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一、思考题1、什么自然辩证法?它有哪几方面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的总称。2、如何认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特点和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1)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就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哲学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属于交叉学科。(2)学科特点:综合性、交叉性、辐射性(3)地位: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4、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意义?我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我们如何正确发展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抑制和减少其消极后果?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树立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深刻地把握和自觉地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尤为重要。第二,它是提高个人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接受辩证法的指导,加强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克服思想上的极端化和工作中的片面性。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对待问题,学会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则理解问题,学会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观察问题,从而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构建个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也是增强个人素质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5、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状况试分析自然辩证法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二、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2、《自然辩证法》与其评价《自然辩证法》由恩格斯写于1873-1886年间,由10篇论文和一些札记、片段组成。评价:不足之处:由于年代和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辩证法》中引述的许多自然科学材料和个别原理已经过时或不足了可取之处:①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通过对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哲学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代学者将如上几方面的研究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分支学科。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何为自然观?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以来在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2、形而上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实务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3、系统论系统以“系统”的观点认识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二、思考题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和局限性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质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造自然界的本源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2、试分析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局限性1)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原因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认识论的根源性。历史的必然性是指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认识论的根源是指它的形成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2)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意义和局限意义:摒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主张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这种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局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特征和意义1)基本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特征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C.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D.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重大意义A.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B.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C.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D.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前提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和判断。特点:具有可重复性、渗透着理论、比较系统、有相对独立性2、科学假说根据已经有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特性: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多样性与易变性3、科学理论经过试验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概念、原理以及由这些概念、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具体的规律和预见)组成。4、科学观察在一定理论思维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现象,以获取科学事实。5、模拟实验方法一种间接实验,即先设计出反映对象属性的模型,然后用实验手段作用于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原型(对象)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包括物理模拟、数学模拟和功能模拟。6、公理化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原理,从而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公理化体系需要满足的条件: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7、灵感主体对反复思考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启发而得到突然顿悟的心理状态。二、思考题1、科研选题及其步骤和原则1)科研选题: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选题的重要性:科研选择是科学研究的其实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2)步骤A.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初步选出课题B.对初选的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进行可行性分析C.评议和确定课题。提出选题报告,经(同行专家)评议,选出最佳课题3)选题的基本原则A.创造性原则(创新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或价值原则)2、怎样看待波普尔和库恩的科学发展观1)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发展①波普尔从证伪主义出发,否定了逻辑实证主义的逐渐积累模式。他认为科学理论不能通过归纳得到证实,但能被证伪。科学的发展是理论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猜测和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大胆提出假设,通过证伪,然后推翻理论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不间断的革命。P1→TT→EE→P2科学从问题(P1)开始,经过试探性理论(TT),又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进而提出新问题(P2)。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推动科学不断前进。②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包含一些合理思想:A.把科学看作一个永不止息的动力系统,强调从动态角度解释科学知识增长的机制,开动态研究科学发展模式的先河。B.波普尔把问题看作科学认识的起点和动力,科学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发展的。C.强调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主张在科学探索中大胆猜测,反对狭隘的经验论。这对鼓励创造性思维、推动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D.强调革命的批判精神,认为科学只有在不断批判、不断否定中才能前进,勾画了一幅科学知识在矛盾中发展的途径,反映了20世纪科学革命中知识增长的动态特征,在科学实践中有助于人们打破权威,树立批判精神。2)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发展观①库恩作为西方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既反对归纳主义的静态科学发展观,认为它没有看到科学发展史中的革命和质变;也不同意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认为它抹杀了实际存在的常规科学的长期积累。②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科学革命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学……(循环往复的过程)③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也包含不少的合理因素A.克服了传统归纳主义的渐进积累和证伪主义不断革命的片面性,综合了它们的合理性,提出的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想交替,新旧范式不断更新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学发展史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量变(常规科学)和质变(科学革命),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B.范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不是停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求新知识,放弃旧范式、旧理论,接受新范式、新理论的创造性活动。C.这种模式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来看待,看到了科学发展受科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