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项目)调查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研成果(项目)调查表姓名吕紫玲单位及职务安徽奥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区柳工大道29号邮编233010办公室电话0552-4128666手机13605528998传真0552-4193200电子邮箱aoliwanglei@126.com科研成果或项目名称全自动免熔铅制粒机科研成果或项目简介全自动铅锭造粒机是我公司最新开发的一种铅酸蓄电池生产机械,它主要用于铅酸蓄电池的自动生产线上,与铅粉机配套使用,以取代传统铅粒制造工艺过程中的熔铅炉,铸粒机或切粒机,它采用的是将铅錠在冷态下直接分割成铅饼和铅粒的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全自动铅锭造粒机采用先进控制系统,由PLC和工业级人机界面对进料到出料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精确和高效的控制是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整机用光电信号传感器采集各相关控制点的参数,经PLC集中优化处理,使设备运行在最佳工艺状态,采用该产品设备生产的铅粒可以为铅粉机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保障。全自动铅锭造粒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铅锭输送机构,铅锭切片机构和滚压造粒机构。铅锭输送机构包括:铅锭步进输送、铅锭检测、自动返回、缺料信号报警。铅锭切片机构包括:液压站、油缸行程光电控制、切刀调整、铅锭定长限位。滚压造粒机构包括:滚轮造粒、齿轮同步传动、自动退料。同以往的产品相比,新产品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环保特征,可有效解决目前使用设备中的污染与耗能问题,符合目前国家的产业环保政策。新老工艺能耗参数比较具体如下:熔铅炉+切块机(5T)75KW液压泵站11KW铅锭输送机0.5+0.37KW减速机7.5KW铅液泵1.1KW铅锭输送机铅液输送带电加热4KW铅粒铸粒机(120粒)0.75KW铅烟处理设备11KW合计:92.72KW19.6KW与老产品相比节电79%,每月(25天)节电43440度,按电价1元/度,每月节电4.3万元。铅氧化损耗8%,每月1200T,计算损耗9.6T/月,按现行价铅1.7万元/T,计16.02万元。环保节能,三月可收回投资。每月节能降耗合计20.623万元(可附纸)科研成果(项目)调查表姓名贾利萍单位及职务蚌埠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通讯地址蚌埠市朝阳路111号邮编233000办公室电话0552-2064356手机18955200150传真2066738电子邮箱bbnjzx@163.com科研成果或项目名称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小麦、水稻、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科技三等奖等科研成果或项目简介该同志长年活跃在农技推广战线上,顶严寒,冒酷暑,踏泥泞,穿梭于乡村田间,以一颗火热而坚定的爱农之心,承担着全市700多万亩粮食生产的农技服务工作,为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她本人也获得多方赞誉:多次荣获省(部)、市科技奖。近年来她参与主持的“烟农19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小麦、水稻、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科技三等奖;“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烟农19引种推广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蚌埠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固芝一号”芝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沿淮麦茬中粳(糯)稻机械直播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分别获蚌埠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度荣获全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先进个人;2007年度全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先进个人;2007年度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09年度,获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个人和全省农业抗旱保苗先进个人。2009年,荣获蚌埠市第二届“珠城十大女杰”提名,同时被授予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0年3月,被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授予“珠城建功立业优秀女性”荣誉称号。2011年3月被评为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在《安徽农学通报》等国家级农业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关于水稻简化直播栽培、沿淮中粳(糯)稻不同种植方式等科技论文十多篇,《蚌埠市优质粳糯稻米生产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被收录中国《现代水稻发展论文集》。《蚌埠市稻茬麦高产攻关技术探析》被编入《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高层论坛论文集》中。科研成果(项目)调查表姓名李洁单位及职务安徽新源热电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通讯地址蚌埠市华光大道220号邮编233000办公室电话4070734手机15056351718传真电子邮箱Lijie0552@163.com科研成果或项目名称科研成果或项目简介1、2005年主持化学水处理树脂复苏处理项目。通过树脂复苏,改善了除盐水水质,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延长了树脂的使用寿命,节约了酸减耗,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避免频繁更换树脂带来的高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2、2007年主持汽轮机油质老化处理项目。经过处理,油质改善,已不需要换油,经过4年运行检验,油质状况良好。如果换油,至少需要50万元,而处理费用很低,比之换油,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3、2007~2008年主持工业水回收利用改造。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做为能源企业,深挖节能潜力,采取各种措施对冷却水、废水加以处理与综合利用,做到或接近零排放。4、2009年净水站控制系统改造。通过项目实施,加强远方监控及优化岗位需要,设备和系统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实现一岗多能,提高工作效率。5、2008年~2009年锅炉烟气除尘项目。改造后除尘效率达到99.99%,为国内先进水平,粉煤灰全部综合利用。每年可节约大约136万度电,节约用水260余万吨。6、2010~2011年锅炉烟气脱硫项目。采用了烟塔合一湿法脱硫技术,为国内热电机组首创,技术含量较高。一次性完成168小时投运工作脱硫效率大于95%,为蚌埠市环境保护总量减排做出贡献。(可附纸)科研成果(项目)调查表姓名潘虹单位及职务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通讯地址蚌埠市朝阳路111号邮编233000办公室电话05522054103手机18955200310传真05522059526电子邮箱bbnjzx@163.com科研成果或项目名称五种作物无公害生产标准基地建设科研成果或项目简介五种作物无公害生产标准基地建设项目针对本地区影响无公害生产的瓶颈问题,围绕小麦、水稻、花生、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无公害生产的场地选择、茬口安排、品种应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施肥、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等主要技术环节,制定了农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并通过市技术监督局审定发布,已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通过对所属三县(怀远、五河、固镇)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价,选择生态条件好符合无公害环境标准的农业生产区域,建立了5种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并通过了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有效地实现了基地农户与企业的对接,提升了本地农产品质量,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04年至2008年底,五年累计推广应用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551.3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6601.85万元,带动了15家粮油加工企业通过国家、省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造了12个国内知名品牌,并与27.2万农户签订了139万亩“订单生产”。此项目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科研成果(项目)调查表姓名于东红单位及职务蚌埠医学院教授通讯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蚌埠医学院邮编233000办公室电话3070209手机13955231368传真电子邮箱Y2210@sohu.com科研成果或项目名称胃癌、食管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研究;胃癌、食管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研究等科研成果或项目简介在二十七年的从教生涯中,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病理检验第一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为人师表,锐意进取。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病理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细菌L型专业学组成员、安徽省老年医务工作者协会临床病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临床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细胞学组成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蚌埠医学院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编委等职。带领团队长期针对皖北地区的多发病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开展科学研究,首先发现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是以L型变异型的生物学状态占绝对优势,并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方法在国内外首先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幽门螺杆菌的L型变异型是胃癌发生的重要致癌因子,纠正了人们一直推测幽门螺杆菌L型变异型是代谢静止或退化的观点,确立了幽门螺杆菌的L型变异型是胃癌相关致癌原的重要地位。此研究拓展了胃癌的病因学和幽门螺杆菌研究的领域,使人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得以提升,并带动相关新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此项研究的成果已被众多学者引用,国内有二十多个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和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了成果,已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卫生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蚌埠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5项。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3项科技成果分别在安徽省科技厅和国家教育部进行了成果登记。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可附纸)科研成果(项目)调查表姓名张静单位及职务蚌埠市科技情报所信息中心主任通讯地址蚌埠市胜利中路85号邮编233000办公室电话2077267手机15105521004传真2077266电子邮箱bbstz_x@163.com科研成果或项目名称建设各类创新服务网络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及信息、建设“科技路路通”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创新驿站”蚌埠站点科研成果或项目简介1.建设各类创新服务网络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及信息自2007年至今,主持策划了“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蚌埠科技工作网”、“蚌埠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蚌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路路通”蚌埠分中心网)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带领信息中心建设了科技成果、科技文献、技术专家、大型仪器、技术需求等13个创新资源信息数据库,并与安徽省及长三角各类数据库资源互相链接,形成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科技基础支撑。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平台共享资源,数年来多次在全市组织开展信息资源数据库检索使用推广培训,并通过建设的大型仪器协作网为企业提供仪器共享服务。迄今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库的下载量已超过百万余篇;大型仪器共享服务机时已达6万小时。2.建设“科技路路通”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2009年,按照省“科技路路通”服务总网的建设要求及市科技局、情报所领导的统一部署,带领信息中心积极进行“科技路路通”蚌埠市分中心及下属服务站建设工作。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内建设了“科技路路通”网上服务平台,配合专业化计算机数据网络中心建设,构筑“科技路路通”蚌埠市网络中心;并在全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重点企业、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科技园、各类中介机构、投融资机构中建设了19家基层创新服务站,“人网”与“机网”融合互通,网上服务与网下服务相结合,已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知识产权、投融资、项目对接、仪器共享、财经、法律等综合配套系列服务数百项次,组织技术培训万余人次。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投融资起到关键作用。3.建设“中国创新驿站”蚌埠站点,促进跨区域技术转移2010年,通过积极努力申报,蚌埠科技情报所成为国家科技部“中国创新驿站”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信息中心承担了蚌埠站点建设任务。我带领中心及下属服务站工作人员按照任务书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