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第十三章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教学设计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直接教学、情境性学习、合作学习理解:教学设计的意义及基本程序教学目标的分类与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方法的分类与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结合一个教学单元的实际,依据教学目标表述技术,表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根据教学事项的程序,结合实际说明一节课的教学组织过程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一)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二、教学设计的意义(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二)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三)有助于教师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设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变成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强调教学诸要素之间的适当搭配,朝最优化靠近,最优化就是从多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出最好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具有最优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减少教学盲目性和失控性,避免教学的低效性,提高教学的稳定性和效率。(二)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通过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将已有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教学设计可以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有助于教师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者在设计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迁移性。通过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教师科学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设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教学设计更有可能切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他们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一样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一)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三、教学设计的依据(一)理论依据1、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2、现代学习理论3、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1)教学的实际需要。(2)学生的特点。(3)教师的教学经验。1、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米索斯基的看法,寻求怎样才能少花时间和精力而又能从全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系统的方法。教学系统就是为达成特定的目标而由各要素按照一定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功能的集合体。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一)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系统各要素进行恰当的搭配组合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教学的基础,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客观反映。依据这些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符合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批评方式与行为转化的研究3、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1)教学的实际需要。(2)学生的特点。(3)教师的教学经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教学的特点。四、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的程序:(一)分析教学对象(二)分析教学内容(三)确定教学目标(四)制定教学策略(五)设计教学评价(一)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学习者是否具有学习某项学习目标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对此重视和了解的程度。(二)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三)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各科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科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真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理解各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四)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及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五)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活动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反馈和评价教学效果。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学期或学年末,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狄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型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一)认知目标1.知识必须知道的确切的事实、术语和方法2.领会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3.应用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4.分析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5.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6.评价对所学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以及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二)情感目标1.接受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3.评价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4.组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5.个性化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之后,所学得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三)动作目标1.知觉对动作、物体、性质或关系等的意识能力2.模仿按提示要求做出动作或再现示范动作3.操作按提示要求做出动作的能力4.准确指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5.连贯指学生按规定顺序和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等的能力6.习惯化指学生自动或自觉地做出动作的能力三、教学目标表述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行为目标陈述包括三个要素。1、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而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2、产生条件。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3、行为标准。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技能性目标动词模仿水平: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运用,使用。情感性目标动词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体验,参加,参与,交流。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关注,认同,拒绝。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确立,形成,养成。(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为了解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有人提出描述内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目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心理变化。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若干行为样例。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样例。如“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够自觉收集和处理废旧电池”。(三)表现性目标许多高级的教学目标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就能立竿见影的。为此,表现性目标只要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第二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一、教学目标的意义(一)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二)指导教学结果和评价(三)引导学生的学习四、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分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一)确定学生的原有基础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二)分析使能目标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知识或能力,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即使能目标。(三)分析支持性条件支持性条件有两类:一是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动机;二是学生的学习策略或方法。终点目标: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能目标:2理解双受精的概念使能目标:1了解胚珠的结构起点能力:掌握花的基本结构了解开花和传粉的知识例:生物教学中的任务分析第三节组织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境和外部学习环境。一、教学事项确定在教学程序中,学生的学习随事先设计的教学情境而进行,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指出,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由八个步骤组成,教学中可以设计出促进教学活动的9个教学事项。学习过程教学事项注意警觉引起注意预期提示学习目标选择性知觉唤起先前经验回忆提取到工作记忆呈现教学内容材料进入长时记忆提供学习指导反应引出学生的作业强化适时给予反馈提示提取评定学习结果促进保持与学习迁移二、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是采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讨论法和练习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最多的方法。(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二)演示法演示法指教师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三)课堂问答课堂问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学生类型学生特点教师处理误区教师正确处理的方法理解能力强、能积极回答学习好,善于发表见解,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快要求回答,并能正确回答。对他们关注较多,乐于让他们回答问题。可利用他们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回答问题的带头作用。理解能力强、被动回答学习好,但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不积极回答问题。注意较少。注意鼓励措施的运用,如,“你对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好。全班学生要向他学习”,培养其同答问题的积极性。理解能力弱、积极回答学习较差.善于表达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不能正确同答。注意较多,但讨厌其总是错误回答问题。引导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从另一个角度,你再看看这个问题”,但不要挫伤其积极性。理解能力弱、被动回答学习较差,不善于表达且不举手同答,或根本不想回答。注意最少,基本遗忘这些学生。给一些较容易的问题,通过其正确回答,以正反馈的方式培养其积极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兴趣。回答问题的学生类型与教师的处理办法(四)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五)练习法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三、教学媒体的选用(一)教学媒体的分类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包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印刷材料,还包括模型、图片、幻灯片、录音机、电视、电影、计算机等视听辅助设备。戴尔(1946年)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各种媒体,构成一个经验之塔。在这一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被看作是一个实际经验的参与者,然后是一个实际事件的观察者和中介事件(即通过某种媒体呈现的事件)的观察者,直至最后,是一个(表征某一事件的)符号的观察者。这种排列有助于我们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先前经验水平选择适当的媒体。四、教学环境的控制教学设计理应考虑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所谓课堂物理环境是由教室内一切物质条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一)班级人数(二)教室座位(三)教室采光、颜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