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体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消化腺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及肠腺等。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包括大唾液腺、肝和胰。大唾液腺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上消化道: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十二指肠的部分。下消化道:空肠及其以下的部分。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一)胸部的标志线9.后正中线:经身体后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2.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3.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4.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连线中点作的垂直线6.腋后线: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7.腋中线:沿腋前线、腋后线之间连线中点所作的垂直线8.肩胛线: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5.腋前线: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上述4线将腹部分成:上腹部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中腹部的脐区和左、右腹外侧区(腰区),下腹部的腹下区(耻区)和左、右髂区(腹股沟区)。(二)腹部分区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域上横线是左、右肋弓最低点的连线,下横线是左、右髂结节的连线,两条纵线是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线。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第三节消化管的微细结构一、消化管一般结构除口腔外,消化管壁均分4层,由内向外分别为:1、黏膜层上皮:口腔、咽、肛管下部为复层扁平上皮,保护胃肠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吸收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胃肠组织有大量淋巴组织和腺体等。黏膜肌层:1~2层平滑肌构成。肌层的运动有助消化吸收、血液运行、腺体分泌。上皮:两端复层,其余单层。2、黏膜下层:连接黏膜和肌层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食管-食管腺;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腺。*皱襞:粘膜+部分粘膜下层向管腔突起,增加了消化管的表面积分布于食管、胃、小肠3、肌层:消化道两端由骨骼肌构成其余均为平滑肌。(内环外纵两层,其间为肌间神经丛)4、外膜:咽、食管、直肠下段等处为薄层的结缔组织,纤维膜,胃肠等部外膜的结缔组织表面覆盖间皮,为浆膜(减少摩擦)。消化管一般结构模式图•消化:食物进入消化管,通过消化管和消化液的作用,使大分子物质变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消化管内的成分进入血液、淋巴的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一)口腔境界和分部前壁:为上、下唇,借口裂通外界境界后界:经咽峡与咽相通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侧壁:为颊第二节消化管口腔前庭口唇、口角、鼻唇沟固有口腔分部以上、下牙弓和牙龈为界一、口腔腭硬腭:前2/3以骨腭为基础,表面覆以黏膜。软腭:后1/3由肌腱和黏膜构成。软腭后缘游离,中间有一向下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腭帆两侧下方2对弓形粘膜皱襞,腭舌弓、腭咽弓,两弓的凹陷为扁桃体窝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围成咽峡,口腔通向咽的通道。2.腭第一节消化管3、牙Teeth1.形态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3部分。切牙、尖牙、磨牙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人体最坚硬器官,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作用。牙冠: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牙的外形分部牙颈: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间缩细的部分牙根:嵌入上、下牙槽内的部分牙根有根尖孔,通牙根管与牙冠腔相同,牙根管和牙冠腔合成牙腔(髓腔)第一节消化管3、牙Teeth牙的形态及构造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3部分。对牙起固定、保护、支持作用。构造由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牙质:构成牙的大部分•牙釉质:在牙冠部的牙本质外面覆盖的部分•牙骨质:在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包绕的部分•牙髓:位于牙腔内,由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共同组成种类和排列人的一生中,先后有2套牙,即乳牙(20)和恒牙(28-32)。乳牙,6-7月大,1岁左右4个,3岁左右出齐,6-7岁换恒牙,14岁出齐,第三磨牙(智齿)较晚。临床上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4区表示左、右侧及上、下颌的牙排列方式,即牙式,并以罗马数字Ⅰ~Ⅴ表示乳牙,以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如表示右上颌第2乳磨牙,表示左下颌第3磨牙。乳牙的名称及符号形态切牙、尖牙、磨牙恒牙的名称及符号第一节消化管4、舌Tongue口腔内的肌性器官,功能是搅拌食物、感受味觉、协助吞咽和辅助发音等功能。1).形态舌有上、下2面。上面称舌背“∧”形的界沟将舌分为后1/3的舌根和前2/3的舌体。舌系带:在舌底正中线上的粘膜皱襞舌下阜:舌系带根部两侧小圆形隆起,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大管的开口舌下襞:舌下阜后外侧粘膜皱襞,深面有舌下腺及舌下腺小管开口2).舌的构造舌粘膜:淡红色丝状乳头-一般感受:痛温觉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含有味蕾,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味觉的刺激。舌扁桃体-舌根部的淋巴组织。舌苔--脱落的乳头上皮、食物碎屑、细菌等混合物附于舌背表面形成。舌内肌:纵、横、垂直方向。可改变舌的外形舌外肌,主要颏舌肌。可改变舌的位置3).舌肌:唾液腺:清洁口腔、湿润粘膜,帮助食物初步消化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唇、颊、舌的腺)1.腮腺:位于耳廓前下方,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牙冠平对的颊黏膜处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面的下颌下腺窝内,导管开口于舌下阜。3.舌下腺:位于舌下襞深面。小管开口于舌下襞,大管开口于舌下阜。5).口腔腺3对大唾液腺外面观腮腺耳廓前下有腮腺腺管横过咬肌前开口上颌颊粘膜正对第二磨牙边唾液的成分和作用:中性(PH:6.6-7.1)低渗液体。包括:唾液淀粉酶、黏蛋白、球蛋白和溶菌酶。作用:湿润和溶解食物,清洁保护口腔,杀灭细菌和病毒,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6).口腔内消化二、咽第一节消化管位置: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上端附于颅底,下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咽为呼吸道、消化管的共同通道。鼻咽上起颅底,下至软腭平面口咽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喉咽介于会厌上缘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之间分部交通:咽前方分别通鼻腔、口腔、喉腔,下通食管腔,两侧借咽鼓管咽口通中耳。1.鼻咽位置:是咽腔的上部;上界:颅底;下界:软腭后缘主要结构咽鼓管咽口:鼻咽侧壁,距下鼻甲后1cm处,经咽鼓管和内耳鼓室相通。咽鼓管圆枕: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的隆起,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隐窝:是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咽扁桃体:是咽后壁粘膜下的淋巴结节,婴幼儿较发达。咽鼓管扁桃体:在咽鼓管咽口周围粘膜内的淋巴组织。位置:又称咽腔口部,是口腔向后方的延续。上界:软腭后缘;下界:会厌上缘主要结构:腭扁桃体:口咽外侧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咽部最大淋巴组织咽淋巴环:由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共同围成,消化管和呼吸道防御性结构。2.口咽3.喉咽位置:是咽腔的下部,咽腔喉部。上界:会厌上缘;下界:环状软骨下缘主要结构:梨状隐窝:位于喉口两侧,粘膜下陷形成的深窝,是异物常嵌顿停留的部位。4.吞咽:随意运动,咽肌收缩,食团被挤送至食管入胃。深度麻醉,昏迷的病人易使食物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误入气管而至呼吸困难。咽的分部与沟通鼻咽口咽和喉咽鼻口喉腔相通连咽鼓管口通中耳六颈下缘续食管第一节消化管三、食管食管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cm上端自第6颈椎处接咽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穿膈的食管裂口下至第11胸椎体左侧与胃相连。生理狭窄第二处: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处: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第一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位置、形态:5cm1-2cm18-20cm异物滞留、食管癌好发食管的狭窄及意义食管全长三处狭异物肿瘤最好发首在食管起始处次于左支相交叉三过食管裂孔处侧算距离到切牙前俩十五二十五最末四十才到达第一节消化管四、胃中等充盈程度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11胸椎体左前方,幽门1腰椎体右前方。前壁,右侧部贴肝左叶下面;左侧部与膈相邻,为左肋弓遮掩;中部位于剑突下未被肋弓遮掩部分,该处为胃触诊部。胃后壁与左肾及胰相邻,胃底和脾相邻。位置:上接食管,下续小肠,消化管中最膨大部分,成人胃容量1500ml,功能:容纳食物、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胃的形态和分部分部:幽门部:角切记右侧至幽门的部分,胃窦胃体:胃底与角切迹之间的部分胃底:高出贲门平面以上的部分贲门部:靠近贲门的部分形态:出口:幽门,后续十二指肠幽门瓣入口:贲门,上接食管两缘两口上缘:胃小弯,最低处称角切迹下缘:胃大弯幽门部和胃小弯是胃溃疡好发部位。胃的形态和分部胃壁的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肌层: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幽门处环形肌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收缩时可关闭幽门。外膜:为浆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屏障表面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不易被胃酸溶解。固有层:黏膜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胃腺胃底腺:位于胃底和胃体部,分泌胃液。幽门腺:位于幽门部,分泌黏液和溶菌酶。贲门腺:位于贲门部,分泌黏液和溶菌酶。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分为颈、体和底3部分胃底腺主细胞:柱状,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锥形,细胞内分泌小管分泌盐酸和内因子。颈黏液细胞:柱状或烧瓶状,分泌黏液保护胃黏膜。胃内消化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无色透明液体pH值0.9-1.5,成人分泌量1.5-2.5L/天盐酸:胃酸,进食后可达20-25mmol/L激活胃蛋白酶元;提供酸性环境;杀死食物中细菌;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胃蛋白酶原:被胃酸激活为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水解蛋白质。内因子:一种糖蛋白,帮助VB12在回肠吸收,体内缺少时,可引发巨幼红细胞贫血。胃酸分泌少—消化不良;分泌多—消化性溃疡。黏液屏障和胃黏膜屏障受损也导致溃疡。黏液:与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结合形成黏液屏障,降低H+在黏液层扩散,减弱H+对胃黏膜的侵蚀。胃内消化2)胃的运动容受性扩张:胃底、胃体的平滑肌扩展,容纳和暂时储食。进食后可扩张至1.5L.蠕动:消化道平滑肌有序的收缩形成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每分钟约三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将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紧张性收缩:一种弱而持久的收缩,使胃肌具有一定的紧张度,从而维持正常的形态、内压和位置。胃排空受胃内因素和十二指肠因素影响。肠胃反射影响胃排空特别是小肠pH值下降到3.5-4时。胃排空及控制: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糖类、蛋白质、脂肪依次排空,混合食物排空需4-6小时。第一节消化管五、小肠十二指肠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腔最大的一段包绕胰头,呈“C”字形,长约25cm.1、十二指肠:上部:起自幽门,行向右后方至肝门下方;近起始处肠壁较薄、黏膜平滑,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部)。降部: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续于水平部。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胆总管、胰管的共同开口处。十二指肠小乳头,副胰管开口处。水平部:第三腰椎高度向左续于升部。升部: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左侧转向前下,转折处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肌和腹膜皱襞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为手术识别空肠起始的标志。胆道、十二指肠、胰(前面观)2.空肠和回肠空肠:位于左上腹,近侧2/5,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管多、颜色红、环形皱襞高而密,有孤立淋巴小结。回肠:位于右下腹,远侧3/5;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管少、颜色淡,环形皱襞低而疏,有集合淋巴小结。回肠末端距回盲瓣0.3-1cm肠壁上,少数人有囊袋样突起,称Meckel憩室,发炎时,可产生类阑尾炎症状。空肠回肠位置位于左上腹部位于右下腹部长度占全长的2/5占全长的3/5管腔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较淡环状襞明显不明显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血管弓少,1—2级弓多,3—4级弓直血管较长较短空肠与回肠的比较胃和十二指肠插管术皱襞、肠绒毛和微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达600~750倍3.小肠的结构特点皱襞: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环行或半环行皱襞。肠绒毛: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突向肠腔的指状突起,中轴有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等。微绒毛:黏膜柱状上皮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起,大量微绒毛密集排列成纹状缘。黏膜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吸收细胞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