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四制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认识钟表单元备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6页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以“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引起学生对认识钟表的需求,体会认识时刻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自主练习,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个时刻。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的时刻,初步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感受时间的意义。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知道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教学措施:1.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钟表来源于生活,认识起来并不难。2、重点让学生充分动手体验,在体验中学知识。3、设计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设计游戏进行教学。4、重点训练学生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动手操作方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课时安排:信息窗认识钟表整时--------------------------------------------------------1课时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大约几时”--------------------1课时认识“几时半”-------------------------------------------------------------1课时认识钟表练习课---------------------------------------------------------------1课时第二单元丰收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7—20页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教学措施: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通过直观摆小棒到闭目想象小棒的摆法,始终将数数与数的组成融合于一体,同时又突破了数整十数的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课时数:9课时第三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关方位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这六个方位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单元的。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由于方位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较难掌握。平面图形的学习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图形的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本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方位与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难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能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的方位。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日常生活中,能借助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位感。4、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5、感受辨认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美。四、突破措施:1.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从传统的古诗中挖掘素材是青岛版教材的立意之一,本单元呈现的是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场景,虽然教材中没有出现《锄禾》的具体内容,但透过画面学生立刻会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朗朗上口的诗文佳句。2.教材的设计及呈现童趣性极强。连环画的形式,漫画的风格及剪贴画的效果立刻抓住了孩子的心,农夫、牧童与耕牛带领我们的孩子走进田园世界。3.实地观察,强化操作是本单元的突出特点。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一种固定的自然现象,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优势,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教学中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组织好学生的实地观察与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是学好本单元的基本保障和前提。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第四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2、经历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合理进行算法优化,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3、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四、突破措施:1、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3、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件五、课时按排:10课时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儿童熟悉的数钱、花钱活动为背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呈现了两组儿童倍感亲切的活动画面,把儿童的记忆拉回到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提练学生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是: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1、知识与经验分析。经验:虽然是初次学习人民币知识,但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它的根源来自于社会生活的进步。今天的儿童与五、六十年代儿童相比,再也不是目不识丁,花钱卖东西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教师大可不必反复去强调“1元=10角”等知识,要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100以内数的计算是本单元人民币计算的知识基础。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人民币认识的初次学习阶段与结束阶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信息窗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信息窗2: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计算三、学习目标: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四、突破措施:分类——兑换——计算。分类: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梳理认知。结合各个小组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反思计算过程,修正错误计算。五、课时按排:4课时第六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1、素材的选取。通过对故事中数学信息的梳理与分析来学习数学知识,较好地实现了情景串——故事串——问题串之间的连贯,具有人文性与数学性的特征。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5个信息窗。依次是:赶海——摆贝壳——参观水族馆——参观标本馆——买纪念品二、重点与难点: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三、学习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四、突破措施:在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㈠]中,学生已经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都是学习本课题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演示,并结合学生的演示进而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也就是说,此环节的教学程序为:首先是指导学生汇报思维过程,然后指导学生把思维过程用学具演示出来,并结合演示用数学算式抽象思维活动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全体学生一起操作。如果学生从学具操作来交流,教师要从中提炼出算式,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五、课时按排:17课时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1、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本单元以儿童非常喜欢的“魔术”为背景,创设多种魔术表演的“情境串”,呈现了多彩的舞台场景。素材的选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2、体现知识的形式与建构过程。本单元把同数连加单独编一个信息窗,在这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并体会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这样处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同数连加算式特点的认识,有助于体会加法的局限性,使学生充分的体验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捷性。3、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材通过三个不同的魔术表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表象,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单元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单元难点:有关0的乘法。教学措施:1、重视经验的积累,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相同加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