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5个20分)1、孙樵,晚唐时期。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国新社”——国际新闻社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会长:蔡元培导师:徐宝璜邵飘萍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主要内容:皇帝的起居生活、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①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②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③它所提供的消息,绝大多数都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主官们相对关注的那一部分内容。2、《京报》的特征清代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为京报,定期出版,有统一格式,乾隆以后基本为印刷发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报纸内容与官报无差,因此得到了清统治者的允许,未加以限制。京报内容基本为宫门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三部分京报的特点: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是邸报的翻版;②稿件全部来源于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③旨在营利,报费是主要进项;④京报的内容主要是宫门抄、皇帝谕旨、臣僚章奏;⑤京报的读者是清朝的早期和中期主要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只是少数。3、时务文体时务文体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成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4、《申报》《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大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由英商美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十分注重办报质量,在内容上,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本土化经营,重视新闻报道和言论,刊载文艺作品,增办了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中国最早的白话报纸《民报》。由于在经营管理和内容等方面采取多种办法,创刊4个月,销数即增至3000份,挤垮《上海新报》。《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成为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申报》的成功,使上海商业性报纸在19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在《字林沪报》、《新闻报》创刊后,形成了“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申报》在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在他的主持下,《申报》逐渐发展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著名大报之一。1937年7月《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该报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初近八十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5、《大公报》《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该报1902年6月27日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英华)主持,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大公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华主持,是主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成为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6、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趁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镇压。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的罪名对国民党系以及其他有碍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报刊进行查封、剿灭。至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从民国元年的500多家锐减到了139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杀害,中国新闻史上,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7、邵飘萍:在新闻方面的贡献邵飘萍是民国初年的著名记者,被称为“新闻界的全才”,他的主要新闻活动和对新闻事业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早年受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大论战的影响,萌发出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在学生时期被聘为《申报》的通讯员,参加了南社。②1911年浙江宣布独立后,协助创办《汉民日报》,自任主笔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编辑,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③1914年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⑥1916年春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要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⑦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⑧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4日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学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专门研究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的组织等内容的机构。蔡元培任会长,徐宝璜和邵飘萍为导师。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新闻周刊》,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举办两期研究班,为新闻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9、徐宝璜是中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学家,新闻学者。1912年赴美学习经济学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担任《晨报》编辑,任北大教授。1918年,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被推选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础知识,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他的新闻学研究会讲义《新闻学大意》于1919年出版,更名为《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徐宝璜为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在中国新闻史上拥有四个第一:第一个在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学)。创办了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感觉以下会考填空题】10、《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威廉·米怜在马六甲创办。该刊以传教为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绝大部分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的文章,但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①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情报;②在内容上,以宗教内容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但大多也与传教有关,目的也都是为了宣传上帝的全德全能,后期有时事评论性文章,新闻报道方面的内容很少;③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④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附。1821年12月,《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共出了7卷70多期,累计547页11、《蜜蜂华报》《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1822年9月12日,澳门立宪党的首领巴波沙创办了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从创刊伊始,就站在居澳葡人的立场上为立宪革命的胜利而欢呼,以立宪派机关报和新政府公报自居。其内容主要刊载政府通告和会议记录,也有不少关于葡中官员处理澳门事宜的消息及澳门政情。1823年6月,葡萄牙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从第54期开始,《蜜蜂华报》便由保守派掌管,一直到1823年12月27日终刊。12、《循环日报》该报是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报纸。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笔。①《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之一。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②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报纸是以“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势,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③《循环日报》还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份以载政论著称的报纸。④1884年,王韬不再担任《循环日报》主笔,此后,该报思想渐趋于保守,断断续续出版至1959年终刊。13、《昭文新报》《昭文新报》是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初为日报,用白鹿纸印刷,刊行不到三个月,后因阅读者较少而改为五日刊,装订成书册状。内容以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但读者仍然不多,不久即停刊。《昭文新报》虽然昙花一现,却是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做了最早的尝试,之后,香港、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出现了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14、竖三民(于右任)竖三民是指于右任于1909年5月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年10月创办的《民吁日报》和1910年10月创办的《民立报》。这三份报纸均在上海出版,都是“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互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于右任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于1909年创办《民呼日报》,大量篇幅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因此遭官员诬陷而被逐出公共租界,后在法租界创办《民吁日报》,因赞扬刺杀日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