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一、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1)基本思想: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2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主要是认识世界,技术主要是改造世界。7、科学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识活动方法和知识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和社会建设,是精神领域的社会劳动;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者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2)特征:①客观性和实证性②探索性和创造性③通用性和共享性8、技术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和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由物质手段、工艺方法、劳动技能以及相关知识要素构成的体系;是人类借以改造自然与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物质、装置等。①技术是人类活动的行为方式、做事或制作的方法②技术是指劳动手段的总和③技术是自然规律有意识的运动,是科学的物化④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其方法的总和(2)特征:①技术是人类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②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③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④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水平和性质的标志。9、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特征(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2)特征:①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②R&D投入占GDP的比例较高③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④自主创新能力较强1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和总体战略方针(1)根本目标: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2)战略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3二、论述题1、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中的一种形态,它与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自然发展观中的三种形态,共同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围绕人与自然关系这个主体展开研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的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的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目标。生态自然界是系统的、和谐的和演化的自然界;生态自然观具有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的特征。每一种观点和思想都有自己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生态学。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化了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意识并促进其发展;而且生态自然观还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为科学发展观的制定和落实,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基础。生态自然观将随着系统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促进其完善和发展。它作为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的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我们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两者形态不一样:科学一般表现为理论形态,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则一般表现为物质形态。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将纷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从众多的假说中删选出一个定论,使其简洁明了。技术由单一到多样,它将某一种科学技术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工艺手段,从相同的原理中作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法。②两者任务不同:科学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规律性;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追求满足主体需要的功利性。③两者的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现象中求本质,以认识课题为己任;技术是来自于某种认识或者经验的升华,用于改造客体的活动。在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创造活动中,科学是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指南。而技术所承担的主要是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和存储知识、获取信息的手段。④两者管理的方法不一样:科学是由科学共同体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来实施的,其管理是柔性的、松散的;科学是无国界的,它的知识是公有的、共享的,属于全人类。技术的管理是严格的,在一定时期内是保密的;技术是有国界的。科学无专利而技术有专利,科学没有商业性质而技术则有。⑤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不是一回事:科学革命至今已经经历了两次,目前正在酝酿第三次;第一次是哥白尼等科学家研究了宏观低速运动规律,第二次是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发现了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生命科学将是第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技术革命至今已经历经了三次,一次是蒸汽机革命,一次是电机革命,最近一次是控制论、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革命,现在正面临第四次产业革命。⑥两者的评价方向或者可以说是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的评价是一个“深”,对技术的评价是一个“新”字。对科学进行真理性评价;对技术则进行价值性评价。科学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判断真假的问题;技术的评价标准则受资源、环境、地域、社会、经济、法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⑦科学是不保密的,技术则不同:科学无国界,无专利,保密是不道德的;技术则有专利、有国界、有技术产权,泄露技术秘密、侵犯他人的专利和技术产权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⑧科学没有商业色彩,技术则不同:科学没有强烈的沽誉主义色彩和商业性质,不能出卖和转让,技术则可以。⑨两者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主要是科学发展观、科学预见、科学原理等,属于由物质向精神转化的范畴,其成果形式有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技术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东西与物质形态的东西的有机结合,更多的表现为由精神向物质的转化,其成果形式有技术样品、模型、技术规程,设计图纸等。除此之外科学与技术在人才素质方面的需求和选题方向方面也大不相同。(2)联系:科学和技术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别,但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科学常常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事物特征,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技术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技术发明需要科学理论支撑,科学发现是5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两者相互依存、发展使科学、技术和生产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造就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可概括为:①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②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可以指导技术发展并成为先导;③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三者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和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造就了现代科学技术。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①分析和综合②归纳和演绎③从抽象到具体④历史和逻辑的统一(2)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①思维的发散性和收敛性②直觉和领悟思维③思维的逻辑性和非逻辑性(3)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和系统思维:①数学方法及其应用②系统方法及其应用③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4)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①科学实验的方法②技术活动的方法4、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预见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扑面而来,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将不在于简单的资本增加和劳动力量的投入,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同过去以劳动力和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生产、分配与利用知识信息为基础,而知识经济时代中的生产、分配和利用主要和核心作用;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预见。(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括了当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不断加深,经济信息化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面临着人口、粮食、生态等全球性的经济问题;这些使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并不断发展经济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实际上是对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特征作出了全面的概括。(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映了现代科学的特点现代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