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民俗资源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I无锡民俗资源调查报告摘要:民族民俗旅游是我国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人们议论热门话题。民俗旅游资源是构成民俗旅游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民俗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是我国各地发展民俗旅游业及开展民俗旅游服务的基础条件。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以家乡无锡为例,从民俗旅游资源环境、民俗旅游资源现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角度对无锡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关键词:无锡;民俗;旅游资源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II序言民俗旅游是一种以民间风俗为体验对象的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民俗旅游可以在遍览一方山水、愉悦身心的同时感知异域风土人情和植根于民间的草根文化,在与城市文明的对比反差中品赏传统文明遗留的淳朴韵味,激发旅游者爱乡土的热情和寻根固本的文化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地方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也日益重要。民俗旅游系列已与山水风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等构成特色旅游系列产品,成为开发潜力最大的一支劲旅。可以预见,民俗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更能迎合和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求新、求异、求知、求同、寻根等心理需求。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第1页共15页一.无锡民俗旅游资源环境(一)地理环境1.位置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2.境域全市总面积为4627.47平方公里(市区1643.8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31.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为7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0%;水面面积为13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0%。3.地形4.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江阴、宜兴一线以东形成了以现代太湖为中心的坳陷盆地,即太湖盆地。宜兴地区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江阴和无锡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三茅峰,海拔328.98米。4.气候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季风控制,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的冬季季风控制,大多吹偏北风;春、秋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春季天气多变,秋季秋高气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连阴雨、寒潮、冰雹和大风等。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二)历史环境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无锡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第2页共15页商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偕弟仲雍,为让王位南奔,断发纹身,做了当地土著居民的首领,筑城建都于梅里平墟(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史称勾吴。周灭商后,封仲雍后代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新王莽时期(公元前9-23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东汉光武年间(公元25-57年)复称无锡县。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属常州。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立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锡山、宜兴3县(市)。(三)人文环境无锡是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太湖出土的大批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宜兴发现你的古人类下颔骨化石等等,证明了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在无锡太湖地区。而锡山、阳山、江阴、宜兴等地发现的原始民族聚落遗址均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的食物记载。可见,无锡太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居住和进行生产的适宜场所。距今四、五千年前后,无锡进入良渚文化时代,当时的农业与制陶、琢玉等手工业的发展,对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有过一定影响,并成为中华文明形成的基础之一。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第3页共15页公元前12世纪商代末期,周太子泰伯偕弟仲雍从西北岐山迁来江南,在无锡梅里筑城立国,号“勾吴”,并把当时黄河流域相对先进的耕种技术哥文化知识传承过来。从此,江南无锡一带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吴地文化也由此发端。因此,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无锡拥有十分丰富的人文资源,既有史前人类活动与居住场所和遗址遗存,又有历代各朝留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名人书画石刻艺术珍品与典型古朴的园林建筑,以及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等等,缤纷璀璨,反映了吴域文化的丰姿异貌,别样异彩。此外,自六朝以来,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寺院殿堂遍布各地;宋代以后书院林立,诸多著名学府也在无锡设立。还有明清以来编修地方志的传统为今人留下的珍贵史料和许多古今著名文人、名士、学者的诗文名篇、学术著作,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切都是吴文化所孕育的结果,代表着吴文化的精髓。(四)经济环境无锡是我国江南盛产鱼米花果的富庶之地,既有流贯市域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又居长江三角洲腹地,扼东西沪宁要道,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治利,使无锡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商业活动颇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外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手段,无锡的经济实力有了惊人的提高。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无锡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不断的进步与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趋小康,并开始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旅游业的新奇满足了这一方面日益高涨的需求。无锡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无锡民俗旅游资源现状(一)分布无锡总面积达4787.61平方公里,划分为崇安、锡山、惠山、滨湖等七个区,下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风俗和习惯也会不同。无锡的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惠山区。惠山区的前身为名闻遐尔的“华夏第一县”——江苏省无锡县,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吴文化发源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惠山区最为著名的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第4页共15页就是它的惠山泥人,以大阿福为代表。其次是宜兴、锡山区、滨湖区、江阴、北塘区、新区。(二)类别1.物质民俗手工业民俗。无锡市是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手工业发达,手工行业众多,产品丰富。由于无锡地区的划分与差异,不同的地区又有着不同的手工业种类。如惠山区以惠山泥人为代表,惠山泥人是无锡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历史久远。而宜兴则盛产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服饰民俗。无锡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最初无锡的女子主要以江南水乡服饰为主,其鲜明的特点是服饰的拼接,这样有利于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增加形式美感,又方便了劳作。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服饰民俗由繁趋简,由粗至精,由少到多,质料、款式、色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食民俗。无锡民间主食为大米,兼食面粉。大多一日三餐。面粉食品多数用以调剂,品种有面条、馄饨、面衣饼。荤菜有鸡、鸭、鱼、肉等。无锡人的口味特别喜爱鲜甜。肉类的烹饪讲究色、香、味。色喜酱红色,香必扑鼻,味则咸中带甜。2.社会民俗在人与人的生产、生活中,群体的结合和交往产生了社会民俗。社会民俗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无锡的人生礼仪民俗很多,包括传统的育儿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以婚礼为例,在无锡,首先要定亲,婚假后还要行婚后余礼。在岁时节令方面,无锡的岁时节令很多,从内容上考察,大致有农事节日、宗教节日、祭祀节日、社交节日等等。节日活动越来越丰富,收到了无锡市民的喜爱。此外,无锡的游艺民俗也很丰富,如在庆贺节日中舞龙舞狮、赏灯、举行大型歌舞等。种类繁多,为大众所喜闻乐见。3.意识民俗意识民俗是深层次的民俗事象的总和。无锡人大多信仰佛教,无锡的灵山大佛就是以弘扬佛教为核心的,现已为无锡5A级旅游景点。此外,无锡人对民间神灵也有信仰,如财神、灶神、门神等,最能得以体现的则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第5页共15页贴门神,避免邪气入门,春节还要迎财神。意识民俗可谓五花八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三)特征1.文化性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考察对象的文化性。如无锡惠山泥人的形貌、男女衣服的左右开襟等,都以物质文化形态寄托人们的愿望,民俗是这种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其二是旅游者的文化性。旅游者不论以何种动机外出旅游。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旅游者,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东道主社会的文化。2.禁忌性无锡人民有一些民俗禁忌,如岁时禁忌、生产禁忌、丧葬禁忌、宗教禁忌等等,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民俗紧急的包围中。民俗的禁忌性直接导致了民俗旅游必须遵循尊重民俗习惯,熟悉民间禁忌的特点。3.交往性民俗旅游时人与人的对话,人与人的访问,人与人的交流。在众多的旅游类型当中,民俗风情旅游是与人交往最多、最富人情味的一种。4.立体性首先,民俗旅游的立体性表现在观赏目标的多样性。其次,民俗旅游的立体性表现在旅游方式上,民俗旅游不仅仅可让旅游者观赏,更重要的黑丝参与、体验、休闲。正是由于民俗旅游的立体性,旅游开发更应该重视对平民百姓生活内容与情趣的挖掘,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旅游者的消费需求。5.高效益性可以发展地方经济。再投入与生产方面,民俗旅游产品投资最少,开发周期最短,旅游开发成功率高,效益也好。(四)价值无锡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历史的沉淀,通过亲近、感受民俗文化,可以培养无锡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先辈们的尊重,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种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第6页共15页三.无锡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一)已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就无锡民俗的格调而言,无论是礼俗、婚俗、时令俗,抑或是生产习俗、生活习俗,都表露出浓郁的吴地特色。目前无锡民俗旅游的开发主要有下列几种模式:1.民俗博物馆模式民俗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当地的地方民俗,包括风土人情、礼俗习尚、岁时节令、民间工艺等。无锡有丝业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窑群遗址、吴文化博物馆等。2.民俗街区模式街区可以说是一块被现代物质文明包裹起来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但存在着有形的都市建筑,还存在无形的传统民俗风情。游客通过参观或参加该街区的活动以及与居民进行交流,可以以小见大,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无锡的民俗街区主要有:集明代以来各历史时期的街坊民宅和传统手工作坊于一体的文渊坊街区、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惠山古镇、清名桥、小娄巷、荣巷、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