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0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序言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片区”)跨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集革命老区、大型水库库区和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于一体,内部差异大、贫困因素复杂,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中涉及省份最多的片区。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的要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O]46号)与《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等相关重要文件精神,结合秦巴山片区实际,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明确了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体现了差异性扶贫政策特征,是指导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2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规划范围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的80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76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5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6.3万人。专栏1秦巴山片区行政区域范围省(直辖市)市县(市、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平顶山市鲁山县三门峡市卢氏县南阳市南召县、内乡县、镇平县、淅川县、西峡县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张湾区、茅箭区襄阳市保康县重庆市城口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广元市朝天区、元坝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利州县南充市仪陇县达州市宣汉县、万源市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平昌县、南江县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太白县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汉台区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甘肃市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康县、宕昌县、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两当县3第二节自然条件秦巴山片区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至华北平原西南部,跨秦岭、大巴山,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汉中、安康、商丹和徽成等盆地。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变化显著,有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一暖温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50一1300mm。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是淮河、汉江、丹江、洛河等河流的发源地,水系发达,径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天然气蕴藏量大。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1694元和455.2元,分别是2001年的3.84倍和4.4倍;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30:35:35调整为2010年的21:46:33;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为13155元和3978元,分别是2001年的3.3倍和2.8倍;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16.7%提升到2010年的30.4%。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襄渝、宝成、西康、宁西等铁路和沪陕、福银、京昆、二广、沪蓉等高等级公路初步构筑起区内外交通运输骨干网络。200l至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从86.4%提高到98.6%,4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6.1年增加到8年。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达到99.8人,科技成果转化率得到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现代农业具备较好的外部科技支撑条件。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卫生院,83.1%的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推广,2010年参保人数达584万。农村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第四节贫困状况与特殊困农户生计脆弱,致贫原因复杂。片区受大山阻隔,相对封闭。片区内地形复杂,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是我国六大泥石流高发区之一,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严重。51个汶川地震极重灾县和重灾县有20个在片区,灾后振兴发展任务繁重;全国45个未控制大骨节病县中有16个在片区,因病致贫问题突出;有42个县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4个县位于三峡库区。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总县数的90%,有47个老区县,占总县数的58.8%。2010年,1274元扶贫标准以下农村人口有302.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2%。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能和经营能力不足。农户家底薄、生产积累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贫困面广、程度深。5区域发展差异大,产业支撑能力弱。片区内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平坝与山区之间发展差距大,农村特别是深山、高山区发展困难,陇南、巴中等地存在大范围深度贫困。2010年,片区内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县仅为片区平均水平的23.2%、45.7%。片区内“三线”建设形成的飞地经济特征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旅游、农业等特色资源开发程度低,配套设施落后,产业链条不完整,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制约突出。片区内水利设施薄弱,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严重,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37.5%,40.2%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69.3%的农户还存在饮水安全问题。24.7%的行政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省际、县际断头路多,铁路网覆盖范围不足,陇南9县区整体不通高速公路。片区内4.5%的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50.6%的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大山深处还有一些群众靠溜索出行。机场建设和航空运输严重滞后。交通运输骨干网络不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低,制约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科技支撑乏力。片区内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教育设施整体落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6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科技支撑当地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显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生态建设任务重,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片区承担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等重大任务,有85处禁止开发区域,有55个县属于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地域广、要求高、难度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第五节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加快片区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国家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片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机遇。三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为片区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等重大建设任务,为片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契机。第六节重大意义加快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7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和三峡库区安全,对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交通等瓶颈制约,改善区域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提高贫困群众生计水平;着力开发人力资源,优化就业结构,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突破交通等瓶颈制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增长极,壮大产业发展,为扶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瞄准最困难的地区、最困难的群体,强化扶贫攻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9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加快扶贫攻坚进程、促进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是_个系统工程,要着眼长远打牢发展基础,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着眼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着力突破最薄弱环节;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着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坚持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支持片区发展。片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允许在相关领域先行先试。大力推进科技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促进区内优势互补与协作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第三节战略定位区域交通重要通道。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构建连通关中一天水经济区、10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中原经济区的重要通道,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发展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产业、天然气和精细磷化工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延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市矿产”等重点工程,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科技扶贫示范区。创新科技扶贫模式,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高效利用丰富多样的气候、土地和生物等资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开发有机食品,打造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力保护和深入开发利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着力发展山水生态游、历史文化游和红色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发展,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密切区域旅游协作,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建设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与文化综合旅游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水源涵养能力,防治水土流失,保障水质安全,保障我国战11略水资源跨区域统筹利用,进一步发挥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第四节发展目标到2015年,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初见实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等瓶颈制约有效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半。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发展条件进一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