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言学导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语言学导论第一章,人类的语言《圣经》里本来有很多关于语言的故事,《旧约〉里有一个巴别塔故事,最为著名。这个故事说,天下人的语言一开始都是相同的,他们聚在一起,决定建造一座直通天顶的塔,传扬人类的名字,以免人类始终分散在大地上。耶和华上帝害怕人类要是做成了这件事,以后无论要做什么,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了,于是,他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互相之间语言不通,从此分散在各地,放弃了共同建设高塔的事业。人类有能力改变世界。人类对自己那种其他生物无法与其媲美的力量和智慧感到无比自豪。那么,人类拥有什么特性去证明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呢,这绝非是他的肌肉,因为有些物种的肌肉比其更加结实;也不可能是他的感觉器官,因为有些物种能感知超声波和红外线,比人更厉害。考察起来,人类的优势就在于它独特的天资—说话的能力,或者说,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人类相互传递思想和感情,并且把他们积累的知识和信念传给他们的孩子。没有语言,其他的物种根本不能形成并交换有逻辑的思想,更加谈不上解开世界之谜和有意识的改造这个世界。语言的力量在远古就被人类意识到了,比如,古犹太人就用语言来书写他们的犹太法典:“上帝不费吹灰之力,只用一个词语就创造了世界。”虽然有些神秘,但是这经文却指出“人们看到了语言是世界的本原因素。”在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学中,我们都能找到关于有关语言作用的神话。它使得上帝更加方便自如地表达意愿;它满足了人类赞扬上帝的欲望,它给予了凡人力量去挑战上天,事实上,语言是力量的载体,能控制,创造和改变一切。在剑桥语言大百科全书里,用了以下的说法来描述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中心作用:当我们观察自己周围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对那几千种表达不同世界观,文学和生活方式的语言和方言而倍感震撼。当我们回顾前辈的思想时,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语言范畴之内的东西,当我们瞻望未来,我们只能够用语言去计划前程;当我们放眼宇宙,通过飞船向太空发出信号,告知可能存在的关心我们的天外居民我们所在位置时,用的都是语言。1语言是我们永恒的同伴。无论我们是在说话还是思考,无论是清醒时还是在睡梦中,它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由于我们对语言太熟悉了,所有很多人都没有坐下来去想想语言的本质,而语言的本质事实上是我们生活中最难解开的一个谜。我们现在正处于研究人类大脑是怎样去把那些人生经历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的一个初步阶段。对人类语言的研究的学科被称为语言学。它是一个学术上被广泛应用的学科,有着无穷的科学实用性。任何大学生的专业如果和语言学有关系的话,都不应当忽略它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科学的科目,语言学在信息时代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就像工业革命以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为基础,发明了用燃料驱动的各种机械装置,从而解放了人的双手和五官一样,信息时代将通过从语言学中发掘人工智能精髓来解放我们的大脑和语言器官。我们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初学者熟悉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课题和重点,还介绍一些有影响性的观点和重要的学派和有权威的语言学者。这将会为学生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基础并且为将来的专业研究铺设好道路。我们这就开始来分析这门学科一些主要方面,同时了解当今语言学家是怎样看待他们的研究对象—语言。1.1语言和语言的种类语言学把语言当成一个整体或者一种种特定的语言来研究。如果我们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由排列有序的声音(或其文字形式)组成的交际系统,声音形成音素,再结合成较大的单位,如词素,单词,句子和话语)。我们要是提到一种种语言,比如法语,韩国语,它们则是世界各地人民各自使用的特殊的交流系统。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对语言的一般描述,而不是其科学定义。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课题的探讨,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主要任务,至今还没有得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有时候,一种语言只在某个特定的国家的大部分人中使用,如日语只在日本使用。有时候,一种语言却被不同国家的人使用,如英语。有时候,一种语言只被一个国家中的部分人使用,如法语在加拿大就是这样。还有些情况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存在一个连续体。如果相邻的两种语言彼此有联系,边境一侧所通用的其中一种语言的一种方言与边境另一侧2的另一语言的一种方言可能会很相似。瑞典语与挪威语,德语与荷兰语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例子。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各种变体,包括地域变体—方言和口音(前者在发音,词汇,甚至语法上面有很大不同,后者只是发音上面有不同),社会变体—社会方言(不同阶层,年龄,性别的人各有自己的社会方言),历史变体—历史方言(如17世纪的英语),文体变体与职业变体—语域(如正式英语,科学英语),甚至还有个人变体—个体方言。通常,一种语言有它官方认可或者大众认可的标准(比如:中国的普通话,美国的标准美国英语)。近几个世纪见证了人们对语言学习态度从规定性到描述性的一个转变。规定主义坚持认为语言中的某一种变体本质上就比别的变体更有价值,遵照这种高人一等的变体的规范来说话,写文章,就是“正确的”。在过去,一成不变的拉丁文法在欧洲享有盛名,被认为是普遍标准的格式,其他语言必须模仿它。比如,英语曾有一一条规矩,不能说Itisme,应该说ItisI,因为动词be在拉丁文里面后接主格而不是宾格。而在现代英语中,除非一些很正式的场合,都说itisme,与这条规定直接冲突。而且,在其他一些语言中,be动词后面也是接宾格名词,比如阿拉伯语。这些例子说明了拉丁文这些规则并不是处处适用的—只是那些规定主义者曾企图硬把这些规则加到英语中去。当今大部分语言研究者和教师都不再支持规定主义的观点了。相反,他们转向支持另外一种信条—描写主义。描写主义主张观察、记录不同变体的用法,而不是拿强加的规范来评判它们。而且,与已经消亡的拉丁语不同,任何一种活的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它所作的语言学描述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描述性研究的一种方法就是去探讨人类大脑里面的语言知识。学者们发现,这些语言知识虽然复杂,却是人人都拥有。语言(不是指书面语)在小孩子的大脑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这种过程在生物界是独一无二的。1.2语言与人类我们首先不妨假设有一只外星生物发现了我们的地球并且到访。无论在何处,只要在有人类的地方,他都会遇到语言。人类的语言最初可能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他只把语言看作是地球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任何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都会不可避免地与外界各种噪音混合。如果这只外星生物具有足够高的智慧3并且相当善于观察,他就会渐渐注意到人类嘴里发出的声音与所有的外界声音都存在差异。人类的声音明显地是在有交际需要的时候才被制造出来的。因此,他就会猜想,人类的声音一定是有含义的。我们不知道他需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成功地从没有意义的外界噪音中辨别出人类的语言。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决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再说,尽管我们想象的这位天外来客真的能够发现人类的声音是用于交际的,他还是不能理解箇中的含义。对于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仅仅是一连串的声音。这些声音串听起来好像只是一些不同的节奏,变化的音调和突然的停顿的组合。如果他是一位出色的宇宙侦探,他可能会推测得到,在这种语言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层次结构。并且这些节奏,音调和停顿或许可以作为线索,有助于揭开这个层次关系的内部构造。因此,他开始着手于把这些声音串适当地分割成不同层次的片段。例如,他听到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以下这个声音组合:我喜欢你的项链。它真的很漂亮。你在那里买的,他可以在这条声音串中找到两个短暂的停顿,因为人类说话经常会在句与句之间梢作停顿。这样一来,他可能会推断出,这条声音串包含着三个意群。然后,他对第一个意群(我喜欢你的项链)做进一步的分析。在节奏和音调变化的帮助下,他很有可能会发现这个意群是由四个更小的单位(“我”,“喜欢”,“你”,“项链”)组成的。的天啊~我们这位天外来客已经做了一些语言学的研究工作~地球上的语言学家实际上也是用这种方法分析语言的内部结构的。只是他们发现的语言的真实层次结构更加复杂:在句子与单词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语言单位—短语。例如,“你的”和“项链”组成一个短语。这个短语与“喜欢”又可以合并成一个更大(并且更高层次)的短语。这个分析过程可以保证理解的准确性(喜欢什么,喜欢你的项链)。如果那位外星语言学新手没有正确地找出各短语间的结构关系,而是错误地把“喜欢你的”看作是一个短语,那么,他就不能解读出整个声音组合的含义。尽管他已经正确地分析出句子的层次结构,他还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分辨随机组合的声音并且解读句子结构中各元素的含义。“我”,“喜欢”,4“你的”和“项链”各自代表什么,其中那一个元素是某种事物的名字,那个表示动作,诸如此类的问题仍需解决。但他首先必须破解语言知识,其中主要包括句子内部系统的结构和声音与意义的关系。要理解一个句子真是费劲~一个新生的人类婴儿同样要面对这种情况。他对人类世界里的所有事物都是陌生的。他必须从各种噪音中筛选出语言。他需要把从父母嘴里发出的声音串分割成多个句法元素。他需要把一个声音组合和一个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如果他是其他动物而不是人类的幼儿,他是完全不可能掌握这么一套复杂的知识系统的。然而,既然他是人类婴儿,他应该可以做得到。不像我们想象出来的那位天外来客那样,他不必绞尽脑汁来破解语言之谜,他不必刻意费劲去破译周围的语言现象。事实上,从他还是摇篮里的小婴儿的时候,他就已经很自然地察觉到围绕在自己周围的语言的存在,并且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语言慢慢地成为了他的母语。,,到,,个月大的小孩一般能够说出由一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例如,当他们想要一辆玩具车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车”。然后,他们就开始组建一些短语和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例如:“要车”)。到了两岁半的时候,大多数小孩能够自己造一些近似成年人说的句子。例如,“爸爸,我可以要那辆玩具车吗,”无论父母多么积极地鼓励和教导他们的孩子,这个过程也不会过早地开始;同样地,无论大人多么不关心这个小孩的语言教育,比如我们假设他被父母遗弃了,他的语言能力的提升速度也不会变得很慢。对于人类来说,习得一种语言作为其母语是一个毫不费劲,可预知进度的过程。而对于我们想象出来的那位天外来客来说,这是一个让他绞尽脑汁才能完成的工程。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类似乎不必故意去学习语言知识。在他们的孩提时期的某一个阶段里,语言知识会自然地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并自我丰富,就像牙齿从牙床里长出来一样。1.3语言知识:天赋的还是约定俗成的,人类个体普遍都能够比较成功的掌握一门语言作为自己的母语,这一现象从很久之前便开始引起了来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学者的浓厚兴趣。以下便是由希腊的哲学家于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两个最古老,而且至今仍待解答的问题。1(什么是语言知识,2(语言知识从何而来,5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希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源于普遍真理。为了证明他的这个观点,他问了以下问题:怎么人人都能凭着有限的~零散的经验依据就发展起丰富的语言知识体系来的呢,这个著名的问题叫做“柏拉图问题”。它至今仍困扰着众多语言学家的心。下面做个平白的解释,让我们来想一下一个人学习音乐的过程吧。首先他需要聆听。如果他只是接触到一些很简单的歌,那他将没什么希望成为一名有能力谱写复杂的交响乐的作曲家。然而语言的习得则完全是不同的。一个婴儿所听到的句子,作为了解结构复杂的人类语言系统的凭据,是很简单,很有限,很不完整的。然而随着他的成长,他怎么就能变得如此熟练,将这个系统运用自如,说出和理解非常纷繁复杂的句子的呢,柏拉图的疑问仍然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难题。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NoamChomsky于1973年指出“…语言学的根本的经验性问题就是要解析人们是怎样获得语言知识的。”柏拉图为他自己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二元论的解析。他相信一定会有一个普遍正确并被人们接受的语言逻辑,为人们在表达思想时所遵循。而这种理想的逻辑在人们出生前便存在了。在柏拉图看来,他的国人所说的各式各样的方言是一度完美的交际体系退化和衰退的版本。而这个一度完美的交际体系是可以通过回忆而接近的。因此,语言知识不是学来的,而是回忆来的。这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