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一)普通心理学(专科)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第二节: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1.感觉阶段:从低等的环节动物,2.到节肢动物,3.到脊索动物4.知觉阶段:脊椎动物5.思维萌6.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物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2.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第2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第一节:神经系统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延脑:呼吸中枢核心跳中枢,因此被称为“活命中枢”。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脑干网络结构:决定觉醒状态。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还是各种感觉的中继站。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种树,也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的中枢。在情绪活动中,下丘脑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小脑:主要机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网状激活系统不仅对控制觉醒、保持注意和清楚的意识状态起作用,而且在知觉、学习、动机、情绪的唤醒与活跃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抑制系统可引起大脑皮层活动水平的降低。两种调节系统的协调活动,是维持大脑皮层正常功能的根本保证。第二节:大脑皮层的机能系统躯体感觉位于顶叶靠近中央沟的部位,即中央后回。视觉中枢位于距状裂两侧枕叶后端;听觉中枢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言语机能联合区:1.运动性言语中枢,2.位于额下回后部。(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3.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4.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5.书写性言语中枢——失写症单侧化: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对称的。但从机能上看,又是非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单侧化。单侧化的证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利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两名有利手裂脑人进行手术前后的测验比较发现,术前他们都能用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写字的能力。在绘画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画得好。左右半脑的功能有和不同?优势半球的形成与生活、劳动中用手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右利手),言语机能在左半球上得到发展。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因这种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或其他信号系统,此外还分管数学计算,概念形成,以及对象征性关系和细节进行逻辑分析等,具有语言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旋律的控制能力。右半球分管不需要语言参与的具体思维和形象思维,具有高度的完形知觉能力及对空间结构方位的识别能力,对复杂关系有较强的理解力。在音乐绘画艺术方面以及对情绪的表达和识别方面都优于左半球。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指神经活动从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抑制过程:指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动力定型是怎样形成的?当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体后,就引起一连串的行为反应,各个反应之间保持者精密的定型关系,这种刺激与反应的相互关系经多次重复就成为一种模式,并被程序化储存与大脑。只要刺激系统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现,就会使模式中的反应一个接一个自动进行下去。这种行为的自动化系统就是动力定型。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器:感觉器官中,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装置叫感受器。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使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连锁反应,经世代发展而被遗传下来,就称为本能。本能行为是由简单刺激引起的先天的复杂行为模式,表现为一系列有顺序的适应动作。(如寻偶、交配、产卵等)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模仿、学习、训练而习得的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所研究的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继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判断:吃酸梅流口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x)原因:是无条件反射,而非条件反射。判断:看酸梅流口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y)第3章心理与行为的动力系统-需要与动机北大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二)第一节:需要需要:对对象的欲求称为需要。他是有集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需要的种类:1.从需要产生的根源看,可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又称生理需要,这类需要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与生存和种族延续互动密切相关。社会需要指以一切非生理为基础所形成的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又叫获得性需要。2.根据需要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又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文化对象的欲求。精神需要又可称为心理需要,它所指向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它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欲求,对掌握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观点:理论(略)观点:1、从进化的角度看,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2、需要层次越高,与生存的联系越小,它们的满足与生存需要没有直接关系,但高层次需要更能分映出人类的特征。3、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个体才受到高一级需要的支配。4、当所有的低层次的需要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人才能受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支配,他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的境界。第二节:动机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称为诱因。动机是需要、驱力、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好奇心引发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下列3种方式(或好奇心的表现有哪些?):1.感官探索2.动作操作3.口头诘第4章意识的一种状态-注意第一节: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及跟踪。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简答:什么是注意?(名词+指向性定义+集中定义)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简答:什么是注意的心理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区别:是否是有意识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无意注意可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转化为无意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分心: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的状态。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当前人物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注意分配的前提:1.同2.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3.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4.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5.不6.再需要更多的注意。这样,7.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8.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9.稍10.加注意即可。倘若所进行的不11.同12.活动在同13.一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14.就不15.能一心二用了。16.同17.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18.也影响着注意的分配。第5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述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差别阈限:心理学家把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简称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韦伯定律(德国):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例是个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即K=I/I。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原刺激量(由称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又叫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就是所谓的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费希纳定律(德国):费希纳(德国)提出一个经验公式:S=KlogR,其中S为感觉,R为刺激强度,K为常数。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递增,而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递增。这一规律称为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2-内部感觉3-痛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感觉属于外部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皮肤觉)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称为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痛觉: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与身体所引起的感觉。痛觉遍布全身的皮肤和所有组织中,是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能。第二节: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为波长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宇宙中这一部分电磁波叫光波。简答: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视细胞层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机能和分布各不相同。视杆细胞呈柱状,密集在网膜的边缘。视杆细胞对侦察大物体的存在、对运动的客体有较高的感受性,对弱光反应敏感,但不能感受颜色、强光及物体的细节,是暗视觉器官。视锥细胞呈锥状,密集在中央凹附近,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能分辨物体的细节,是明视觉器官。颜色:是非彩色和彩色的总称。实际是人对各种可见光波的主观感觉。我们通常所说的颜色是指彩色。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一切色觉异常的人,按照他们辨色能力的缺损程度分为,色弱、局部色盲和全色盲。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由光波的强度(亮度)、波长、和纯度的物理性质决定的。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父亲色盲通过女儿遗传给外孙,女儿本身并不色盲,仅是一个传递者,如果父亲和外祖父都是色盲,才会出现第三代女色盲,但这种几率不多。第三节:听觉频率在16-20000Hz的声波是人耳的适宜刺激,在这一范围之外的次声波及超声波是人耳所听不到的,是非适宜刺激。在听阈范围内,通常对1000-4000Hz范围内的中高频声音特别敏感,对这一频率范围内较大强度声音的耐受性也较高。老年人对高频声音的感受性明显下降。声波的物理特质是频率、振幅和波形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