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1、教育广义: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特点一是:有固定的场所或专门的教师、固定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二是: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4、职业教育: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5、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6、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终身性-全民性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为图自强而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目的催生了我国近代再早的学校职业教育制度8、教育思潮劳作教育思潮:兴起于德国-代表人凯兴斯泰纳内容:劳作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个人活动方式培养服务于国家的有用公民是教育的目标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的精神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手段普职整合教育思潮:美国-代表人杜威-以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整合为核心-重视人的发展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2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美国核心:CBET实践形式: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MES)终身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法国保罗.朗格朗-影响是国际性的内容:P26-27第二章1、职业教育的功能智育-德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在所以教育功能中,育人功能是最为根本的一项大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的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小德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的德育内容P35职业道德特点: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纪律性智育功能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智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政治功能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地位-受教育者的权利-目的和性质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力量-促进一定政治目标的实现3经济功能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使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社会功能指它对于社会变迁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即是指教育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如何有助于形成现代社会分层,以及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文化功能广义:普遍的认知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普遍的把它看做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化、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类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文化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活化文化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第三章1、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期待,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总的要求和标准,即对教育所要造成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规格2、教育方针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方针。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职业教育目的内容:发展全面-人才层次与类型-工作面向及要求职业教育目的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4和规格和总要求3、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时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第四章1、体系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作战体系等教育体系: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育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包括教育行政系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和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教育系统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2、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职业教育分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办学主体多元化,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力量紧密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偏低-职业教育体制性障碍-缺乏法律保障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现代性-系统性-开放性-多元性-独立性4、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呈工字形特点:在学校职业教育层面上,学生通过对不同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不仅可以选择职业教育,也可以选择普通教育。在办学上,该体系突出双元特色,即:两种教5育机构-学校和企业,两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种教材-企业实训教材和学校知识教材,学生两种身份-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证书-行会考试证书和企业学习证书、学校毕业证书5、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单元制特点:灵活性-开放性6、英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国家统一资格框架想的职业教育体系特点:涵盖学历教育,对应的不是某一个工作岗位7、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共同点注重教育公平-注重终身教育-注重开放性-注重衔接和沟通第五章第一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概述一、专业与专业设置(一)专业广义: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狭义: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门类。(二)专业设置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是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因素”。三、专业设置的意义1.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2.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第二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6一、专业设置的基础原则1.方向原则2.需要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适度超前原则6.效益最大化原则二、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1.必须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2.必须科学规范3.要有全局观点4.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第三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程序与方法一、专业设置的程序(一)进行社会调查(二)组织专家论证(三)进行专业设计P1161.职业分析。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的一种先进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做法。2.专业设计大概包含以下内容①确定专业名称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③规定修业年限④界定业务范围⑤指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⑥指出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或专业方向三、专业设置的方法(一)新专业设置的方法1.异质设置法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置与学校原有的专业性质想去甚远、甚至根本不同专业2.同质设置法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与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的专业3.单质设置法就是一所学校只能设置性质相同的若干专业或一个专业(二)旧专业拓展的方法延伸拓展法---复合拓展法---扇面拓展法---滚动拓展法---增补拓展法(三)专业调整的方法1.中心放射法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依靠学校的主干专业,辐射出7与主干专业相近的专业。2.基础定向法就是专业设置中分两个阶段进行。3.综合通用法就是借鉴一些国家“通用教育”的做法,根据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的分类,采用宽而广的综合方式,设置比较宽广的专业。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概述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学科课程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把知识体系以学科的方式进行分类设计的课程,重视系统性基础知识的积累。古代的柏拉图、近代的夸美纽斯、赫尔巴赫都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奠基人。2.活动课程如果以哲学观为标准,课程可以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从其他角度出发,课程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是否列入教学计划的角度,可以分为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②从课程内容的性质上可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以及公关类课程③从学习规定上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④从课程的实施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⑤从课程的结构上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等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一)课程目标的定向性(二)课程方案设计的适应性(三)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四)课程模式的多样性(五)课程实施的开放性8第三节当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模式三、“双元制”课程模式P139“双元制”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采用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中的理论课采用综合课的方法,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培训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围绕其呈阶梯式上升设计,因此也称核心阶梯课程模式。“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特点1.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2.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3.详细周密的实践课程计划四、MES课程模式P141MES课程模式每个单元都呗制成实施培训用的教学小册子,每本小册子相当于一套完成的微型课程资料,包含6个方面内容:P143MES课程模式的特点1.培训大纲与学习单元基于科学的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每个岗位具体的任务和技能要求,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成不同的技能模块和相应的学习单元,编制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材料。2.课程弹性大,教材组合灵活3.以技能为核心4.具有评估反馈系统,对社会产生和经济的发展有快速反应能力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征(一)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四)教学场所的开放性第二节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P163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9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其基本含义有三方面:①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②教学原则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③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一、实践性原则二、发展行原则三、过程性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差异性原则第四节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一.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P174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一)班级教学(二)小组教学(三)个别教学(四)现场教学第八章职业学校的教师第三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的素质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及专业知识(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P2011.职业技术专业标准2.教育专业标准(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1.普通文化知识2.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3.教育学科知识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能力10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P203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主要包括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三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