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歌剧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图兰朵》歌剧赏析欣赏了歌剧《图兰朵》后,搜索了些歌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图兰朵》的故事背景和资料后,了解了歌剧是西欧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建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当我从这几个方面再看此剧时,更具体的、真切的感受到这部歌剧的伟大,如此多方面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宏伟丰富的视觉盛宴。下面我将着重从戏剧文化,音乐角度进行探究。一、《图兰朵》简介《图兰朵(Turandot)》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改编的三幕歌剧。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普契尼在写到柳儿自刎时去世了,其徒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先暗夜被掳走,并含辱死去而产生的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各方反对来应婚,答对了这三道谜题,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保守秘密,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二、从戏剧文化看图兰朵该剧舞台背景极为精细大气,人物服装较地道,外国人穿起来颇有一股时光逆转的感觉,首先出场的宣读圣旨的大臣就把我震撼到了,严肃的妆容,那胡子,可怖的长指甲,一身官府,庄重近似残酷的唱腔不时配合身边人民一惊一乍、躲闪害怕,实在妙绝,比中国的戏剧更能体现古代那种人心惶惶的气氛。不禁感受到,妆容等外表感观以及与配角等甚至灯光的完美配合是如此重要。人群的攒动,一双双互相爱抚的手,甚至一群白衣小和尚的缓行都无法让人忽视,它能快速带观众进入剧情,甚至是演员也能因为气氛的对而更好地置身其中完美演绎,这与西方小说总是有大片的风景、场景或人物着装描写的道理应该是一样的,而我以前还一直认为西方作家太絮絮叨叨。相对而言中国这方面则更注重主角,或者说太注重主角了,而缺少主角与小配角以及场景之间的交流,相比之下显得单薄、不厚实。而“孔夫子大人”与各朝服饰,猜谜时大臣的装束等各种中国古代典型文化标志的杂糅,大概是著者对中国的不了解导致的意象模糊,或者是为了大多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更易理解和找到共鸣点而故意为之,那么导演成功了:各种著名的中国元素大杂烩的确更容易显示中国味,渲染气氛。关于剧情方面我一直耿耿于怀于为什么Calaf王子初始是一腔愤懑,要去咒骂残酷的公主,但在看到其美丽的容颜后,马上迷倒,甚至做好牺牲生命,抛弃可怜的父亲的准备。美貌的作用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嚣张露骨,即使睿智英勇如王子也无法避免为色所迷?对此我更愿意是王子为了拯救更多人,阻止公主的复仇这一崇高愿望,然后在猜题其中感受公主的可怜与善良本性而爱上公主。从道德方面,更无法接受的是为什么王子最后竟在看到深爱自己的柳儿被公主间接害死,而仍至死不渝的爱着残忍的公主,并和她幸福地在生活一起,而且如此之快。(虽然我的理智认为这是必然,这样才是歌剧所要表达的)但我的道德原则又让我很为柳儿不平:公主身上缺少的女性的品质以及无私奉献的美德在柳儿身上完美的体现出来了,公主与柳儿可以说分别代表了外表地位和内在美德。而英雄的王子选择了美丽的外表。三位大臣ping、pong、pang劝阻王子去应婚时说出了我的心声,除去地位权势与华丽的衣饰,公主不过是一副皮囊。或许也是著者想要留给观众的思考吧。当柳儿深情留恋又哀伤地唱完咏叹调《公主听我说》自杀时,那么凄切、内敛、坚韧,我震惊地心都碎了,而英雄的王子什么都没为她做。这大概算是英雄在权势下的无能,在美貌下的软弱盲目的体现吧,这会不会是普契尼向人们展示的现实主义呢。在了解到普契尼写到柳儿自杀后便去世了,我便又希望起来,大师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呢?其实剧情设计的是极其巧妙的:在王子和国王、柳儿相遇时,当柳儿正要向王子表白时,却被侩子手磨刀准备杀人的场景打断,这一面温情款款,一面的强势残酷,似乎又是在对柳儿的温柔美德与公主的势力残酷作比较,让人不禁想如果当时柳儿全表白了,王子会否以身相许报答她或是给个承诺什么的?还有在最后如果柳儿没有挺身而出,公主逼死的是体弱的父亲帖木儿,王子会如何反应,结局又如何?真正的大作编剧总是如此诡计多端,给人无限多假设想象的空间。这样想来,其实很多棘手的问题都是柳儿帮王子解决的:照顾老国王免去王子后顾之忧;代老国王接受审问,却死守秘密甚至献出生命;以及连公主恐怕最先都是被柳儿的爱所感动的。在公主问她是谁给你勇气时,她说“这是爱的力量”,唱着《隐藏在心里的爱比痛苦更坚强》,对公主说“我沉默地把他的爱给你,我虽然会失去一切,但这是心爱者最珍贵的礼物。”并肯定地预言公主懂得爱后,冰冷的心就会被热情的火焰融化。我想没有谁比柳儿更有资格说爱了,与王子为爱不顾一切相比,柳儿的爱是包容,坚忍而无私圣洁的。王子花园中的无意一笑让侍女柳儿愿为其无私奉献,而王子冒杀身危险猜谜的勇敢以及对公主的包容却没能使公主动摇直至柳儿自杀的伟大的爱震撼了她。对于我的纠结,结合那个时代,我得出了三个解释:1、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意识的性别歧视,王子就是英勇睿智的,而公主是空有美貌的,需要王子来解救,又相当于一个美丽的奖品以奖励王子的不畏艰险,气度宏大。女性是屈从于男性的光辉的。2、西方人心中对中国的固有印象,野蛮残暴、冷酷无知。3、大概就像所有瑰丽的童话一样,美貌是真正的爱情中万种说不清的理由的象征,公主越残酷无情越能体现王子的无畏,增强歌剧表现力和激烈矛盾冲突所需要的夸张和浪漫气息。这是歌剧主题表现的需要,想要表达一种超越现实主义的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三、从音乐角度看《图兰朵》《图兰朵》在演唱上,用咏叹调抒发主要感情,一首一首的永叹调,或急或缓,或激昂或舒缓,其间用宣叙调代替以往的“独白”来展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对于音乐要服从戏剧效果这一歌剧准则,我认为《图兰朵》处理得很好,相得益彰,不得不佩服作曲家的丰富的想象力和饱满的创造力。从男女角色的演唱到众人的吟唱及过渡曲都是如此地恰如其缝。中国的歌剧包括其他歌剧,虽然听得不多,但也知道缺少歌曲的创造,如《雪狼湖》相对有较多的空挡,缺少感染力及这边唱罢那边又起的紧凑感和饱满度。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歌剧采用的《茉莉花》的旋律,这曲调在剧中多次奏响,有乐队的,也有女声合唱。第一次是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月亮出来了》,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鹳鸟在歌唱》,其旋律取自中国民歌《茉莉花》。悠悠扬伴着笛子的灵动的如佛乐般地吟唱下,一群白衣小和尚提灯穿行到桥上,底下是柔和的月光照耀下百姓陶醉的脸庞,在召唤着公主,期待着冰雪消融。茉莉花本来的妩媚、柔婉全然不见了,听上去是那样的凄凉悲伤。而最后在色彩明亮的皇宫里,老国王高高地坐在王位上,文武百官站立两旁,还有许多百姓聚集在这儿,大师用嘹亮的铜管演奏《茉莉花》旋律的变体,听上去显得极其壮丽辉煌,营造了庄重而热烈的气氛,此时的茉莉花是那么地铿锵有力。真正的大师总是如此融会贯通,如施展魔法一样变换着茉莉花,仿佛有了生命,给该剧染上浓郁的东方韵味。其次是该剧最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临近黄昏,整个北京城都在寻找陌生人的名字时,王子来到公主楼塔边,隔江而望,那首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也由此唱响了。我第一遍听没多少感触,但是反复听却越听越震撼。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音乐中,所有人的心都随它起舞。多明戈深情又难抑兴奋的演唱着:“但我的秘密隐藏在我心中,没有人会发现我的名字。啊,我要在你的嘴边说……”,雄厚而有穿透力,感染着我的同时,一样的曲调,由女声合唱和着:“没有人会发现他的名字,我们必须要死,天啊!死!”王子于是不安地走动,唱着“夜晚,离去吧;消逝吧,这些星星”,这一生一死的强烈对比与王子情感的曲折变化在歌中完美体现,让观众也焦急揪心。还有我最最喜欢的ping、pong、pang三个大臣的极富中国风味的三重唱。那装束,那扇子舞的还会有整齐响亮的“啪”的一声,是这个歌剧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他们的出场是整部剧的调味剂,调节激烈得似要崩掉的矛盾,让观众绷紧的心得以放松。无论是劝阻王子,准备善后还是最后的逼供,他们总是唱着极其跳跃,快速变幻酣畅的节奏,配合三人的中国风动作,手中扇子的舞动,站位变化,有点像是中国的快板形式又有着京剧的气势。尤以第二幕开场,在三人房中的表演最棒。以一个卧榻的姿势开场,接着是pong、pang两人一人一身随意穿着的红衣,一人绿衣分别唱着:“我准备婚礼”“我准备葬礼”;“红色的囍灯笼”“白灯笼”;“香火供奉,烫金纸钱”“香火供奉,茶糖豆蔻”;“一台紫色大轿”“一副上好棺木”“僧人的祝福”“僧人的超度”……我以此为最妙,巧妙地运用中国的习俗,轻松欢快地对比着生与死这一残酷的较量。而后顺势ping带头感叹中国的命运,怀念着美好的家乡,厌恶质疑现在的工作。乐曲放慢,忧伤和满满的怀念,一声叹气结束。而后又闲话起被砍头的王子们。一系列的“再见”深刻表达了大臣对国家将灭亡的忧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有人除了公主对王子的胜利的向往,拯救这个国家回到和平,百姓安乐。四、结语《图兰朵》这部优秀的歌剧,是无法道尽的,我相信它比制作它的人想要表达的更多。它总在我惊喜与自己的发现时,涌现出更多的美妙之处。作为一个以中国为背景的戏剧,里面的很多文化现象虽然都不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但是普契尼及西方的艺术家们极其用心,宏观指挥,又能精细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意象,每一个小配角的表情和动作设计,以尽可能完美地展示这一歌剧的魅力。我们看到的是一部盛大的歌剧,而制作者们做的是最细碎复杂的准备和配合,在仰望感叹它的壮丽的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也不畏其繁琐与复杂,反复推敲,勇于探究,成就一部经典。用更多奉献的心来得到更多好的作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