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以适应服役、纳税的需要。后世基本都有诸子均分家产的法令。该现象A.表明宗法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体现了对私有产权的保护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以适应服役、纳税的需要”说明,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小农经济,因为个体小农家庭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后世这样规定也是为了自耕农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题干是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规定,主要不是体现宗法制,故排除A;家庭田产是否均分都是私有产权,所以没法通过分地与没有分地之前相比来体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人地矛盾的问题,故排除D。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从“人治”到“法治”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表明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国家管理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法治”不符合秦朝的政治特征,排除A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符合秦朝的史实,是“现代化”的外延而非内涵,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非民主政治,排除D项。3.宋太祖曾下诏宣布参加进士考试15次不中者,特赐进士出身,宋真宗时甚至5次没通过省试的举人也赐进士出身。宋仁宗也下诏宣布凡进士殿试,一律不黜落。以上史实表明宋代统-2-治者A.重视维护社会稳定B.重视机会均等C.提供合理上升渠道D.重视选拔人才【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参加进士考试15次不中者”很有可能因为屡考不中而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宋初社会稳定是必须要保证的,所以会有上述规定,到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则社会矛盾逐步尖锐,继续实行类似更加宽松的政策,也有利于稳定社会稳定,故选A;上述规定并不是科举考试中真正的机会均等,故排除B;在科举制下,合理的上升渠道就是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故题干中的信息并不是合理上升的渠道,所以排除C;题干中的信息实际上是对科举考试屡试不中的人一种变相的补偿措施,并不是重视选拔人才的表现,故排除D。【点睛】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4.元明两代都将工匠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允许匠户轮班服役,不服役期间可以自行离开作坊,甚至可以交钱代替服役。该变化A.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B.强化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C.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关于明朝的匠户可以轮班服役和不服役期间可以自行离开官营作坊,甚至可以纳钱代役,等于减少了对匠户的控制,这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C;题干说的是从事手工业的匠户的变化,与小农经济无关,故排除A;题干是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不是强化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故B错误,所以排除;题干不是从官营手工业的垄断角度来说的,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3-5.“清流”一词常用于比喻品行高洁的士大夫,后来引申为热衷于评议时政的知识分子。晚清时期不管是处理鸦片问题还是办洋务,都少不了清流批评的声音。但是有学者曾经广泛查阅资料,想找出领事裁判权出让后清流对此“讥弹”的记载,却一无所获。这反映了A.士大夫社会责任感缺失B.思想专制空前加强C.长期战乱导致资料损毁D.闭关锁国造成封闭愚昧【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信息提供了一个对比,即不管是处理鸦片问题还是办洋务,都少不了清流批评的声音,但是唯独对于领事裁判权出让后却找不出清流反对的记载,这说明领事裁判权是一个新生事物,是清流之士所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就难以进行评价和批评,而这一切源于清朝长期以来闭关锁国所导致的愚昧和闭塞,故选D;士大夫一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才有清流评议时政之士,故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思想专制空前加强在同一时期是一样的,但是题干表现的是同一时期对有的问题有清流评议,而对有的时期就没有,所以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6.1900年6月,上海《字林西报》发表消息称东南各省督抚照会各国领事,表示无论北省有何举动,东南各省必当保护各国官商,而各国不得调动军队到东南各省。这表明当时A.民主革命风潮波及南方各省B.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列强势力范围大致划定D.地方可以越过中央进行外交【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所提的时间是在1900年6月,这时八国联军已经开始侵华,民主革命风潮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波及南方各省,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在清政府已经向列强宣战的情况下,东南各省督抚居然与各国达成互相保护的共识,说明地方政府并没有与中央政府保持政策的一致,故B符合史实,所以选B;列强的势力范围在此前早已划定,故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题干信息直接就反映了地方官员与外国领事之间的外交活动,题干中的“表明”需要透过这一现象看到本质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4-7.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力量是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由“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这位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选C;题干并不是从社会性质的角度来分析,故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国家政权的更替问题,故排除B;题干仅仅提到了社会主导力量的变化,并没有说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问题,故排除D。【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8.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A.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C.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答案】D【解析】【详解】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5-安,革命形势得以好转,故选D;题干没有提到长征途中面临的阻力,故排除A;五四运动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故B的说法错误,所以排除;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下被迫做出的选择,故北上抗日不是最初的目的,所以排除C。9.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题干中名称的变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故A项正确;A项决定D项,故D项排除。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是国内阶级矛盾的产物,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时间不符合,故C项排除。10.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卡努优斯制定法案,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26年,彼提留法案废除罗马债务奴役制;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使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这表明古代罗马A.平民逐步成为政治的主导力量B.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C.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日益扩大D.贵族与平民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三个法案的规定都能表明平民逐步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即表明古代罗马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逐步由贵族发展到平民在内的更大范围,故C正确;奴隶主贵族才是罗马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故排除A;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的是希腊而非罗马,所以排除B;选项D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而题干反映的是二者之间的妥协,故排除D。11.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6-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C.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类的正常情感,是对当时人性的解放,而不是过渡纵欲,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教会宣扬的是一种苦行式的禁欲主义思想,而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宗教禁欲主义,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阐释的是正常的人类情感,并非世风日下,故C项排除;《十日谈》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故D项排除。【点晴】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阐释了正常的人类情感,旨在反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据此分析便可获取正确答案。12.以下为“工业产值世界份额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A.世界格局发生剧变B.中国制造业持续衰退C.世界市场已然形成D.文明正在碰撞与冲突【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750年到1900年世界工业产值份额变化主要是中国印度不断减少,而英国美国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尤其是美国在1900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剧变,A项正确。B项中国制造业持续衰退是对表格信息的偏见反映,排除B;C项说法不能全面反映表格信息,排除;D项文明碰撞与冲突与表格信息无关,排除。-7-所以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两个关键:第一.了解“1750到1900世界工业产值份额变化表的数据”;第二:运用所学知识可知归纳表格情况,逐一排除选项即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藉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提要》中说道:“吾人既欲实行民族主义,当以美为模范,以汉人之文明,另造一五族混合之新民族。如满蒙等怀疑及于并吞,则并以平等待遇加之。平等待遇之先,须先之以调和,则须弃汉族之名称,另造一民族名称,曰‘中华民族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