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蒆1949——1956,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心理变化:恐惧——兴奋——较量——服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疑惧,到了解党的政策后的兴奋;从“五反”开始后的恐慌,到“五反”结束后对共产党的服从;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的犹豫彷徨,到最后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螄膂马恩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想法——“赎买”理论:肀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在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伦敦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和阿姆斯特丹群众大会的演讲中,曾谈到英国有可能“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他指出:“正是为了便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保存极大的社会组织是很重要的,如果(作为一种例外,当时英国是例外)环境会迫使资本家和平屈服,并在“赎买”的条件下文明地有组织地转到社会主义,那就要给资本家付出较高的价钱,向他们“赎买”,这种思想是完全可以容许的“膈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帮,那对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马恩的这些科学理论,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无法付诸实践。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曾试图在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以至1921年,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为俄国资产阶级的顽固抵触而未成功。螇节改造原因:蒀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严重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具备社会条件的情况下,中共中央选择了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根据中国的“一五”计划,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又由于1950年开始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的财政十分困难。巨额资金的投入和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现实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共中央对包括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内的所有私有财产进行公有化,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全国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以集中力量投资重工业。在城市,通过对民族资产阶级私营工商业的“赎买”,掌握了城市的生产资料,对民族资产阶级分期付息减缓了国家的财政压力。接着,国家又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尽量调控压低社会消费,进行高额的资金积累。蚆2、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认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之一。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在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薅莂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是:其一,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别于官僚资产阶级的,它具有明显的二重性质。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都同中国共产党有过长期合作共事的历史。由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中,具有先天不足的历史落后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本较小,力量十分薄弱,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企业的夹缝中求得一点生存的可能,只有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这张大伞。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又具有阻碍国计民生的消极因素。经过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一系列政策教育运动启迪,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是历史的、明智的选择。周恩来曾指出:只要他们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服从国营经济和国家生产计划的领导,那么他们的出路是光明的。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强有力的保障。其三,党采取了“剥夺剥削者的政策”;没收官僚资本。国家掌握了银行、交通运输、钢铁生产及重要工业和轻工业的主要部分,国营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四,土地改革以后,通过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逐步地引上社会主义的轨道,工农联盟得以巩固。这就彻底割裂了城市资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系,使其孤立起来,致使他们断绝了原料来源和商品市场。以上四个条件中,最根本地取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态度,即接受改造和不接受改造的态度而定的。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不是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资产阶级不接受我们的这个政策,那么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的矛盾。”袁在赎买政策上,我们先后采取了“四马分肥”和定息制度的办法。“四马分肥”,即将企业盈利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分配。所得税交国家占35%左右;企业公积金30%左右;职工福利奖金15%左右;公股私股的比重分配20%左右。这样一来,资本家所得占四分之一左右,于是企业盈余的大部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积累和分配,资本家也获得了一定的利息。所谓定息制度,这就是根据清产核资以后私股总额,付给资本家固定息率的股息。1956年2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对公私营企业中推行定息办法的规定》,年利息率为16厘,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对定息办法作了调整,定为5厘,期限为7年(1956-1963年),后又延长了三年,到1966年9月停止,领取定息的私股股东为114万人次,国家每年付出定息资金1.2亿元,共用了约计32.5亿的赎金,使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下,交出其拥有的企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几乎没有损失地将价值几十亿的生产资料转入国家手里。大大减少了社会震动和对生产力的较大破坏。毛泽东指出:“出这么一点钱,就买了这样一个阶级。这的确是对马列主义的和平“赎买”理论的运用、丰富、发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光辉典范。莈(二)国家资本主义是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是由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国家政权就有什么样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直接控制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只不过是个体资本家和集体资本家之间所有权的转换而已,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它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截然不同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正如列宁指出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我们能够规定它的界限的一种资本主义。”莄1953年3月间,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对我们已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同年7月9日,他在全国财经工作会上的一个文件的批注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着的,并受工人阶级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进行联系和合作的经济形式,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就是通过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多种方式由低级向高级展开的。它的具体形式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这是改造的第一阶段(1949-1953年)。它是社会主义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流通领域的外部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不仅私人企业的生产间接地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而且私人批发商也失去了主要货源,零售商不得不从国营商业进货,接受经销代销代购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这是第二阶段(1954年1月-1955年下半年)。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一种生产资料公私共有制。政府派出公方代表团,与资本家共同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是国家与资本家在企业内部的合作。使企业的生产、财务、基本建设等等都可以纳入国家计划,但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仍很密切,对企业的经营有较大的发言权。全行业公私合营;这是改造的第三阶段(1954年-1956年)。这是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专业公司,它是国家专业性企业的管理机构,分属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担负着组织加工订货、安排生产、指导技术、实行生产改组和社会主义改造,对职工和资本家进行教育等任务。一是定息制度,即不论企业大小盈亏,利润多少,资本家的固定资产代价5%的息率付给定息。资本家拿定息交出生产资料,尽管在法权上,他与生产资料有关系,但企业的私股作为领取定息的息证以外,已失去了资本的职能。依期取消,当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利用的自然结果。蒂(三)把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接合起来,也是“赎买”过程中成功的历史经验节企业改造是人的改造的基础,起着最根本的作用,人的改造又是企业的前提。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另一方面是人的改造。”国家资本主义和赎买的各种形式是企业改造和人的改造的综合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表现,随着私营工厂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改造,其中的资产阶级分子就获得逐步进行思想改造的物质基础,因而有可能逐步改造为国营工业的管理和技术干部。和平改造是解决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特殊形式。唯利是图是资本家的阶级本性,这是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不相容的,为此,通过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有力的政权形式,使工人阶级以主人翁的历史角度去同资本家在政治上结成联盟,这样一来,就使资本家同意和支持的社会主义法制成为限制其唯利是图的武器,使其历史地、顺其自然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螆莇蒁1953年12月以中宣部名义下发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解释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权威性文件。这个文件在说明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原因时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企业内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可克服的。”葿这里所说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既包含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同时也包含着计划经济的思想,甚至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为解决私营工商业与计划经济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就必须把它改造为公有制企业。薈1955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把这个意思说得非常清楚。他说:“我看,共产这个事情是好事情……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相抵触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践也明显地体现了这个思路。因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就是将它纳入计划经济的过程。计划经济既是改造的手段,又是改造的目的。说它是改造的手段,是因为只有而且正是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体制之下,才能够迫使私营工商业者走上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以至于全行业公私合营之路。说它是改造的目的,是因为改造从根本上讲是要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毛泽东讲:“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这里所说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其实就是单一的公有制。建立单一公有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膆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年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们曾经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后,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集中和占有,商品经济消亡,“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进行社会劳动。”果能如此,当然就可有效克服无计划的盲目生产所造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劳动效率。但是,这种在理论上完美的设想在实践上却行不通。这不仅是因为历史的演进并非像马、恩所想,社会主义首先在若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产生,而且因为依现有水平以及在可想象的将来所能达到的水平,要把具有不同需求、不同个性的数以亿计人口的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合理的计划”是不可能的。薁其实毛泽东同志在改造完成不久也已感觉到这些问题。1956年12月,他在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讲:“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