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完整课堂笔记&教学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自然辩证法完整课堂笔记绪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定义: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认识与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英美)与西方对口的叫“科学哲学”●(东欧,前苏联)叫“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德国)叫“自然哲学”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1.什么样的思维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具体思维背后的,指导和制约具体思维的思维。人类接收知识方式:1)“经验主义”2)“权威主义”3)“理性主义”4)“实用主义”5)以怀疑主义的方式接收知识。这种方式在我们国家用的少。科学家是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不盲目相信。如:问题:“夜为什么是黑的?’’(奥伯斯佯谬→导致《宇宙学》)A、对司空见惯的现象作具体思维,就事论事,把它当作具体的事件思维。B、比具体思维高一个层次,这个问题提出的有没有意义,有或没有?C、更高层次,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该不该提问,熟知是不是真知,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观层次。问题:“被狗咬了怎么办?”具体思维:“找狂犬疫苗“背后思维:“疫苗怎么得到,是通过归纳法得到的2.什么是理论思维模式?问:明天太阳会不会升起?这个问题会使我们想到:1)太阳是不是实在的(是否存在),自然界是不是实在的,有没有实体,感觉是什么?2)太阳会不会变化?自然界是不是发展的,生和死是什么关系?3)太阳能不能被认识,自然界是可知的吗?4)人怎么样才能认识太阳?直观想象是先验的,还是后验的?5)太阳过去每天升起,明天一定升起吗?经验可靠吗?归纳法是否可靠?6)太阳毁灭了,精神还存在吗?灵魂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吃”;费洛伊德: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性”;尼采: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权力意志;”哲学讨论:真(自然辩证法讨论)善,美将来“知识生产国”剥削“物质生产国”●本课程主要内容自然观重点:科学观、方法论、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2第一篇自然观一、什么是自然观?P19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总观点。观:总体的看法。论:是思想体系。学:学科。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发展人类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自然观。一、自然观形成的依据1.生产力水平。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世界观把握的是直观的。2.人的认识能力。除感观,还有观察、实验手段及语言、思维能力。3.科学技术水平。包括规模和成果。4.知识积累和交流的程度。●人类自然观经历过几个主要阶段:1.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后五世纪: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自然科学从公元一世纪以后发展起来(公元一世纪以前没有独立的自然科学,哲学家即科学家),即由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分化,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亚力斯多德,盖伦,托罗密,他们也是哲学家。古代自然观是粗糙的,零散的,不精密的。古代自然观的特点: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具有辩证法的思想,是朴素的。古代自然观的缺陷:1)不能具体解释自然界发生的现象。2)具有神秘的色彩。2.公元后五世纪→十五世纪:西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基督教:核心→存在“创造世界,主宰世界万能的主”旧约:创世纪,上帝,亚当一夏娃新约:耶稣故事,救世主即基督▲宗教是老百姓用来团结人民起来反抗当时被压迫的手段。▲神学家通过四条途径维护神学观点:1)搞迷信(越荒谬的东西越相信)。2)与唯心主义结合。柏拉图(教育家,数学家)设想世界是精神的。3)利用科学家的错误。4)迫害不相信宗教的人。如布鲁诺,伽利略。▲宗教的起源拜物教(拜任何物体)→图滕崇拜(拜祖先)→多神教→一神论(宗教的真正开始)哲学问题:内容和精神的关系教义:基督教:“希望在天国、在彼岸世界”伊斯兰教:“现世之苦为天国之乐”佛教:“人生的苦难是因为欲望和造业”“佛”的意思是“觉悟”33.公元十四、十五、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自然观起源于宗教改革,是新旧自然观交替的阶段。在生产、科学、社会变革的推动下,爆发了一场讨伐宗教神学的运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丁路德建立一个没有----的平民宗教。▲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打着复古的招牌,反对封建宗教,唯物主义兴起4.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近代机械自然观。(唯物的,机械的)特点:1)一切都必须是经验过的。2)一切自然现象都被归结为机械运动。3)把自然界的现象都看成是孤立和静止的。形而上:哲学,用思辩的方法形而下:自然科学,有形的,实体的。▲机械自然观形成的原因:1)科学一开始,科学家形成了一种把整体分割为部分研究的习惯。并分成不同类,不同学科。进行深入研究,但忘记各学科、各类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2)对牛顿力学的盲目崇拜;3)重实验,轻思维;4)这个时期接近成熟的科学有物理学中的力学;5)科学家对凭空想象的一种厌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经验主义。对自然科学有贡献的:伽利略,开普乐,牛顿5、十八世纪下半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1)使科学家和思维僵化;2)使科学没有预见性;3)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4)造成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到十八世纪下半叶,不改变对世界的整体看法,就会影响……世界=力+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背景:1)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给科学提出了新的问题,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转变。2)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3)自然科学新成果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一系列缺口:①康德一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②维勒的人工尿素的合成,③赖尔的地质渐变说,④施莱登一施旺的细胞学说,⑤能量守恒与转化,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辩证唯物主义有两个结果:物质不灭,运动不灭。▲古代自然观:朴素的,是依赖经验,通过直观猜测联想,把握自然;近代自然观:比古代落后,(是一个大倒退)其科学比古代先进,但对世界的看法比古代4落后,把世界当做一个可以分割的机器。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一.物质观●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对物质的认识。古代:物质就是具体形态的东西。中世纪:物质是神创的。近代的:孤立不可分割的原子。●2.物质世界是一个系统。(P27)●3.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可分的。世界→分子→原子→粒子→夸克→不断分,分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是原来的物质(层次),而是进入另外一个层次。是非题:物质是由不可分的粒子(夸克)组成。(X)●4.现代自然科学对物质三大层次的认识。1)无限的宇观世界:2)多种多样的宏观世界:规律:多样性的统一。3)不可穷尽的微观世界:肉眼看不见。规律:a、波粒二象性b、服从统计学规律c、遵循测不准原理d、量子化e、可分性(可能会越分越大,例如:π介子)二.运动观。●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固有属性。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多样的。运动不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矛盾(吸引和排斥,同化和异化)是运动的源泉。三.时空观●1.基本观点: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两者不可分。时间、空间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时间、空间是有关的。空间是物质的,伸缩性。时间是物质的,持续性。●2.是人类对时空认识的发展古代:时间、空间是主观的,因为度量是主观的。中世纪:时空的神创的近代:绝对时空观(牛顿的)近现代:相对论时空观:狭义:缩尺效应广义:当物体分布密度大,引力大时,会引起时空弯曲。例:(略)四.发展观:1.基本观点:自然是无限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2.四大起源(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星系起源:牛顿:均匀宇宙模型,爱因斯坦:有限无边,勒梅特:1907膨胀宇宙模犁、1932大爆炸宇宙模型(现在公认为标准宇宙模型)。3K宇宙波辐射、25%氦丰度说明宇宙经过一次大爆炸核外星系光的普遍宏移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的矛盾,现代科学如何回答?21世纪科学是复杂性科学:即自组织理论,研究从无序到有序。热力学第二定律:世界是衰退的。(水由热变冷,水从高处流到低处)P239非平稳自组织理论方法问题:拿到科研项目,主要做些什么?5第四节、生命的起源和演化1、起源:活力论、机械论、自然生发、永恒论。2、人类的起源和意识的产生。人类进化:生物进化;文化进化(非遗传信息的进化)第四章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基本形式。整个自然界的进化是有一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过程的集合。包括:微观的物理运动、微观的化学运动、宏观的物理运动、宏观的地质运动、宇观物理运动、生命运动。二、矛盾是自然界运动的发展源泉。三、自然界的守恒和对称。是自然界各个运动形式和转化时的规律性和秩序性的反映。是自然界无限多样运动形式具有同一性的依据。1.守恒性----是变化过程中某种量的不变形的反映。2.对称性----是在某一操作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对称性被认为是考虑自然规律的第一原理。a.自然界循环演进的周期性;b.渐变与突变;c.可逆与不可逆;d.时间之矢,时间肩头。存在的物理学、演化的物理学。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的矛盾。自组织理论:老三论、新三论、非线性动力学、混沌论。1.平衡与不平衡。2.有序与无序。3.无序------平衡;有序-----不平衡;--------对应关系;4.稳定与不稳定。5.无序------稳定;有序-----不稳定;-------对应关系。6.线性与非线性。7.物质系统的四种状态:平衡无序----液体;平衡有序----晶体;非平衡无序----混沌;非平衡有序----耗散结构。8.进化的根据和条件:系统自发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必定是发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必须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必须存在正反馈作用。例如:催化;系统有突变(内在随机过程);涨落、放大。在临界点变化,从稳定到不稳定。新版复习题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2、具体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关系。有序无序熵增信息增加63、什么是理论思维模式?研究人员为什么要有正确的理论思维模式?4、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5、为什么近代形成机械的自然观?机械的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是什么?6、机械的自然观为什么必然被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所代替?7、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8、什么是守恒性、对称性?为什么在科研中常把对称性作为第一原理提出?9、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如何解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的方向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方向所引起的矛盾?10、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实意义。第二篇科学观(科学技术观)P254一.什么是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等方面的总观点、总看法。研究科学是什么,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的性质、作用及科学的组织管理,比哲学科学观更具体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二.什么是科学最早定义:十二世纪威赖姆: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区分宗教(信仰)、哲学(思辩)、科学(实证)1.传统的定义: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非传统定义:科学是知识加工创造对末知世界的探索过程。认为科学是一种活动、过程,动作行为,不是一堆知识。3.广义的定义: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知识的加工过程。4.反对给科学下定义:科学的含义只能从各个方面去叙述,不能也不该给科学下定义。(科学可以是人们完成任务的一种体制,科学可以是积累起来的。传统科学是生产力的要素,可以是一切知识的集合。5.用系统方法下定义:科学是一个系统。东欧:科学系统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劳动及科学在其中发展的社会关系(要素)。前苏联:科学包括理论、经验、方法、问题。美国:科学是有实质性的科学概念,另外也包括方法、任务和促进、奖励科学任务的制度。不把科学定义为一种东西。三.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哲学是非科学,但不是反科学、伪科学。1.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知识是不是科学,不依主观,而依客观上的社会实践而定,正确反映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反之是非科学。真理是不是客观规律:不是客观规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真理是第二性的。2。证实性标准(奥地利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依赖于经验事实,找出科学事实和经验事实上的逻辑通道。)1)能够被证实的知识是科学,不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