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测试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测试试题1/6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解析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制衡,二府三司制“依事系任”进行事权分割,而没有制衡体制,故选D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约,A项错误;由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并没有体现中央官僚机构的进一步膨胀,B项错误;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秦朝,C项错误。答案D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三)宋代历朝皇帝不仅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得知,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是由于皇帝的诱导和提倡,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这一切使得宋代读书蔚然成风,故选B项。答案B3.(2018·福建福州适测)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史料出处(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据此可以断定的是()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解析据材料“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行使监督权,故选D项。材料“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南唐书”可知南唐时已有通判,但未知始设于南唐,A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测试试题2/6项错误;材料“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可知没有监察的实权,但有“督经总制钱”的权力,故B项错误;地方行政权由州郡长官行使,C项错误。答案D4.(2019·广东肇庆模拟)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B.科举制日臻完善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宋代官员和科举制选拔更注重能力而非出身,反映了官僚制度日益完善,故选C项。宋朝官员和进士来源相当部分并非来自显赫家族,与其地域无关,A项错误;科举制进士和官员的来源不能反映科举制本身发展状况,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就遭到破坏,D项错误。答案C5.(2018·湖北荆州质检三)北宋建立之初,北有强悍的契丹、北汉虎视中原,西南有后蜀坐险自大,南有吴越、南唐割据集团占领重要经济区。赵匡胤决定以汴京为都城,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来统一全国。北宋定都汴京、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决策的原因是()A.汴京地区农业生产发达B.从军事经济地理角度考虑C.北方游牧民族迁徙不定D.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需要解析北宋定都汴京是占据中原有利地形,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决策是为了利用南方的经济优势。这一决策与汴京地区农业生产发达无关,A项错误,故选B项。这一决策与北方游牧民族迁徙无关,C项错误;北宋属于区域政权,这一决策与建立统一国内市场无关,D项错误。答案B6.(2018·湖北调研考试)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改变三司机构,王安石变法把三司进行统一调整,可知其意图是改变原来的机构弊端,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故选B项。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测试试题3/6答案B7.(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六)宋太祖曾下语说:“选进士之事重大,今后官二代有中举的,要详加审核,进行复试。”宋太祖此举意在()A.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B.防范官僚子弟科场上的舞弊C.选拔真才实学的官吏D.打破官僚子弟对仕途的垄断解析据题干可知,宋太祖对官二代进行详加审核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僚子弟在考场的舞弊,故选B项。题干主要表明要对官二代进行详加审核,这不是社会基础扩大的表现,A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的官吏是宋太祖长治久安的考虑,是从长远来看的,C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不允许其他阶层参与科举考试,D项错误。答案B8.(2018·广东广州综测二)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A.抑制土地兼并B.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解析据题干材料“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可知宋代通过大官僚为主导的宗族建设实现对乡村控制,巩固和加强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统治,故选D项。答案D9.(2018·安徽A10联盟最后一卷)宋度宗(1240~1274年)时,有巨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A.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解析“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意思是天下之事不能由皇帝独裁,要与士大夫共同商议裁决才能治理好,说明当时士大夫主张约束君主的权力,故选C项。答案C10.(2018·黑龙江大庆质检二)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这表明宋代()A.各阶层间人员流动频繁B.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测试试题4/6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D.权力的管制对市民的时尚作出让步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由禁止部分人穿紫色服饰,到不得不解除禁令,可知政府对市民需求作出了让步,故选D项。答案D11.(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徐州、淮安、宿迁六市调研二)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解析据题干“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是行省官员的权力运作方式,这种运作体现了制衡,故选D项。不是监督皇权,A项错误;并不是只适用于军政权力,B项错误;元代是将三省制改为一省制,是中央体制的问题,C项错误。答案D12.(2018·河南适考)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地区由“唐所谓羁縻之州”变成了“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由唐朝少数民族自我管理,变成了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8·贵州贵阳模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事为之防,曲为之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曾说:“法出于道。人能体道,则立法足以尽事;立法不足以尽事,非事不可以立法也,盖立法者未善耳。”宋代的“祖宗之法”作为根本性的治国原则,本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的精神,在行政管理上充分运用了制衡原则,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各自行使独立职权,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职权与事权明确集中,官员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同时,“祖宗之法”也有深刻的负面影响,北宋中后期的党争问题、强敌当前收武将兵权的问题等,无不与宋代遵循“祖宗之法”的立国之策有密切联系。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测试试题5/6——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帝王的“共理”“共治”,本质是通过士大夫、借士大夫的能力来治理天下。政治的主导权掌握在帝王手中,朝政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个人的好恶,这种状况在11世纪前期的北宋发生了深刻转变。宋代士人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秉持“从义而不从君,从道而不从父,使君不陷于非义,父不入于非道。君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权臣乎!父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他人乎”的原则,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士大夫以“公议”“天道”为旗帜,作为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宋太祖曾对臣僚说:“天下广大,卿等与朕共理。”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成为君臣双方共同承认的原则——这是北宋政治史上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大原则。——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从法制、政治运作程序、权力分配与制衡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在回答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从实际效果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结合材料二从宋朝的政治传统以及士大夫的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特点:重视完善法制纲纪;政治运作程序更加理性、严密;行政管理上运用制衡原则,职权与事权明确集中。影响:强调法制纲纪,有利于宋政府把兵权、财政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割据的基础;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和重文轻武及党争的局面。(2)原因: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统治者要倚重有责任感的士大夫阶层实现长治久安;在“尊王”的同时,士人群体整体追求建立理想的政治秩序,普遍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担当。14.(2019·山东聊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信息确定一个论题,例本题可确定“重文轻武”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和“重文轻武”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两个主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所学中搜寻历史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测试试题6/6答案观点一:“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政治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使其能很快铲除军阀割据势力,清除分裂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参政热情高涨。经济上: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上:宋朝盛行读书风气,以文为贵、武为轻的思想深入骨髓,推动了天文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的发展。文化上:宋代的文、史、哲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名著和名作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的全面繁荣。观点二:“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论述:军事上: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和千方百计压制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