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释指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释指瑕摘要:依据教材注释,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然而现行教材的注释编写不尽完美,削弱了其应有功能。通过在教学中积累比对,就注音中重复、滞后、多余、疏漏和大写规则问题;释义中重复、滞后、疏漏、名物词注解不足、释义存疑和文言特殊用字标注混乱现象;作者介绍中滞后、重古、崇外和重要未注之疑等,作列举类述,以期引发同仁讨论和专家指津,从而辨伪去妄,完善教材注释,促进学科建设,优化教材功能。关键词:注释;瑕疵;高效课堂积极发挥教材注释的辅导功能,引导学生主动而充分地预习,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从而学会学习的常用教学方略,也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得力措施之一。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依据教育部所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推荐使用已有十年之久,中间作过篇目微调和改版。这套教材的质量和水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它所发挥的育人功效早已不可车载斗量。然而,本人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发现,这套教材的注释编写还是稍有瑕疵,不够严谨规范,缺乏整体感和系统性,一些地方不尽科学合理,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和辅导功能,笔者试作以下归类陈述。一、注音问题1.注音重复。六册教材中,对于同一个字,前面注了音的后面依然注。如“聒”,就注了三次音:七(上)(七年级上册,以下类同)第12页注①“〔聒聒(ɡuōɡuō)〕”已注,而九(上)第28页有注③“〔强聒(ɡuō)不舍〕”、第146页又有注③“〔聒(ɡuō)噪〕”。“翳”字也是三次注音:八(上)第77页注④“〔翳(yì)〕”,八(下)第17页注①同样“〔翳(yì)〕”,八(下)第202页注{15}“〔阴翳(yì)〕”。还有八(下)《五柳先生传》“〔箪(dān)瓢屡空〕”与九(上)《隆中对》“〔箪(dān)食壶浆〕”注音重复等等。显然,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2.注音滞后。如,七(上)《紫藤萝瀑布》17页“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一句中的“虬”字属生字未注,到了九(下)《那树》76页才有注{1}“〔虬(qiú)须〕”的注音;七(上)《紫藤萝瀑布》16页“我只是伫立凝望”一句中的“伫”字属生字未注,到了九(下)《音乐之声》139页才有注{1}“〔伫(zhù)立〕”的注音作为生字,先出现不注音而后出现反注,是没道理的,一是不符合认知规律,二是也有悖于教材编写原则。3.注音多余。如,九(下)21课《曹刿论战》170页注{1}中“因战场在长勺(sháo)”、23课《愚公移山》179页注{2}“〔惩(chénɡ)〕”既不是多音字,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是生字,根本无需加注拼音。4.该注未注。七(上)《童趣》20页“盖一癞虾蟆”的“虾”、八(上)《中原我军解放南阳》5页“民间所传二十八宿”的“宿”、八(上)《说“屏”》117页末句“锦屏人忒……”中的“忒”、九(上)《致女儿的信》47页“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黄土”的“■”、九(下)中更多,如《香菱学诗》中的“曹雪芹,名霑”的“霑”字,“应玚”“庾”“让我诌去”的“诌”等,都是些生字,不注不行,不利于发挥教材的辅导功能,根据教材编写体例和原则,它们是本应该注音的。5.人名地名的首个字母未大写。教材注释中,对于人名地名注音,大多数坚持了首个字母大写这一普遍规则,但又有少数例外,如,七(上)96页注{1}中“淄(zī)川”、注{2}“〔奂(huàn)山〕;七(下)65页注{10}中的“燕(yān)山”、89页注{1}中“湖北浠(xī)水人””;八(下)174页注{2}“〔黔(qián)娄〕”、208页注{9}中“磻(pán)溪”;九(上)189页注{3}中“鄢(yān)陵”、218页注{6}中“鄠(hù)县”;九(下)195页注{1}中“峣(yáo)关”、196页注{5}“〔於(wū)潜〕”等近30处。这些人名地名的注音首个字母均未大写,应为明显疏漏。二、释义问题1.释义重复。如七(上)《山市》97页注{3}“〔未几〕”已注,而七(下)《口技》141页又注{13}“〔未几〕不久。”七(下)《孙权劝学》注{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九(上)《隆中对》注{2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又注一遍。还有上面提到的“翳”字,八(上)《老王》77页注④“〔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与八(下)17页注①“〔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一模一样;七(上)59页注{3}“〔黛(dài)色〕青黑色。”与九(上)66页“〔黛〕青黑色。”释义一样;《背影》与《孔乙己》中的“拭”字注释同为“擦”……既然知识是要继承积累、前后联系整合建构的,这些复习巩固的事就应交给学生,不必唠叨。2.注释滞后。如“伫立”一词,七(上)《紫藤萝瀑布》16页“我只是伫立凝望”一句中未注,到了九(下)《音乐之声》139页才注(见注{1});如“拟”,七(上)《童趣》19页“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未作注,129页《咏雪》“撒盐空中差可拟”有了注{1}中“拟,相比”的注解;再看“既而”——七(上)《山市》“既而风定天清”未注,而七(下)《口技》“既而儿醒”注{4}有“不久,紧接着”的注解。其实它们前后的用法意义都是一样的,焉何先来反不如后到的呢?3.该注未注。如,七(上)《风筝》107页“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苦心孤诣”、九(上)《孤独之旅》75页“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的“歇斯底里”、九(下)《变色龙》46页“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中的“浆硬”,学生肯定不懂;八(上)《说“屏”》中的“忒”、九(上)《智取生辰纲》140页“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的“价”都属方言和新起词,该注;七(上)《风筝》107页“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中的“罢”、109页“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中的“胡涂”和“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玩艺”,应注现在的规范词形——“吧”“糊涂”“玩意”,本文中不是分别给出了“那里”“他”“发见”“胡蝶”“偶而”的现在写法——“哪里”“它”“发现”“蝴蝶”“偶尔”了吗?为什么一样身份两样对待呢?还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像九(上)《出师表》201页中的“痛恨”、八(上)《桃花源记》中的“咸”“妻子”“不足”等,都应予以训注,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与辨析。4.名物词的注释不足。比如,九(上)152页《杨修之死》“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的“人中”,学生不明就里;《香菱学诗》中“潇湘馆”“蘅芜苑”“藕香榭”“暖香坞”分别是什么所在,宝玉、黛玉、宝钗、香菱、李纨、惜春等众多人物之间是何关系,应该考虑简介一下的。5.释义存有争议。如,七(上)《〈论语〉十则》44页注{5}“〔殆〕有害。”恐不妥。词典中“殆”有三个义项:{1}危险;{2}大概,恐怕;{3}几乎,差不多。此处应取第一义项“危险”,然后结合文境作变通理解。还有201页《出师表》注{13}“〔不毛〕不长草(的地方)。”考虑到泸水(金沙江)以南的地理特征,这儿解释成“不长庄稼的地方”更合理一些。6.文言文特别用字现象标注不一。这里所说“特别用字现象”是指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看得出教材是分别采取了“某的古字”“同某”“通某”三种训释方式,各有1例(“说”——“悦”)、11例、54例。但笔者仔细辨析研究,发现“同某”这种训释方式中,“羞——馐”“直——值”等似应为古今字,“有——又”等该作通假字;“通某”这种训释方式中,“坐——座”“华——花”“反——返”“见——现”等似应为古今字,当然这里先不做考证详解。单在课文的注释中就有这么几处明显的问题:其一,同字异训。如“诎”,《核舟记》中注为“同‘屈’,弯曲。”《公输》中注“通‘屈’,意思是理屈。”何以不同,未作说明。其二,训释遗漏。如“阙”字,《三峡》中注“通‘缺’”,而《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则未作注,实际上教材对于重复出现的特殊用字现象,大多是重复注释的。其三,字与训不匹配。如“陇”字,《愚公移山》中“无陇断焉”,对“陇断”注“山冈阻隔。垄,高地。断,隔绝。”正文和注释词头均为“陇”,训释中兀自蹦出个“垄”字,驴唇不对马嘴。再如,八(下)《满井游记》206页中注{1}“〔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何以这么注音及释义?“堕”是“隳”的异体字或通假字吗?查阅商务印书馆所编《古代汉语词典》中有注:“堕……2.huī,通‘隳’,毁坏。”当为此训,可惜教材此处没能注明。三、作者介绍1.注后不注先。七(上)11课《春》对作者朱自清并未作注,但到了八(上)《背影》却注上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2.注往不注今。也就是只注已故的不注健在的,我们从总体倾向能看得出编者所采取的这一原则,这且不作厚非。但七(上)《女娲造人》的作者袁珂2001年7月已故,七(下)《黄河颂》作者光未然2002年已故,八(上)《芦花荡》作者孙犁2002年7月已故,这套教材在2007年、2008年曾作了2版、3版的改版了,理应把对他们的注释介绍补进去,以示我们后辈的敬仰。3.注外不注内。“今”也不是都不注,这要看其籍贯了。外国的自然要注;外籍华人也沾光——如,杨振宁、丁肇中等;港台的,虽云一国同胞,毕竟特殊一些,注吧——余光中、席慕蓉、王鼎钧、林海音、小思、琦君等,但是怎把张晓风给落下了(七年级上册《行道树》的作者)?张晓风可是“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呀!对于纯内地的当代作家为何就不一视同仁地注介,咱也暂不作评论,然同一群体的个别遗漏,似不应该!4.不知为何未注。选文最多的鲁迅、七(下)《真正的英雄》作者里根、八(上)《新闻两则》和九(上)《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八(下)《短文两篇》的作者巴金、八(下)《海燕》的作者高尔基、九(下)《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等,都是绝对重量级的吧,因何没作一点注释介绍,是家喻户晓,无需作注了吗?我不得而知,也摸不透其标准和边界。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注释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我个人的梳理与观点有所偏颇浅陋,甚至难免妄测和谬误,但聪明的读者和各位专家,也该能从本文的絮叨中看出端倪,凭自己的慧眼洞察出真相。注释,作为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非常严谨规范,科学合理,不应出现这么多混乱的现象。作为编者和审校,应该有全局观念,在课程标准的烛照下,科学规范地制订编写体例和原则,然后严格施行,一丝不苟,纵向(同学科各册教材)横向(同学段不同学科)统筹兼顾,使得教材编写更富有系统性、科学性,对使用者更有讲解辅导和拓展功能,同时起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语言规范的示范指导作用。语文课本的注释编写,作为语文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它与课文应是相得益彰,共负传承文化、哺育学子、复兴民族的使命,是不能也绝不应该草率的!而且我们还要虚怀若谷,广泛吸纳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建议,精雕细琢,去伪存真,以开放的态度,动态地编修管理,不断提升教材质量,完善学科建设,让我们的母语教材更加优秀,更具活力,让亿万学子吮吸琼浆成就栋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城岗中学)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