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年3月2目录一、总则1(一)目的1(二)任务1(三)基本要求1(四)组织形式2二、设计编制3(一)基本要求3(二)设计书提纲4三、野外调查5(一)野外调查记录方式5(二)野外调查记录内容5(三)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12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12(一)群测群防体系12(二)监测网主要职责13(三)工作内容14(四)群测群防灾害体的选定14(五)监测数据16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16(一)基本要求16(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17(三)地质灾害危险区划18(四)地质灾害调查图件编制18(五)报告编制21(六)报告附件24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27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36附件3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413一、总则(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任务1.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2.“以人为本”,对所属县(市)的主要集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调查。3.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4.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5.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减灾预案。6.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三)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植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2.地质灾害调查的灾种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对危及人及财产的潜在灾害点,如不稳定斜坡、泥4石流流通区、采空区等必须进行调查。根据现场实际,可以增加调查其它灾种。3.地质灾害调查方式采用专业调查与当地群众查险、有关部门报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群众报险线索,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主要的居民点都必须进行现场调查,严防“漏报”。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对所有的居民点必须进行现场核查。4.地质灾害调查,必须做到“一点一卡”。按照卡片要求内容逐一填写,其中,对地质灾害主要要素不得遗漏。5.地质灾害调查必须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6.列入年度计划的县(市),必须编制调查设计书,并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调查工作。(四)组织形式1.成立有地市地矿局(国土资源局)、县(市)政府领导和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成员参加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的实施。2.在协调小组领导下,由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和县(市)地矿局(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3.每个县(市)调查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少于6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应少于2人。4.每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要求在一年内完成。(五)质量监控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应由具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格的地勘单位承担。52.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照设计书要求组织实施,如对设计需要进行较大变更、调整,应报主管部门审批。3.项目实施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阶段的自检、互检、专检的质量控制措施。4.项目的野外工作过程中和结束后,省及当地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野外抽查和验收。质量不合格者,必须返工。5.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结束后,提交成果报告送审稿,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后并经审批,方可提供当地政府使用,并按规定进行资料归档。6.建立项目质量保证金制度。对出现较大质量问题的项目实施单位,视情节扣除质量保证金,并终止其项目实施资格。二、设计编制(一)基本要求1.设计应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避免重复工作。2.设计应充分体现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防灾减灾的需求,使工作有明确的针对性。3.设计书应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内容完整、突出重点,附图附表齐全。6(二)设计书提纲设计书提纲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任务: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主要内容、工作起止时间等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第三节前人工作程度第二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第三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第三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第四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五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一节保障完成任务、提高成果质量水平措施第二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三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第七章预期成果第一节成果图件7第二节成果报告第三节监测点和监测网络第四节信息系统第五节提交成果时间三、野外调查(一)野外调查记录形式1.野外调查记录必须按规定的调查表认真填写,要用野外调查记录本作沿途观察记录,并附示意性图件(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等)和影像资料等。2.对危害或潜在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点必须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可进行初步地质测绘,辅以简易山地工程,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地质详勘。对于一般危害点可视具体特征和分布位置做控制性定点调查。3.对属于同一类型的地质灾害,不论灾害体规模大小、是单体还是群体,都应一点一表。不允许将相邻2个灾害体合定一个观测点。对于同一地点存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时,可以只定一点,但应分类填表。4.对于学校、乡、镇及其它重要基础设施,无论有无地质灾害,均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点;在地质条件复杂区,对于一般居民点均应布设观测点进行调查评价。(二)野外调查记录内容1.野外调查每个点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应根据设计书中规定的8技术要求和布点的目的进行详细记录和填表,做到目的明确,全面,重点突出,数据无误,词语准确,字迹工整清楚。(1)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重点放在对危及学校、集镇、居民点、工厂和重要交通干线等的地质体。附表1有关栏目主要填写要求如下:条目填写内容名称以距离调查点最近的地名命名。地理位置详细到乡、村、组(社),地理坐标以调查范围的中心点为准,在地形图上量取。野外编号以所在县(市)名称汉语拼音的声母加上调查表的顺序号作为野外编号,如巴东县BDl、BD2、……,攀枝花市PZHl、PZH2、……。室内编号按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编码要求编码。成因时代第四系地层时代代号加成因代号,如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代号为Q4dl;基岩标注到组,如侏罗系蓬莱镇组代号为J3p。产状用倾向、倾角表示,如:倾向125º、倾角30º,表示为125º<30°。地震烈度可用国家地震局编制的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区划数据。微地貌>60°为陡崖,25°~60°为陡坡,8°~25°为缓坡,≤8°为平台。坡形指斜(边)坡剖面形态,分为凸形、凹形、线形、阶状等形态。坡向指主体坡面倾向,用方位角表示。构造部位指与调查点附近主要构造的关系,如某断层的上盘、下盘或断裂带上,某背斜、向斜的某翼、轴部或倾伏端等。土地使用填写调查点及其附近的土地使用现状。结构类型分为块体状、块状、层状、块状和软弱基座等4种基本类型;层状斜坡结构根据岩溶(或其他结构面)倾角大小及与坡面的关系可再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斜向坡和近水平岩层斜坡等4个亚型;顺向坡还可再细分为缓倾顺向坡和陡倾顺向坡。控滑结构面类型分为层理面、片(劈)理面、节理裂隙面、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泥化夹层、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坡面。密实度分为密度、中密、稍密、松散4级。(2)滑坡(包括崩塌)主要调查滑坡的类型、发生时间、灾情、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及规模、运动形式、滑速、滑距,诱发因素,稳定程度,复活迹象,并提出今后防治措施建议。对已发现可能发生滑坡迹象的危险(点)地段,调查内容主要为:周围地面变形迹象特征,可能发生滑坡的类型;基岩地层岩性、产状,软弱夹层岩性、产状,断裂、裂隙、节理发育情况;9风化层与残坡积层岩性、厚度、特征;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组合关系;地下水富集及泾流排泄特征;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有否地表水渗入;人工开挖边坡情况及可能加剧滑坡形成的危险性和可能影响范围;提出今后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附表2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下:条目填写内容冠部高程滑坡主壁与地面交线的最高点高程。趾尖高程滑体前缘端点的高程。碎石含量是指碎石在滑体物质中的体积百分比。滑面形态指滑面纵剖面形态,分为线状、弧形、阶状、波状等。滑坡类型按运动特征划分为崩塌、倾倒、滑动、侧向扩离、流动、复合等6类。滑坡长宽厚度均指滑体的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厚度。(3)泥石流主要调查沟域地形地貌,包括:汇水面积、主沟纵坡降和沿岸沟坡坡度变化情况;流域降水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植被类型及覆盖程度;沟谷内松散堆积物类型、分布、数量;沟口扇形形态、面积、切割破坏情况;泥石流堆积物成份及结构情况;以往灾害史和直接损失情况;今后活动趋势及造成进一步危害的范围和损失大小;提出防灾建议。10附表3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下:条目填写内容水系名称指黄河、长江、珠江等入海河流或下游消失的内陆河流。泥石流沟泄入主河道名指按所用地形图上的名称填写,地形图上无河名者按地方习惯名称填入。泥石流沟至主河道距离现场直接量测或在地形图上量测,要注明河道水位标高。流域面积在1/5万地形图上量测。相对高差在地形图上量测。山坡坡度可在地形图上量测,但以现场实测为主。植被覆盖率指林、灌木植被的覆盖率。现场调查或收集资料。主沟纵坡一般采用山口以上河段平均坡降,以现场实测为主,也可用近期航片或地形图上的量测资料。分段统计时按加权平均值计算。冲淤变幅应在流通区或形成区实际量测。冲淤变幅按附表4中第7项因素综合判定。沟口扇形地状况应现场实地调查判别,按山口扇形地特征规定调查的内容量测填表。补给段长度比*同一河段两岸同时存在几个不同补给源,只取其中最长的一段长度计入累计长度。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主要按现场调查结果计算确定,也可根据航片资料确定。堵塞程度现场调查确定,判定标准见下表。松散物贮量通过现场调查测算或用航片资料的计算成果。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一般按总贮量划级。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现场调查量测。*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是指泥沙沿程补给长度与主沟长度之比。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是沿主沟长度范围内两岸及沟槽底部泥沙补给段(如崩坍、滑坡、沟蚀等)的累计长度,泥石流堵塞程度分级如下:堵塞程度特征严重沟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中等沟槽较顺直,河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数小于60度。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轻微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阵流间接时间短而少。天然或人为松散堆积体严重程度标准如下:严重程度堆积体边坡高总贮量(W)严重30m以上高边坡松散堆积>1.0×104m3/km2中等10—30m高边坡松散堆积O.5~1.0×104m3/km2轻微10m以下高边坡松散堆积<O.5×104m3/km2泥石流综合评判部分各因素评分按《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附表4)易发程度(严重程度),按综合评判总分决定(见下表)11易发程度总分高易发(严重)>114中易发(中等)84~114低易发40~90分不易发≤40分(4)地面塌陷调查内容主要为:已有塌陷的发育特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复盖层岩性、结构、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及年变化特征、变化幅度);周围地下水开采与矿山疏排等情况、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提出今后防治建议。填表见附表5。(5)地裂缝调查内容主要为:单缝特征和群缝分布特征及其分布范围;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