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40《财政学》讲稿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财政的产生(一)财政产生的过程。财政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简化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力水平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阶级斗争出现→国家产生→财政产生。(二)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立于生产过程的财政专门机构;第二若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财政分配的对象。2产生和存在。如果没有国家,就没有财政分配的主体,也就没有财政。但是,由此产生了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议。实际上,国家和财政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过程,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在国家产生初期,由于政府和财政的规模小,财力上主要是由一个或少数贵族家庭支持,那时的财政实际是国王或皇帝的家庭财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财政规模不断扩大,才使国家财政与皇家财务分离,财政部门的机构和职能逐步完善。因此,可以说,财政是随着国家而产生的。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产生时间,应放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考察。3根源是公共需要人类社会有两大需求: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私人需求主要由私人商品满足;公共需求则由公共商品满足。财政产生的根源在于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以满足公共需求。原因是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使得所有消费者都不会为消费公共商品付费(免费搭车),使公共商品的成本得不到补偿。而私人提供的商品不仅要求成本得到补偿,而且通过出卖商品为其带来利润。因此,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公共需求只有通过非市场机制(主要是政府)来满足。在原始社会初期,尽管也存在公共需求,但因没有剩余产品因而不存在财政分配;在原始社会中期,出现了剩余,但由于没有国家,也不存在财政;只有到了原始社会末和奴隶社会初,一方面存在剩余产品,另一方面产生了国家,才出现财政分配。二、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单纯的市场调节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失灵,也称作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限制,而使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但在现实中,由于规模效益的作用使有些部门容易产生垄断,从而破坏市场机制的功能。垄断限制竞争和生产要素流动,扭曲价格,导致资源在不同部门、产业、产品上的不当分配,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2具有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场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市场主体不可能对相关信息(如商品的需求、价格变动、生产技术等)有充分了解,影响其最优决策。如卖者与买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是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容易诱导成欺诈行为,降低资源配置效率。341外部效应又称外在性,是指在市场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产生外部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行为影响了他人,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体带给社会的收益大于其个体收益,即收益外溢。或者给他人或社会带来利益,获利者不需要支付成本,这就是正外部效应。如修建水库使下游的居民受益,但他们并没有承担水库的投资成本。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体带给他人或社会的成本及损害大于其直接成本,即成本外溢。如污染者将本该由其承担的治理成本转嫁给了受污染者,而后者又没有从前者得到好处或补偿。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决策会远离帕累托状态。如果是收益外溢,由于生产者不能通过市场将收益收回,其生产规模会小于社会需要的最优规模;同理,如果是成本外溢,私人生产规模会大于社会需要的最优规模。显然,这都不是资源的有效配置。4市场无法提供公共商品,这并非社会不需要公共商品,而是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市场不能对公共商品进行成本补偿。首先,非竞争性使得增加更多的消费者不会减小公共商品的供给(牧人放一只羊与放一群所耗成本是一样的)。其次,非排他性使得每个人的受益无法准确评估,难以对公共商品定价。即使能定出公共商品的价格,并能对个人消费的公共商品进行量化,也会因排他技术上的困难或排他成本过高而不可行。最后,提供公共商品要花成本,但成本无法通过市场得到补偿。由于上述原因,这种只花成本但无收益的公共商品,市场无法提供。(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求1不同性质的产品有不同的受益人,据此可把社会产品分成两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是公众共同受益的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间没有利益冲突。给定产品的数量,增加消费者使产品边际成本为零。如街上的路灯,增加行人数量不会增加路灯的费用,也不影响他人获得路灯的好处。这就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产品的利益,不为某人专有,要将他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过高。例如,消除空气污染是能为人们带来好处,要让别人不享受新鲜空气是不可能的。这项服务只要存在,它就必然会使大家都得到利益,这就是非排他性。私人物品是与公共物品相对的概念,是指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竞争性就是当某人消费该产品时,其他人不能同时消费这一产品。排他性就是使某些人无法消费这一产品。生活中的大量产品和服务都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如食品、服装、家电、住房等。因此,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为: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2在现实中,有些产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这类产品称为混合物品。混合物品分两种情况:一是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例如:高速公路和桥梁。当车辆在公路和桥梁上不拥挤的情况下,增加消费者(行驶的车辆)不会损害其他人利益,这时公路和桥梁具有非竞争性;但要阻止某些车辆通过是可以的,只要设一个关卡就可以做到,因此,公路和桥梁又具有排他性。二是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家庭院落的绿化,使房主享受了优美的环境和空气,这是内部效益;但邻居或路人也会得到一定好处,即外部效益。从内部效益来看,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只有房主能享受到这份好处。从外部效益看,它又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过路人得到好处并不会影响你的利益,而且你也无法阻止他们享受这一切好处。因此,这一产品的部分利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部分利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属性。42(三)公共需要人类社会的需要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1公共需求是指众多个人作为整体所产生的共同需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公共需要不是抽象的,它也是一种个人需要;第二,这种需要并非是单个人的需要,而是在一定区域内(如一个国家、一个村落)多数人的需要;第三,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一种整体的共同需要。私人需要是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的。如吃饭是个人的内在需要,但张三吃饭不依赖于李四是否有这种需要,而且当张三吃饭时,也不依赖李四或他人的这种需求是否能得以满足。私人需要是人类社会所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在现实中,个人有许多需要,私人需要多种多样,又有多个层次。个人需要的层次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1)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把人的需要分为四种:物质需要、运动需要、与别人关系的需要和文化需要.(2)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分为对生存资料的需要,对发展资料的需要和对享受资料的需要。(3)斯大林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成就需要。⑷马斯洛的人类需要理论认为,当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就寻求安全、社交、尊重等需要。这些需要满足后,产生成就需要。人在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才会发展到高层次的需要。但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减低而已。2(1)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它不是个人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社会整体的需要,它必须整体为每个社会成员享受。(2)不具有排他性。社会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用,某人在享用时,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3)非等价交换关系。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时,无需付出代价或只付少量费用。(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因此在没有剩余产品时,不可能出现社会公共需要。另外并不是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满足公共需要,只是从M中抽取一部分用于满足公共需要。3(1)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纯社会公共需要):是指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政权职能和某些社会职能。如公安、司法、监察、防务、外交、行政管理等。(2)半社会公共需要,又称准社会公共需要:指介于公共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一些需要。如高等教育。(3)大型公共设施,包括基础产业。这些属于再生产的共同条件。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共同生产条件是指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生产条件。直接生产过程是指单个资本的生产过程。共同生产条件则是为每个企业直接生产提供的外部条件,是社会公共资本的生产过程。公共资本是指铁路、建筑物、农业改良、水利设施等固定资本。它在使用上具有共同性的特点,它不能被单个企业独占,也不能包括在某个特殊的生产过程中,而是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4公共需要是共同的是指,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存在社会公共需要,不会随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所谓历史的,是指社会公共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主要表现为统治集团的需要。所谓特殊的,是指公共需要总是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它是具体事物而不是抽象的东西。43(四)政府的经济作用1政府职能是适应国家的根本目的而形成的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具体说,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经济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行政、法律手段。即制定市场规则;制定发展战略,制定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如规定产品价格、实行公共管制、命令污染厂商停产或限期治理等。(2)组织公共生产。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按广义的概念,即包括生产有形产品和服务的工商企业,也包括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医院、学校、文艺团体以及政府机关和国防部门。(3)财政手段。财政并不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而是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投资、公共支出、补贴等形式形成支出,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运行。2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长期采取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却导致滞胀局面。中国及前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折干预和管制,几乎使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这种由政府内在机制导致经济出现低效率的现象,被称为政府失效。政府失效有多方面,主要有:(1)政治制度失灵。这是最严重的失效,其造成的效率损失是任何市场失败都无法相比的。(2)权力滥用,使各级政府和部门试图谋取本级政府或部门的预算,增加其自身利益。(3)成本高,浪费大,寻租普遍。公务人员通过工资外的收入扩大私人利益。(4)官僚主义严重,机构膨胀,效率下降。(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由于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的存在,单纯的市场或单纯的政府都无法实现理想目标。因此现代经济是混合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部分由私人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部分由政府通过计划机制来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政府发挥配置资源的调控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并且对市场缺陷进行政府干预,通过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三、财政概念(一)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学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同时又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被视为经济学在财政领域中的应用。它又被称为政府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所以财政学是一门经济学科。但由于财政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加之经济与政治是不可分的,所以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另从财政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必须从社会收入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于是就产生了财政这种与国家紧密相联的经济行为。(二)财政的基本特征1国家历来是阶级统治的国家,因而财政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财政又具有鲜明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