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成文思维方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堂要点回顾一材多用一篇文章:把握整体内容——习惯认知、深层挖掘分段解读——相关人物、人物经历简单事例:个人、家庭、社会、其它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巧之一材多用成文思维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对素材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学会一套将素材和观点合理勾连的方法,并初步掌握这种写作的思路;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评、思考、探究、训练初步掌握素材和观点勾连的写作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素材中汲取人生养料。预习案例1:牛顿曾经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比前人多走了一步,才为后世解开了宇宙中的奥秘。例2:著名科学家牛顿,在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后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固步自封,认为这是常识,没有什么可值得研究的;相反,他坐在树下,苦思冥想,不断研究探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他成功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世人惊叹不已。论点:多走一步,走出成功。生动丰富,有分析,观点与素材连接,说服力增强。例3:苹果在许许多多的人面前掉落过,这些人也许会感叹一句:哦,苹果熟了!然后继续他们平庸的生活。唯有牛顿,他迈开自己思想的步伐,多走了一步,问道,为什么苹果掉在地上而不飞到天上去?(“多走一步”是什么)就是多走的这一步,引导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意识觉醒,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正是因为牛顿比前人多走了一步,才为后世成功解开了宇宙中的奥秘。(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三个文段有没有对你引用素材论证观点有启示?论点和素材勾连时,一定要在引用素材时点透论点在素材中体现为“什么”,也就是“是什么”一定要说清楚。方法探究材料:《贞观政要》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一则“太宗吃蝗虫”的材料,可以论证哪些观点呢?(课后思考)一材多用材料的具体分析方法方法探究角度1——“忘记和铭记”《贞观政要》中有记载,唐太宗视察庄稼的长势,却看到蝗虫带来的灾害。太宗遂向上苍祈求,希望将百姓面临的灾难转移到自己身上,要用自己的生命安全换取百姓的安居乐业。太宗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心铭记着百姓的哀乐。在这种“忘记和铭记”之间,唐朝日益兴盛,太宗终成一代明君。太宗深知铭记百姓哀乐而忘记自身安危必能换来百姓的支持,百姓的爱戴。(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角度2——“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杖而咒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李世民乃是一代封建君王,肯于吞食蝗虫确是出人意料,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这看似出人意料的举动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不但非常清楚粮食与百姓、人民与国家的密切联系,更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这样贤明的君主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更在情理之中。只此一事便可看出,大唐之兴亦实属必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角度3——“说‘安’”《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视察农田时,见蝗虫蚀苗,不顾自身安全吞食蝗虫让其蚀己心而不危害百姓。太宗的祷告和希冀令人感动。岁乃民之根本,民乃国之根本,唐太宗舍一己之“安”,求万家之“安”,可敬可佩。农业乃国之根本,安泰之源泉,抓住了根本,方有杜稷之安稳,方可享百年之盛世、万代之荣光。“贞观之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用材料就观点进行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意义或作用)小结:一材多用材料的具体分析方法锦囊妙计课堂简例素材:袁隆平作文话题:“跑的体验”“选择”观点: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要学会选择思维方式?课堂训练援用“太宗吃蝗虫”的素材,以“责任”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小试牛刀用观点就材料进行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意义或作用)千万谨记总之,任何一则写作素材,站在不同的认识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故此,我们在积累素材的同时,要习惯多角度地思考它的价值点,并注意运用技巧进行多角度的表述训练,从而让这些素材真正起到“一以当十”的作用。课堂小结拓展训练1.引用“失街亭”的素材,以“理智战胜情感”“偏信自己”“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位置”中任意一个为话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2.熟读“课后阅读,巩固提升”的文段并完成练习。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