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传播学概论》复习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概念的出现对“传播”概念的界定有何影响?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例如:“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2、“传播”的定义及其理解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理解:(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3、传播有那些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指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同时,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第二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4、传播学四大先驱现代意义上的传播研究于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脱颖而出。出现了四位代表人物。它们是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勒温、卡尔·霍夫兰、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他们被誉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奠基人。(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02-1978)主要贡献: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主要贡献:“把关人”;实验法。(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主要贡献: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主要贡献: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5、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主要贡献:a、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b、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c、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2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6、试述拉斯韦尔开辟的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7、试比较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20世纪60年代之前,传播学研究一直是经验学派的天下。后来欧洲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才打破了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渐趋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两大学派比较(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研究内容:如何传播Vs为何传播研究方法:经验事实、量化统计Vs价值判断、思辨全面研究取向:“只知拜佛”Vs“只想拆庙”第三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8、与人类传播相比,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9、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传播时代?(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10、审视下列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示意图,分析媒介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媒介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加速度性。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从动物传播进化到人类的语言传播用了140万年,从语言传播进入文字传播用了9.65万年,从文字传播跨人印刷传播花了约4千年,而从印刷传播迈进电子传播只用了1200年,从电子传播进入网络传播的时间更短,只有100年,而以电脑为主体的互动或网络传播至今只有50多年。(2)叠加性(共融性)。即新的媒介产生,并没有淘汰旧的媒介,而是与之共存,且各有其用武之地。3(3)整合性。如电视是对文字、声音、图像等符号以及广播、电影功能的整合。第四章传播的基本过程11、何谓传播过程?传播过程的几本构成要素有哪些?“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P4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传播过程,通常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注:讯息与信息的区别,参阅郭庆光教材P58-59。)(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12、什么是传播模式?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对应。所谓传播模式,即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13、以拉“斯韦尔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为例,说明线性模式的主要局限。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II、申农—韦弗数学模式讯息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1)直线性。未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循环性。(2)单向性。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单向的过程。(3)孤立性。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14、拉斯韦尔模式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提示:说什么讯息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媒介分析对谁受众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效果分析信源噪音源信宿接收器信道发射器谁传播者控制分析4(1)它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个模式。(2)它第一次构建了传播的程式,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3)第一次提出了传播的五个要素,界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领域。15、谈谈“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主要优点与局限。提示:主要优点表现在:(1)表明已与单向传播模式划清界限;(2)强调传受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传通;(3)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主要局限表现在(1)此模式不太适合于大众传播,只是比较适合于人际传播;(2)模式所暗示的传、受两者平等的、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第五章传播者16、何谓传播者?传播者:又称信源,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在传播过程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17、传播者有哪些特征?(1)传播者具有政治倾向性;(2)传播者控制了大众传播的过程。首先控制了传播内容;其次控制了传播方式;控制了传播时间;控制了传播空间;(3)传播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4)传播者受过专业训练;(5)传播者有机会对成千上万的人产生影响;(6)传播者与受众一般不直接交流;(7)传播者能获得特殊的双重报酬(物质的和精神的);(8)传播者的工作紧张程度较高。18、传播者的角色权利包括哪些?(1)采访权(知察权):传播者通过访问、观察和实地调查的方法采集新闻材料的权利。(2)传播权:传播者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将从各方面获取的新闻、材料和数据经过写作、编辑后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公开传播的权利。编码解释者解码解码解释者编码讯息讯息经验范围5(3)监督评论权:传播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有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发表评论、展开批评的权利。(4)信息来源保护权(秘匿权):传播者有保护信息来源,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5)著作权: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6)人身安全权:新闻传播者享有特殊的人身安全保护权。19、传播者有哪些角色义务?(1)保护国家利益(2)遵“纪”守“法”(3)遵守社会公德(4)忠实于客观事实(5)保护信源秘密20、新闻传播者的责任有哪些?(1)契约性责任(对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以及在内部组织中所应承担的类似于合同性质的系列责任)(2)社会性责任(3)法规性责任(4)国际性责任21、试述传播者的赢效因素(1)权威性权威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传播者的权威性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a、表现在权力和地位上;b、表现在资历和威望上;c、表现在专业特长上;d、反映在能力和才华上。(2)可信性可信性既是指受众对传播者相信和信任的感觉和态度,也是指受众对传播者认可和承认的倾向程度。那么,传播者如何让人觉得可信呢?a、诚实是增强可信性的首要因素;b、信誉作为传播者在受众心目中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良好感觉,也可以增强可信性和传播效果;c、骨气是传播者十分重要的品德,也是增强可信性的重要因素;d、公正无私与可信性亦成正比关系。(3)接近性接近性是说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上与受众愈接近、愈相似,就愈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4)熟知性在传播活动中,只要传播者多露面,增加与受众接触的次数和信息互动的频率,就会使受众产生“熟人”印象,形成亲近的倾向。增强熟知性的途径有:a、让受众通过媒介经常看到你;b、直接与公众接触;c、让你的思想和观点不断传向受众,也可扩大知名度。(5)悦目性一般认为,传播者容貌漂亮、风度翩翩,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么他(她)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22、结合下列模式图说说怀特的守门人理论6勒温的学生怀特在《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1950)一文(周本P152)中,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的工作进行研究时,验证和扩充了勒温的理论,揭开了研究“守门人”的序幕(参阅邵本教材P90)。怀特的理论也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明显的简单化缺陷。过分强调了把关人的个人行为,认为只有一个主要的“门区”,而忽略了在现实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控制环节。麦克内利针对这一不足,对单一守门之说进行了修正。23、结合下图说说巴斯的把关人理论1969年,美国学者巴斯进一步完善了把关人理论。他在《使守门人概念更趋完善》(1969)一文(周本P154)中对以前的守门人研究提出了批评。经过分析,他把媒介组织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是新闻记者。他们接近信源,从事采集活动;第二阶段是新闻加工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他们担负修改、制作的任务,把信息传播给受传者。24、什么是守门人?守门人有哪几重角色?所谓守门人,显然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守门人,他实际是一个三重角色。首先,他是一位接受者;其次,他是一位守门者;再次,他是一位传播者。25、试述守门人的主要特征(1)隐形性。所谓隐形性,是因为他总是置身幕后,很少抛头露面;(2)依附性。是指他NN1N2N3N4N1N4N2`N3`M未经加工的新闻新闻采集者新闻稿新闻加工者成品→→→→如:写作者记者当地的编辑如:编辑改稿人员翻译者↑↑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怀特的守门人模式7的劳动成果总是依附在传播者的劳动成果上;(3)追加性。是指在依附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系列选择、舍弃、修改、润色、排版、转化、发挥等追加劳动;(4)完善性。是指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