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绍兴市心理卫生协会梁胜林讲师名片梁胜林副主任医师国家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催眠治疗师现任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医务科科长浙江省行为医学委员浙江省老年心理研究会委员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绍兴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委手机号码:13757593405QQ:2980824210邮箱:LSL-203@163.com一、心理危机理论二、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技术一、心理危机理论•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特点•心理危机反应•心理危机评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分析•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处于危机中的每一位当事人都会影响周围20到30人的范围,这构成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据统计,每年平均约有两亿国人由意外事故受到程度不等的心理影响。第一部分危机与心理危机危机(Crisis)的定义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确定“危机”的三项标准:(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3)当事人或病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特点一、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没有人能够获得免疫。•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特定事件时产生的一种超过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感受。•心理危机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感受和解释,而不取决于事件本身。•心理危机具有“即时”的特点,需要得到立即的解决。•心理危机的解决方案可以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非适应性的”,自杀是一种心理危机的极端解决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特点•急性病(acuteillness)•慢性病(chronicillness)•物质滥用(substanceabuse)•慢性疼痛(chronicpain)•饥饿(hunger)•愤怒(anger)•疲劳(fatigue)•重大生活损失(majorlifeloss)•解决问题能力低下(poorproblemsolvingability)•缺乏冲动控制力(poorimpulsecontrol)•生活环境改变(newlifecircumstance)•孤独(loneliness)二、心理危机的易感因素(Vulnerabilityfactors)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特点三、心理危机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心理冲击(impact)第二阶段:心理应对(coping)第三阶段:心理退缩(Withdrawal)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特点四、心理危机的持续时间•1985年,Limax等对经历大型火山爆发的200名幸存者,在灾后5年内的三个时间段采用压力反应问卷(SRQ)测量幸存者的情绪痛苦度。研究结果表明,灾后7个月情绪痛苦的发生率为65%,两年后情绪痛苦的发生率上升到78%,4年后情绪痛苦的发生率降低至31%。由此看来,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至少需要持续两年时间。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特点五、心理危机会产生四种结局A、整个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B、危机虽已度过,但当事人却在心理上留下一块“瘫痕”。C、自杀。D、陷于神经症或精神病。典型的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障碍,情绪上表现为暴躁冲突或抑郁强迫、狂躁多语或孤独少言、痛苦不安或激情难抑、绝望麻木或焦虑烦躁等严重的情绪行为失衡状态。学校生活的集群性和群体构成的同质性,发生心理危机更具有传染性,处理不好,容易带来整个校园的混乱。第三部分心理危机反应•一般反应•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容易出现心理反应的四类人群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救护人员。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目击者的家属。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身心反应生理方面难入睡、做噩梦身体痛、易疲倦、恶心、呕吐、麻疹麻木兴奋……情绪方面恐惧焦虑害怕抑郁悲伤无助自责内疚易怒冲动…..行为方面重复创伤退缩冷漠人际冲突学习困难幼稚行为……认知方面精神恍惚,混乱过敏的联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分析力减弱……一般心理反应急性应急障碍(ASD)麻木发呆陌生感部分遗忘人格解体无助感震惊严重者出现胡言乱语、兴奋吵闹、木僵、意识障碍等。第四部分心理危机的评估情绪认知行为RickA.Myer,AssessmentforCrisisIntervention,COPYRIGHT◎2001Wadsworth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情感情感状态稳定,对日常活动情感表达适当。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对环境的变化只有短暂的负性情感流露,不强烈,求助者完全能够控制情绪。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但对环境变化有较长时间的负性情感流露,求助者能够意识到需要自我控制情绪。情感反应与环境有脱节,常表现出负性情感,对环境变化有较强烈地情感波动。情感状态虽然稳定,但需要努力才能控制情绪。负性情感体验明显超出环境的影响。情感与环境明显不协调。心境波动明显。求助者意识到负性情绪,但不能控制。完全失控或极度悲伤。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认知注意力集中,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正常。求助者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实际情况相符。思维集中在危机事件上,但思想能受意志控制。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轻微受损,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基本与现实相符。注意力偶尔不集中,感到较难控制对危机事件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降低。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所预计的在某些方面有偏差。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较多考虑危机事件而难以自拔。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而受到影响。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可以有明显的不同。沉湎于对危机事件的思虑,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和犹豫而明显影响求助者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有实质性的差异。除了危机事件外,不能集中精力。因为受强迫、自我怀疑和犹豫的影响丧失了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行为对危机事件应对行为恰当,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偶尔有不恰当地应对行为,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但需努力。偶尔出现不恰当的应对行为,有时有日常功能的减退,表现为效率降低。有不恰当的应对行为且做事没有效率。需化很大精力才能维持日常功能。求助者的应对行为明显超出危机事件的反应,日常功能表现明显受到影响。行为异常难以预料,并且对自己或他人有伤害的危险。评估标准:3~12分采用“非指导性干预”;13~22分采用“合作型干预”;22分以上采用“指导性干预”。(美国标准).二、心理危机干预定义:心理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专业工作者的及时帮助,能够减少创伤障碍或自我伤害的行为。一个过程,恢复当事人的心理平衡。提高当事人的应对技巧,使当事人有效应对危机情境。心理康复过程健康状况阶段123震惊压力反应康复时间创伤高低心理干预心理重建心理教育心理急救PFA危机事件管理CMBCISD心理康复技术SPR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创伤治疗TPT2、心理危机干预常用技术3、心理危机干预目标•协助当事人度过危机的混乱状况;•降低身心反应的影响程度;•恢复到危机前的功能与现实状况;•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stressdisorder,PTSD)的出现;•增加当事人成长的可能性,学到新的应对技巧,增加生活选择,重整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心理急救•(一)概念•(二)心理急救六要素•(三)心理急救具体技术(一)心理急救概念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帮助协助与灾难有关的人:–表达和了解:灾难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发展和学习:适应新环境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重新恢复平衡状态(二)心理急救六要素安身+安心纾解+了解预测+预备1、安身(Safety)生存需求:食、衣、保暖、安睡人身安全和医疗需求;消息和通讯的需求2、安心(Security)接受和了解危机后的身心反应保证、有控制感隐私、保密•3、纾解(Ventilation)当事人表达创伤事件的经历述说有治疗功能4、了解(Validation)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经验,不要建议、不要批评,有理解的倾听5、预测(Prediction)可能的现实问题生活、工作和家庭要应对的问题6、预备(Preparation)对面临的问题有怎样的打算?有哪些计划?(三)心理急救具体技术•1、实际帮助•2、完全倾听•3、非语言技巧•4、稳定和接纳•5、放松练习1、实际帮助•如提供水、食物、保暖、住所和厕所、与其家人联系、找回财产等。2、完全倾听不要讲道理,避免打搅。用三只耳朵倾听眼睛:了解非语言的含义、耳朵:理解语言的意义(感受、处境、行为等)心理:倾听当事人3、非语言技巧•陪伴和同在。•如点头,目光接触•简短回应:如哦,嗯,我知道。、•身体接触,也可用柔软的玩具和物品。4、稳定和接纳•当事人的身心反应5、放松练习••散步,慢节奏运动,呼吸训练,按摩等。注意!•不要阻止/强迫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阻止/强迫他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不要阻止/强迫他人重述自己的体验。•不要强迫他人坚强、勇敢。•不要刻意回避灾难和死亡的问题。•不要对灾难做不恰当的解释。•不要勉强他人谈论灾难问题。尊重温暖体贴支持四、突发事件应激会谈技术(CISD)•(一)概述•(二)CISD步骤•(三)CISD举例(一)突发事件应激会谈概述(CISD)CISD(CriticalIncidentStressDebriefing):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在危机24小时到几天之间,6周之后效果就很差了。领导者:2-3名专业人员,对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理解。对象:与事件有关的人员,9-10人。时间:48小时左右最佳。结构性谈话,轮流回应每个问题。内容只局限在突发事件。不要变成聊天和争论。(二)CISD步骤•1、导入期•2、事实期•3、感受期•4、反应期•5、辅导期•6、再入期1、导入期•说明团体目的,会谈规则•领导者自我介绍(具体,简洁)•邀请成员轮流自我介绍(从左到右)•介绍CISD过程和方法•会谈规则:保密、非批评•设限:时间、内容2、事实期•当事人描述在危机事件中的活动•当事人讲述在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身处何处、所听、所见、所闻和所做(不要问WHY)•鼓励当事人发言,不做批评、评断。•本阶段只讲事实,不涉及情绪。•注意:此阶段当事人容易会讲述情绪反应,领导者要提醒当事人在后面有机会谈到情绪问题。领导者:“请你回忆一下事故现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采取了哪些行动?”当一个人讲完了后,领导者:“谢谢你讲的这些”,“我知道你谈这些事情会很难过,谢谢你的分享”每个人2-5分钟。3、感受期•当事人讲述自己的感受。•本阶段当事人可能会有很强烈的情绪。•领导者要处理好当事人的自责、内疚等感受。•识别和讨论情绪是创伤愈合的重要环节。•领导者“在危机事件中,你有哪些感受?”“你现在有哪些感受?”4、反应期•当事人描述自己应激反应的表现。•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四个方面•避免把应激反应病理化,不要贴上疾病的标签•领导者:“事情发生以来,你体验到了哪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自从危机发生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领导者需评估当事人的反应程度,筛选高危机者5、辅导期•领导者讲解应激反应综合症。•领导者要强调危机事件的正常反应。•领导者的语言要准确,有权威性。•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应付方式。•要提醒可能会出现的并存问题,如借酒浇愁等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