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试题(美术班,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试题(美术班,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A.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D.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答案】A【解析】【详解】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体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家国一体的特点,即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排除B;血缘纽带是宗法制的基础,并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礼记·大学》的记载,无法体现国人的追求,排除D。2.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答案】B-2-【解析】【详解】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逐步改变血缘世袭特权,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排除C;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的思想得到传播,与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3.东汉中期以后,诸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B.强化相权带来严重后果C.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D.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为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所学可知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制度,选项A正确;外戚宦官专权与相权无关,而且东汉时期相权较弱,选项B排除;材料中外戚宦官专权属于中央政权之争,与地方势力无关,选项C、D排除。【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根本特征为皇权至高无上,这种特征导致依附皇权的势力如外戚、宦官会在皇帝怠政、年幼等特殊时期形成专权。4.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3-【答案】B【解析】【详解】从宋代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以及宋太祖时建立重视保护士大夫关心政治的积极性和“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的祖训,可知B项正确。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这样做并不能实现A项的“长治久安”,C项“完善监察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的传统等不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核心是服务君主专制,D项与其史实不符。5.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旨在监督控制地方知州权力,牵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对知州权力形成较大制约,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的制约,但并非控制地方财政支出,故B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不利于地方自主性发挥,影响行政效率提高,故C项错误,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应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分析再做出正确的判断。6.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而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A.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4-B.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第一级是分封制结束,郡县制出现,第二级察举制,第三级是科举制。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基础进一步扩大,由封建政权走向士人政权再走向科举选官,这有利于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体现了政权基础,逐渐走向大众化民众化的特点。故选A。推行科举制从隋朝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历史上即被称为士人政府,所以B错误。C趋向只是第一级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能代表全部,排除C。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就成为正统思想,当时处于第二级,不能影响到第一级,故D错误。7.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解释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制衡原则。C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D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A.AB.BC.C-5-D.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符合史实,故D正确。重农抑商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故B错误;行省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C项错误;故选D8.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可见,当时人们出行较为普遍,结合所学可知,商人是进行长途贩运的主体,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明确指出是旅行指南图而非休闲旅游图,A选项排除;社会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与材料不符,C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南北文化经济差距缩小,D选项排除。9.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6-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C.“天下为主,君为客”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颜元对宋元以来儒者的轻视,认为他们做妇女态,只要能报君王一死即是最好的”可知体现出宋元以来理学的空疏无用,“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体现的是经世致用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观点,A选项排除;“心外无佛,即心是佛”主观唯心主义,B选项排除;“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它否定了君主专制,C选项排除。10.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对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故B正确;A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无法体现儒家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排除C;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D错误。11.五四运动亲历者陆懋德说:近三百年来,学界青年敢在天安门开会聚众,并打倒卖国贼,此为北京所见之第一次。”这一言论-7-A.低估了青年学生的示范作用B.批评学生运动的鲁莽性C.表明五四运动目标完全实现D.赞誉了学生的爱国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近三百年来,学界青年敢在天安门开会聚众,并打倒卖国贼,此为北京所见之第一次。”可知,他赞誉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故答案为D项;是正确反映了,而非低估了青年学生的示范作用,排除A项;B项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五四运动目标是部分实现,而非完全实现,排除C项。12.“共和建立标青史,帝制推翻颂伟功。”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B.毛泽东与辛亥革命C.孙中山与五四运动D.梁启超与维新变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与材料“共和建立标青史,帝制推翻颂伟功。”相符,故答案为A项;毛泽东与辛亥革命没有关联,排除B项;孙中山与五四运动没有关联,排除C项;梁启超与维新变法是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13.下表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8-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启动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答案】A【解析】【详解】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据材料“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公营、合作社营、私营、民间织户的数据”可以判断,A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材料民间织户织机“20000”架,织出布匹“53334”匹,而公营、合作社营、私营的织机不及其三十分之一,但总产量却占了51.6%,可以判断,C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官僚资本,D错误。【点睛】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1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B.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C.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D.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答案】B【解析】-9-【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精神形成于井冈山时期(1927-1934年),长征精神形成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1934-1936年),延安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西柏坡精神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综上所述,故选B。ACD时间排序均有错误,排除。15.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1982年宪法是我国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