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向显湖企业绩效评价第一部分:评价基础知识一、概念理解二、简要历史三、评价动因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传统企业财务评价一、财务能力评价二、现金流量评价第三部分: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一、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二、责任中心业绩评价参考教材:1、王化成等《企业业绩评价》,人民大学出版社2、池国华〈内部控制业绩评价〉,东北财大出版社3、向显湖等〈企业业绩评价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概念理解王化成、驰国华等人认为,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财政部统计评价司认为,效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内部管理者根据企业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运用相关的评价指标,按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对企业及其内部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效益(或效率)进行分析确认的基础上,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判,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据以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价值分析和评判过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业绩评价的主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内部管理者(2)业绩评价的客体具有层次性:企业整体、内部责任单位、经营者以及普通员工(3)业绩评价的指标是多维的:多层次、多视角和多方位(4)业绩评价的目标:不同的主体视角不同、目标不同(5)企业业绩评价的性质: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二、简要历史1、成本基础阶段2、财务基础阶段3、现代业绩评价阶段:(1)EVA管理系统(2)以BSC为代表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改革;评价一个企业改革的出发点不能仅从其自身业绩出发,而应仔细评估其所处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改革,以及企业在改革中的地位。霍尔的“四尺度”论: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质量分为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质量改进程序三种;作业时间是把原材料变为完工产品的时间段,具体包括:工具检修时间、设备维修时间、改变产品和工序设计的时间等;资源利用尺度用以计量特定资源的消耗和与此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时间利用和机器利用情况;企业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贮备和能恰当评价和奖励雇员的管理系统。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一个把企业总体战略与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诺顿(DavidP.Norton)的平衡记分测评法:用顾客、内部业务、学习和创新三个方面的非财务指标补充传统的评价指标财务角度:在股东眼中,我们表现如何?典型的指标有:权益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顾客角度:顾客如何看待我们?典型的指标有:顾客满意程度、顾客保持程度、新顾客的获得、市场份额、重要顾客的购买份额等。内部业务角度:我们必须擅长哪些业务?典型的指标有:新产品数量、周转期、质量、雇员技能和生产率等。学习和创新角度:我们能否继续发展并创造价值?典型的指标有:开发新产品所需时间、产品成熟过程所需时间、新产品上市时间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4、业绩评价的新发展: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1)平衡计分卡的缺陷:仅仅考虑股东、客户和员工的利益,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定规者、当地社团的重要性。安迪.尼利等人著,李剑烽等译战略业绩管理:超越平衡记分卡.(2)业绩评价的新模式:业绩三棱柱.它包括相互关联的5个方面:①利益相关者的意愿----谁是利益的相关者,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②利益相关者的贡献-----企业要从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什么?③战略-----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时也满足自己的要求?④流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流程才能执行战略?⑤能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运作这些流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二)我国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1、建国前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现于预算管理之中2、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1949——1978):以考核计划完成情况为主要目标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侧重实物指标的考核(产量、质量、消耗等)。3、1978---1993年,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的转换阶段。评价内容与指标从实物量指标转移到实物与价值并重模式。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1977年国家计委颁布了《工业企业8项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考核办法》,8项指标是: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流动资金、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特点:以实物量评价为主,同时开始注重价值指标的评价和考核。(2)1982年,国家经委、计委、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定期公布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实施细则》,规定了16项供选择(10项)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率、工业产品优质品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和降低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及增长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增长率、工业企业上缴利润及增长率、企业企业产值利税率及增长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及增长率、工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和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重伤死亡人员和降低率。特点:价值指标增加、相对数指标增加、注重动态指标、采用了综合计分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和国家统计局颁布了6项效益考核指标: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净产值率。特点:注重了市场因素效率评价、进一步强化了价值指标的作用、提出了净产出(增加值)标准、使用了权重要计分法。(4)1993年《财务通则》规定了8项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特点:运用了财务评价模式、注重了财务价值(收益与风险)评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5)1995年财政部颁布了10项评价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10项指标。特点:属于财务评价模式、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贡献、同时采用了权重计分法。(6)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等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业绩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特点:完善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了非财务定性指标、同时采用了权重计分法。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三、业绩评价的动因1、战略动因:量化战略目标,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1)企业战略的意义在于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2)企业战略管理的起点是战略规划,而战略规划的核心是战略目标的制定;(3)战略目标具有综合性,并且是抽象的和模糊的,需要加以阶段化、具体化(量化)和层次化,即构建阶段性控制指标体系;(4)业绩评价作为对战略执行结果的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目标要求(关注关键因素并体现系统协调),与控制指标体系口径一致。(5)通过业绩评价能够推动控制指标的完成,进而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解决代理问题(1)企业存在多层次不同性质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方与代理方存在目标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等,会产生代理问题——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2)解决代理问题有依于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包括物质利益激励和非物质性激励,约束包括组织制度约束和市场约束,通过激励约束机制能使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目标。(3)激励与约束有赖于业绩评价。业绩是激励和约束的重要基础,业绩评价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但这种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客观、公正。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价值评判与投资决策投资决策的依据是投资价值的评估和判断,价值评判是在对既定业绩评价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判断。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四、理论基础1、代理理论——为什么要进行业绩评价:(1)节省交易成本——业绩评价制度是一种特殊产品,其制订、实施、维护和变革需要花费成本,因此,企业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确保业绩评价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的连续性,是控制交易成本的需要。——实施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业绩形成的诸因素获得规律性的认知,进而降低有限理性所引发的交易成本;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业绩评价有利于发现机会主义行为,制定防范措施,抑制机会主义倾向,进而降低管理性交易成本。——实施基于BSC或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评价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客观要求。(2)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代理问题包括股东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小股东与大股东的代理问题;债权人与股东的代理问题;内部科层级代理问题。2、管理学理论——怎么进行业绩评价:系统观念、权变观念、效率观念(时间效率)、人本观念等第二部分:传统财务评价第二部分:传统财务评价一、财务能力评价(一)偿债能力评价1、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比率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固定费用保障倍数2、评价偿债能力应注意的问题(1)牢固树立收益与风险对称的观念(2)考察资产质量与表外负债(3)考察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包括应收帐款的计量方法、存货的计量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等(4)关注动态视角(5)考察行业特征第二部分:传统财务评价(6)在评价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应联系以下因素分析:A.负债的时间结构;B.公司的发展周期与产品经营时期;C.公司的资产结构与经营风险特征;D.资产的收益能力与现金流量状况;E.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F.利息率与物价的预期变化;G、企业偿债的历史记录。第二部分:传统财务评价(二)盈利能力评价1、评价指标: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每股收益、市盈率、收益质量比率等2、评价盈利能力应注意的问题(1)考察收益质量:稳定性、持续性、可靠性①联系利润构成分析②联系现金流量分析(2)考察环境因素的影响(3)考察企业的行业特征(风险程度、竞争程度等)(4)联系经营能力分析(5)联系资产质量分析(6)联系公司的发展时期和经营周期分析第二部分:传统财务评价(三)营运能力的评价1、评价指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2、运营能力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关注获利能力情况(2)考察市场能力(3)考察内部能力(内部人员评价):资产配置能力与效率、劳动生产率、营业周期等。(4)注意经营能力指标间的相关分析(5)考察行业特征(比较一般企业与中介性的企业)(6)考察企业的经营周期和发展时期第二部分:传统财务评价二、现金流量评价(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二)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1、流动性比率⑴现金流动负债比⑵现金债务总额比2、获取现金能力比率⑴现金销售比⑵现金资产比3、财务弹性比率(1)现金投资比(2)现金普通股数比(3)现金股利保障倍数(三)评价现金流量应注意的问题:联系经营周期分析三、财务综合评价(一)图表法三、财务综合评价(二)综合评分法1、单项指标评分(1)各项评价指标的评分方法。根据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划分不同等级,分别等级进行评分。如超额完成指标10分、与目标持平5分,低于目标值0分。(2)分等系数评分评分系数=(实际数值-不允许数值)/(标准数值-不允许数值)某项指标分数=(实际数值-不允许数值)/(标准数值-不允许数值)*40+60(3)比率分值某项指标分数=实际数值/标准数值*标准分数2、计算评价总分(S):加权评分法S=各项指标分值与其权数乘积之和/总权数。三、财务综合评价(三)杜邦分析系统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净利率X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