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阶段测评2(201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2(2015年版)单选题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B1.2下列各项中,不能够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该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D1.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A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C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D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该题考查对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的理解。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第一,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第二,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D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之初,性本善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该题考查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思想路线的()A具体化B理论基础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理论形式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科学的、锐利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这一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党是以这样的哲学认识论作为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的。B1.6认识的主体是指()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该题考查认识的主体定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D1.7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动物的依赖性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C物的依赖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A1.8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该题考查对生产关系的理解。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3)产品的分配方式。B1.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2009.04真题)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1.10阶级()A既是一个思想范畴又是一个哲学范畴B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思想范畴C既是一个政治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D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该题考查阶级的定义。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D1.11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产品分配形式D生产工具该题考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A1.1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D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该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1.13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该题考查认识的本质。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A1.14真理是指()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该题考查真理的定义。真理是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B1.1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该题考查对认识的理解。在认识论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1.16任何真理都是()。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该题考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要正确地把握认识的真理性必须正确对待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关系。B1.1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客观实际情况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就在根本上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前提。C1.1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A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该题考查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可见,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B1.19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B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教育的普及与提高D科学技术的进步该题考查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所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B1.20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该题考查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C1.21社会革命是()的必然产物。A改革B阶级斗争C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该题考查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1.22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该题考查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A1.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该题考查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1.2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该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A1.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2008.10真题)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考查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