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再现论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表现论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文本性理论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读者反应说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3、评价: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文学的构成:关注内容与形式两大方面及相互关系题材和素材1、概念:A素材:作家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生活中可能纳入作品的因素,是一种未经加工、提炼的,原生态的生活材料。B题材:a广义的题材,是指文学创作的取材范围,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农村题材、军事题材,等等,是对文学内容的一种大致分类;b狭义的题材,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经过作家选择提炼、加工改造的,具有一定主题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内容(包括意象、象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2、关系:广义的题材是对生活素材的大致分类;狭义的题材是经过作家的选择和提炼,并体现了作者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素材。其内核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由于作家的主观意图不同,同样的生活素材可以提炼出不同的文学题材。这种不同既可以体现为作品主题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在作品的细节之中。情感与思想1、概述:情感与思想是文学构成中的主观因素,情感与思想是不可截然划开的,“情志合一”;人类的情感与思想既有超越时代、民族、地域、个体差异的共通性,也有鲜明的个别性。2、特点:①相对而言,情感因感性成分重,个人色彩强,因此文学的情感因素充分体现了文学的个性特征,使文学区分于以普遍性为对象的哲学和科学;同时,情感也是文学作品达到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②文学作品的思想要素,是作家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社会思考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表达。对于情感因素,思想因素可能更多的受到时代精神、社会文化、民族传统的影响。③思想情感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家把素材提炼成怎样的题材。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并不必然等同于作家的思想、情感。文学形象指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具体可感、具有艺术概括性、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物、情节、物象、场景、环境等。中西方文论分别发展出两个重要的范畴来认识文学形象的特点,即意境和典型。文学形象并非只有意境和典型两种,象征意象也是常见的文学形象。意境和典型这两个概念分别来源于中西方文学理论,但意境理论也能解释有些西方文学作品,典型理论也适用于有些中国文学作品。意境1、概念:A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范畴,主要出现在抒情性作品之中,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合而成,以情与景的结合,营造出一个意义充沛的审美空间。B意象是指有意之象,蕴含某种主观情绪、意蕴的具体物象。2、意境与意象的关系:①意境可能由一个意象构成;②也可能由多个意象构成;③并不是任何意象组合在一起就能构成意境,构成意境的诸意象,应具有统一的情感基调,相互配合、相互生发,通常突出一个中心意象;④意境由意象构成,同时,意象的意蕴也依赖于意境;⑤出现在诗歌中的意象,并不一定是为构成意境服务的。3、意境的特征:a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主体情绪代入对象的自然反应;情景交融是“比兴”思维的具体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追求受到中国传统自然观的支持b虚实相生虚实相生与有无相生的哲学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国各种传统艺术中都有体现c韵味无穷典型1、概念: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主要出现在叙事类作品之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其艺术魅力是通过鲜明生动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对人物的塑造中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一个成功的典型形象,既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普遍性,又具有高度的个性和具体性。2、内容:典型包括人物、环境和细节三个部分。典型人物主要指性格;典型环境是那种具有时代感,能够体现一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围绕并促使人物行动的具体生活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活动场所和具体环境等各种因素;环境和人物都是由无数细节表现出来的,恩格斯强调“细节的真实”。3、特征:①以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深刻而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②普遍性与具体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③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4、其他:①典型理论与西方写实主义文学传统密切相关,典型的核心是真实。②类型说、个性共性统一说是典型理论在不同阶段的体现,文学对人物个性的强调与西方现代文化中个人主义的兴起同步。文学形式1、含义:a形式是文学作品最直观的呈现形态,使文学作品区别于其他文本,也是作者艺术技巧、艺术风格的体现。b文学形式是作者艺术技巧、艺术风格的体现。2、文学形式的创新是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3、构成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主要有语言、结构、体裁等,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学语言1、语言的本质与特征:①语言(langue)与言语(parole);②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部分构成;③能指与所指的关系。2、如何理解“文学是语言艺术”:A从艺术媒介的角度理解: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使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B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理解:文学语言充分发挥了语言潜在的审美功能(诗功能);文学语言发展了语言的表意功能,致力于探索语言表达意义的极限;文学语言启发对世界的艺术把握和诗性体验。3、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①形态不同:日常语言一般遵循能指与所指的固定关系,遵循语法规则,而文学语言则有意打破这种固定关系,打破语法规则;②目的不同:文学语言致力于制造“第二级词义系统”(比如诗歌中的隐喻、比兴,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以便突出文学语言的自指性、主体性和语境关联域(虚构世界、文学的互文性系统),并提示和吁请读者进入文学阅读状态。文学结构1、概念:是文学作品中语言单位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所构成的系统,它不仅涉及词汇、句子的搭配,更多的还涉及作品中各种叙述成分间的搭配关系。不同体裁的作品,其结构方式各不相同,但对于任何体裁而言,结构都是使文学作品构成有机整体的重要手段。2、内结构与外结构:A外结构体现在篇章句段的组织安排上,一般是为了使作品显得完整、有序,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布局”。B内结构则是作品形象和意蕴的内在建构,体现为情绪的起伏、情节性格的发展、象征的展开等。3、结构是构成文学作品有机整体,展现文学作品内容和意义的重要手段。不同文体对结构的要求不同,诗歌和戏剧对于结构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叙事性文学自由度更大。随着文学的发展,对结构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时代性。3、叙事文学实现结构的主要方式:a叙事视角人称&有限与全知、叙事时间叙述行为到事件间的时间——顺序倒叙插叙、叙事语态主体态度和介入性——强烈参与&冷漠化*热奈特的聚焦理论:零聚焦(全知)、外聚焦(外部)和内聚焦(限制在一个人物)4、文学结构的原则:①结构应具有独创性;②结构应有助于展示文学意义的丰富性;③结构应具有自身的美感机制;④结构应与体裁相适应;文学体裁1、概念:是文学作品在谋局部篇的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较相似的“类”。2、分类方式:a二分法:散文、韵文;b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c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3、小说体裁的开放性:a特点:文体最灵活、限制最少、变化空间最大;b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叙事。文学创作1、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生产,具有双重属性:a它具有一般文化生产的性质,是在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b它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活动,是经由作家个体的艺术实践而得以实现的。2、文学创作的主体:a广义的理解“作者”:文本的写作者和生产传播的方式,二者互动,共同构成创作主体。b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读者参与了文学作品的意义生产。*文学作品的生产传播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过程和文化形态①早期,纸张发明以前,书写不便,以口耳相传为主,韵文发达,各民族文学发展之初,大都是诗歌早于散文。②传统社会,教育不普及,文人作家大多属社会中上层,文学的精英色彩突出。③现代出版业兴起以后,文学商品化,作家职业化,文学日益世俗化、平民化,读者的需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越来越大。④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学写作进一步自由化、个人化,虚拟社区形成,围绕一定的题材形成圈子,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更方便快捷;多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融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新的可能性。3、文学创作的过程:把文学活动视为一个整体,创作过程包括作家写作、文本出版发行和读者接受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具有主体性。4、影响作家创作过程的因素:a个人素质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体化、创造性的特殊精神文化活动,它要求作家对生活经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敏感、对审美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敏感、拥有相当的胸襟见识和思想的深刻性超前性(创作门槛)直接间接经验→抽离经验b社会因素作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创作过程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因而社会性因素对文学的精神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都有影响c文学传统包括作为实体存在的作家作品的集合,以及在精神层面上存在的关于文学感受、审美标准、形式规范的共识*文学传统怎样影响作家主体A正面:①作家通常是从一定的文学传统中获得关于文学的基本判断和基本判断;②文学传统有助于作家提升艺术修养,积累创作经验;③文学传统形成了一定的文学类型、文学母题。B反面:新的创作还会以有意颠覆传统的方式来突出自身的创造力。因此,文学传统不仅从正面影响文学创作,而且,作为一个力求突破的对象,也从反方向影响着作家的艺术探索。d文学中的灵感现象5、文学创作的风格:文学创作的风格具体体现于文本,通过文本,我们可以追溯作家创作的特点。作家——个人风格;文本——文类、语体、修辞风格;时间——时代风格;空间——民族、地域色彩。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