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现实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我国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现实思考姓名:冯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姜建斌20090401对我国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现实思考作者:冯娜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周德海.ZhouDehai发展公平促进效率——试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偏颇和新公平--效率观的重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4)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中,由于公平与效率不具有兼容性,因而它既不能有效地促进效率的提高,又难以推进公平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由、平等和等价交换,市场在本质上既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也能够维护各主体间的公平.市场公平只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局部,社会公平涵盖市场公平.2.学位论文周平轩公平效率同向促动论——关于公平与效率的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2006公平和效率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对基本命题。本文围绕“公平与效率的本质内涵”以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动态演化”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历史考察。第一章,从人类思想演化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公平和效率的概念和思想演化,从西方思想史、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中国思想史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辨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以求正本溯源,为构建一个科学的公平效率理论奠定思想史的基础。通过考察发现,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思想流派中,一般都隐含着公平效率一致论的思想,均认为只有实现了公平正义,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即使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公平与效率仍然在逻辑上是一致的。第二章,鉴于当代政治思想理论、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在当代公平效率思想上的重要地位,就三个领域中的公平和效率思想分别进行归纳和评析,辩证其合理性和谬误。通过考察发现,在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西方管理理论中,人们对报酬公平与否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其工作行为,公平与效率之间仍然呈高度一致的逻辑关系。而在自由主义思想主导的政治思想和经济理论中,出现了分野。第三章,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学者关于公平效率的代表性观点以及中央政策演变进行了总结和评析,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应然意义上的公平一致论,到80年代中期以后的公平效率冲突论占主导,然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实然意义上的公平效率统一论。分析了这些观点和政策的社会成因、合理性和局限性,论述了在我国正确认识公平和效率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现实意义。第四章,在鉴古评今的基础上,对公平和效率的概念、内涵进行重新思辨和论述,对公平的客观性、相对性、阶级性、历史性等基本属性和公平标准进行了探讨;同时也考察了效率的客观性和相对性,经济效率的内涵和标准,并就当前比较通用的GDP增长率和帕累托标准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论点——公平效率同向促动关系: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为人类实现更大的福利以及更高程度的公平提供了效能基础和物质前提;而公平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把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为大多数人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因而必然意味着对效率的促进。因此,二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这种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同向变动、相互促进的同向促动关系。最后,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公平认知的新经济人基础上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模型化的数理逻辑论证了这种同向促动关系,初步揭示了促动关系中的一些规律。第五章,在对国家、制度、技术和阶层进行单独考察辨析的基础上,把公平效率纳入国家、制度、阶层和技术四者的交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互动演化框架中分析,也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所支撑的社会生产方式中,在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管理组织所制定的制度框架内,在社会各阶层势力交织互动的社会背景下,全面考察社会利益分配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进一步揭示了公平效率之间同向促动的演化规律和机制。第六章,运用第五章建立的分析框架,对从原始社会一直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平效率形式及演化进行了历史考察,着重揭示二者在动态演化中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从历史逻辑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验证了公平效率同向促动论。第七章,对前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实践中的公平效率关系进行了回顾总结,论证了社会主义由于在所有制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而在实现公平效率的良性促动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也揭示了因为没有处理好公平效率问题而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挫折。第八章,介绍了国内外收入分配方面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就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一是就世界118个国家分别以38年、11年和5年的时间跨度进行总括式分析。二是根据国家发展程度、基尼系数类型和基尼调查年份,分成12组进行国别比较。随着统计分析的细致深入,收入均等程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正向相关性也越显著。三是在综合多方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均等程度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进行了统计相关分析,初步印证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四是为进一步验证各国发展效能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公平之间的相关性,对124个国家的发展效能与收入均等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了统计显著性检验,论证了经济公平与发展效能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正相关关系。第九章,对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论证了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从社会现实和社会属性这两个方面界定了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取向。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现阶段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良性促动关系,提出了一些基本层面的政策建议,认为首先要从根本认识和执政理念上剔除公平效率对立冲突论的有害影响,更加自觉地把握住公平这个社会制度中的能动因素,以此来推动公平效率的良性促动。3.期刊论文李福安.LIFuan初次分配公平并非唯效率论公平-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1)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初次分配也要讲公平,是一种唯效率论公平观.事实上,初次分配公平并非唯效率论公平.唯效率论公平观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公平观;不符合社会主义公平效率观的要求;不能用来指导解决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问题.4.学位论文黄国华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的现代解析2006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在我国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这一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被后人继承和发展,具备不同特色,形成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显示其相对性和时代性特点的同时,也显示其动态性。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公平效率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发展和实践,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也有失败的教训:马克思和列宁明确指出了公平观的时代性和相对性的本质特性,构建了在社会调节机制作用下达到事实上平等的公平效率观;毛泽东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更侧重于社会公平,但他把收入分配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人们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看作是政治领域的问题,甚至采取行政、政治手段,搞绝对平均主义,既损失了效率也影响了公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经验教训,抓住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需要之间的社会矛盾,提出社会主义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坚持按劳分配和反对平均主义,提倡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特定阶段呈现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特点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公平效率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特点,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趋势,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公平效率观,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确立和完善了多要素参与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尽一切努力增加我国的国民财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推进小康社会向富裕社会的转变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当代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问题上更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争论,存在有与近代西方经济学中自由经济的主张一脉相承的效率优先论,有与近代西方经济学中政府干预主张前后相联的公平优先论,有认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应根据环境和条件而定的公平和效率交替论,居多的人仍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传统公平效率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带来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往往使公平原则成为“事后纠偏”的手段,在实践层面上使“兼顾”变成了“少顾”或者“不顾”,大大加剧了社会贫富之间的分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更好地实现小康社会向富裕社会的转变,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构建了新型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客观上要求建立一种与我国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党性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工业化向前发展和解决社会突出问题的要求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今后要淡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传统公平效率观,大力呼吁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加重公平的份量,做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机融合和统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逐步实现由“经济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向“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并重”的过渡。5.期刊论文周德海.ZhouDe-hai发展公平促进效率——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质疑和新公平-效率观的重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中,由于公平与效率不具有兼容性,因而它既不能有效地促进效率的提高,又难以推进公平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由、平等和等价交换,市场在本质上既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也能够维护各主体间的公平.市场公平只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局部,社会公平涵盖市场公平.6.期刊论文熊开金.羊朝辉论《物权法》与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没能全面的得到实现.笔者拟从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进行反思这一角度,说明《物权法》深深地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7.学位论文成谢军我国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2005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前沿性课题,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上的“歌德巴赫猜想”。公平和效率的抉择是最大的社会抉择,国内外理论界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为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平与效率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就总体而言,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较多的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来说明我国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主要引入西方的三种公平效率观“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以及“公平效率交替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不够;二是理论界主要从规范经济学角度研究这一问题,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度量公平与效率的新的指标,并运用新指标对我国二十多年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新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阶段公平与效率的失衡问题的政策建议。8.期刊论文李松龄规则公平效率优先--古典经济学的公平、效率和分配观的比较分析-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1)劳动价值论者Petty的公平效率观是分配规则公平、效率优先;Smith的公平效率观是交换规则公平、效率优先.效用价值论者Say和Malthus认为商品经济的公平效率应该是客观公平、效率优先.mill综合了二者的观点,提出机会平等、效率优先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公平效率观,是对古典经济学公平效率观的科学扬弃.9.学位论文郭伟效率与公平之经济法分析2006要对公平的理解不同是造成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不同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公平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同。现代社会的公平的理念源自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受到现代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劳动乃伦理等至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经济上的公平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获取财富的机会公平;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