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也是初中力学的一个开端。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对比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关系。师: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个共性,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物体不受力,就不会运动或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运动而能够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伽利略也通过类似的现象分析,又通过理想实验的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提出问题:两位学者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教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通过老师做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表面状况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内容得出结论。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呢?。一、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合,不是特殊现象。(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但是一个理想化条件,实际上不存在。故是一个理想定律,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得到的。(3)“时候”反映了力与运动的瞬时对应关系。即物体不受外力的时候对应一种运动状态,受外力的时候对应一种运动状态。(4)“总”说明没有例外,总是这样。(5)“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则仍静止;原来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二、惯性1、实验探究:惯性现象(1)棋子不动:将五个象棋子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直尺迅速敲击最下面那个棋子,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叠着的棋子稳稳当当地落在桌面上。(2)小球向前滚:把玻璃球放在书本上,随书一起运动,当书突然停止运动时,玻璃球继续向前滚动。(3)碗中水溅出:将瓷碗内盛满水,放在小车上,如果突然拉动小车,则原来静止的水会向与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溅出去。如果小车已在运动中,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停止时,则碗中水会向前方溅出去。归纳总结:这些现象揭示了物体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人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3、理解:(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3)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4、惯性现象的解释汽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乘客要向后倾或向前倒;为何司机一定要佩戴安全带,好的车辆配有安全气囊;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加煤时要将铲子向前送一下;跑步时不能马上停下来;踩在西瓜皮上易跌倒等等。5、惯性的利用与防止利用:跳远时可进行助跑拍打衣服可除去上面的灰尘防止:保持车距减速慢行系安全带严禁超员超载行车时抓好扶手此处可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交通法规。板书设计: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2、理解三、惯性1、定义2、理解3、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练习:1、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2、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B、子弹具有惯性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5、.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6.如图11—8所示的小车实验,表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___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______;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_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______,当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时,它将做______运动.作业布置:P130作业1、2、3、4教学反思:第二节力的合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探究了牛顿第一定律并知道了物体不受外力将处于什么状态,由于现实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又如何?这就是第二节“力的合成”探究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一个大人可以提起一桶水,两个小朋友一起也可以把桶提起,那么大人和两个小朋友用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二、合力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合力的定义运用了“等效”的思想。2、等效替代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例: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大小为12N,若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5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点拨设F1=15N,F合=12N,因为F合F1,所以F1和F2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则有|F1-F2|=12,F2的大小有两种可能。即:3N或27N[来源:Z|xx|k.Com]练习:1.甲、乙两同学同时推一辆小车,甲用30N的力向右推,乙用40N的力向左推,两力沿同一直线,则小车受到推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是_______.2.一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是10N,另外一个力水平向右,大小为25N,则小车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板书设计:第二节力的合成1、合力、分力说明:等效替代法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3、例题讲解作业布置:课本P134页1、2、3、4题练习册上相应习题教学反思:第三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进一步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探索,领略科学探索方法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教材分析:本节“力的平衡”探究的是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怎样?关键是要学生掌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分析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器材:小车、水平木板、钩码、细绳、滑轮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等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们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二、平衡状态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三、二力平衡条件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介绍实验装置如图7-2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