可竞争市场理论2.5其他学派和理论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与发展2.1、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组织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三种含义: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等。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和国家政权等。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定义所谓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通常是指上述组织概念中的第三种含义,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思考:产业的定义?2、理论渊源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迄今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然而,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密关于竞争机制的论述,最早把产业组织引入经济学的是马歇尔,也有学者认为产业组织理论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理论”。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理论也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1)亚当斯密的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能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的合理的配置。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2)马歇尔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马歇尔于1890年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具体表现在他不仅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而且第一次触及到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第二,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第三,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至19世纪60年代,西欧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马歇尔研究分工与机器、某一地区特定产业的集中、大规模生产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形态等问题时,触及了“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现象,而规模经济又是与组织形态直接相关的。“马歇尔冲突”(Marshall’sdilemma):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矛盾至今仍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专著《垄断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不谋而合的提出了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3)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2.2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手段。1、理论体系的建立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即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市场结构标准:(1)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市场行为标准:(4)企业之间不互相勾结;(5)企业不使用排外性的、掠夺性的或高压性的手段;(6)在推销时不搞欺诈;(7)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8)对抗者对其他人是否会追随他们的价格变动没有完备的信息。市场绩效标准:(9)利润水平刚好足以酬报创新、效率和投资;(10)质量和产量随消费者需求而变化;(11)企业尽其努力引进技术上更优的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流程;(12)没有过度的销售开支;(13)每个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有效率的;(14)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卖者得到最多的报酬;(15)价格变化不会加剧周期的不稳定。方法标准评价:不再将不现实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注意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基础。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1938年,梅森在哈佛大学成立第一个产业组织研究机构,1939年梅森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从而为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1959年贝恩出版了《产业组织》一书,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这些研究主要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因此又被成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至此就建立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谢勒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在贝恩的基础上对SCP分析框架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由此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走向了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哈佛学派按照三分法标准,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S企业行为C市场绩效P•买者与卖者的数量和规模•产品差异•进入(退出)障碍•垂直一体化•多样化经营•定价行为•R&D•投资•广告•竞争行为•并购•串谋•利润率•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效率•增长•股东价值引出:市场绩效的指标(1)利润率指标R=(∏-T)/ER:税后资本收益率;∏: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2)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其计算公式为:L=(P-MC)/P勒纳指数在0~1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P=MC,所以L=O,在垄断情况下,L会大一些,但不会超过1。从直观的角度观察,L越大,市场的竞争程度越低。必须了解的是,L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MC的偏离程度,但是却无法反映企业为了采取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此外,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MC数据很难获得,常用AC代替MC,从而使结论失真。贝恩指数是产业组织学者贝恩提出的一个指标,他把利润分成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a=R-C-D;∏e=∏a-iV;B=∏e/V∏a是会计利润,R表示收益,C表示成本,D表示折旧;∏e表示经济利润;i是投资收益率;V表示投资总额。实际上贝恩指数代表的是行业超额利润率。它的理论依据是,市场中如果持续存在超额利润,那么就表明该市场上存在垄断势力,且超额利润越高,垄断力量越强。与勒纳指数相比贝恩指数所要求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得,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减小了。市场绩效的内容(1)资源配置效率能否有效的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是反映市场绩效优劣的重要标志。一般的价格理论认为,竞争的市场机制本身能保证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相反,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竞争市场低,价格比竞争市场高,这就导致了社会福利的净损失,经济学中称之为效率损失。垄断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不仅仅表现为上述一方面,垄断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经常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并为此支付费用。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是竞争市场不必要的手段及其开支,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2)产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测定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在市场绩效中研究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是研究市场结构处于何种状态时产业的技术进步能以比较满意的速度进行,对于这一问题,产业组织理论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大;谢勒等人观点相反,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作用更大。这两种观点长期争执不下,没有足够证据可以充分支持或反对其中任何一种观点。综合已有研究的基本结论在一定的规模临界点以内,研究开发投入随企业规模扩大而增长。大、小企业在发明、革新方面的作用大小,与产业类别、技术进步阶段特点等密切相关。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经常是可以互相补充和联系的。(3)生产的相对效率主要是从产业内企业是否实现了规模经济性以及已有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这一侧面,分析资源在产业内的有效利用程度。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性的实现情况可分为三种。一个概念:X非效率所谓X非效率,是因垄断企业失去外部竞争压力,再加上内部机构臃肿所导致的企业效率低下的情况。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产生X非效率的原因: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从而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生产能力过剩也是生产的相对效率不高的表现。在经济周期性循环发展过程中,需求和供给并不是总能保持某种均衡的。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的设备过剩现象存在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长期生产能力过剩现象,则可视为资源的浪费。(4)广告费比重从产业组织角度看,广告宣传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和服务,从而有扩大销售、促进竞争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度的广告活动也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这种过度的广告活动又常常是和夸大甚至虚假的宣传联系在一起。因此,广告活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评价市场绩效优劣的一个方面。(5)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主要指谢勒的研究,经分析测算,他认为由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所带来的损失,要占1966年美国GNP的6.2%。其中大部分属于产业组织相关的范畴。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就需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引导和干预市场和企业的市场行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SCP范式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和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经济基本上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大学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哈佛学派是“结构主义者”集中度与利润率哈佛学派认为,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SCP范式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贝恩的实证分析贝恩1951年调查了美国制造业的42个产业,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CR870%;一组CR870%。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集中度的产业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率差异,前者平均利润率为11.8%,后者为7.5%。政策取向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或分割政策。直接应用——70年代前后的美国反垄断政策不良的市场绩效(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不良的市场行为(垄断行为)不良的市场结构(垄断)哈佛学派在政策上倾向于由政府干预来改变不良的市场绩效,从形成和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入手。2.3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形成于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相信优胜劣汰的过程,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