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赏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清者自清----朱自清动画设计1201班朱立煌3121107124时间:2012年05月08日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生平:•文人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杭州,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诗人、著名散文家、爱国学者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爱国战士。朱自清是文人,他的诗作散文文人气凝重,朱自清是战士,有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豪气。文人和战士的合而为一就使朱自清成为现代史上独特的存在而倍受众人敬仰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之名:朱自清先生在《诗多义一例》一文中说:“又譬如我本名‘自华’,家里给我起个号叫‘实秋’,一面是‘春华秋实’的意思,一面也因算命的说我五行缺火,所以取个半边‘火’的‘秋’字。”后来于1917年投考北京大学,录取进了哲学系,遂改名“自清”,字“佩弦”。这次改名,乃为了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之名:编辑《朱自清全集》的朱乔森君作了解释:“父亲本名自华,号实秋。1917年跳班报考北京大学本科的时候,因为已经预感到即将降临的“败家的凶惨”和“两肩上人生的担子”,就改名自清,字佩弦。”这所谓“败家的凶惨”,我们只要重读名篇《背影》中这么一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加重光景很是惨淡……”读了这段文字,,也就能够理解自清先生所预感的“两肩上人生的担子”的涵义了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之名:至于改字“佩弦”,朱乔森解释曰:“佩弦,是借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来警策自己。改名自清,同样是为了自警,警策自己在家境衰败、经济困难,乃至被生活的重担‘压到不能喘气’的时候,也决不与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同流合污。”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的一生二、凄美精致的散文创作•现实战斗性散文•写景叙事散文三、现代散文美的典范--朱自清散文的风格•书写人生,感情真挚•结构缜密,充满诗意•观察细致,描写精确•语言素朴,清新自然二、朱自清文学创作朱自清诗歌:1898年,朱自清出生于浙江东海官宦人家,祖父做过承审官,其父朱鸿钧做过盐务官,1904年,随父前往扬州。排行老三,尤其珍贵,戴金耳环,打扮女孩模样;少年精读古诗词文,1916年考入清华大学预科班,1919年开始写诗,早期与人合集《雪朝》(现已遗失),1921年加入文研会,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我不再仰眼望青天,不再低头看清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开始了用诗歌写人生,写现实的第一站。朱自清自谦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从他开始写作起,他就从未与他所处的时代隔离,用文学写人生,成为他写作的当然宗旨。二、朱自清文学创作北河沿的路灯:有密密的毡儿,遮住了白日里繁华灿烂。悄没声的河沿上,满铺着寂寞和黑暗。只剩城墙上一行半明半灭的灯光,还在闪闪烁烁地乱颤。他们怎样微弱!但却是我们唯一的慧眼!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他们是好朋友,给我们希望和慰安。祝福你灯光们,愿你们永久而无限!二、朱自清文学创作朱自清在散文上获得成就最高:1923年仲夏之夜,叶绍钧、朱自清同游秦淮河,各写两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的文章描写细腻精致,文字洗练,感情真挚,很多地方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比之俞平伯的文章,略胜一筹。这是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打破了当时“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从此走上了散文写作的道路,且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写下了《踪迹》(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1931)、《你我》1931)、《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他的散文多以叙事和抒情见长,如《背影》《儿女》《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布局精巧,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素有现代散文之父之称。二、朱自清文学创作朱自清的文人正气:叶绍钧、朱自清同是北大高材生,受北大校长蒋梦麟推荐,同去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俞平伯不到半年便辞职去北京,1923年8月,朱俞同游秦淮河,后经俞平伯介绍,朱自清夫清华大学任教。1921年11月,与朱自清生活了11年的妻子武仲谦去世,朱自清与6个儿子生活艰难,俞平伯慷慨相助。抗战爆发,朱自清随校前往内地,俞平伯留京。朱自清在北京刊物中发现了俞写的文章,即写信劝阻,在“烽火漫天生”的时代里,知识分子应是“朔风”中的“劲草”,让俞平伯感受到“相爱之深,相纸之切”的友人情怀及朱自清正义的知识分子节操。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从左至右:叶绍钧、朱自清、俞平伯朱自清的一生:朱自清在毕业后的最初五年(1920--1925)间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江苏省立八中,吴淞中国公学,浙江省立第六师范,浙江省立十中,温州十中,白马湖春晖中学,宁波四中任教。1925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从此一生驻守清华园中,开始了他以散文和古典文字研究为主的创作时期。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朱自清的一生:朱自清著有《诗言志辨》《伦敦杂记》、《新诗杂话》、《经典常谈》,与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整理编辑了《闻一多全集》;教授《中国文学史》和《文学史专题研究》、《历代诗选》等课,“七七”事变后朱自清随清华南下辗转西南各地,经受了颠沛流离民生凋敝、社会腐败的苦难。1948年,朱自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背着沉重的家累,带着一身重病,毅然在抗议美帝收买中国知识分子的宣言书上签字,书写了他一生最重要最辉煌的一笔。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朱自清的一生:毛泽东曾赞扬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朱自清与闻一多:朱自清与闻一多既是同事又是战友,1946年仲夏,他的好朋友闻一多、李公朴相继被暗杀,使他充分认识到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开始认识到中国知识分子同样应该肩负起历史所赋于的使命。同时,他还花费一年时间,整理编辑了《闻一多全集》,称闻一多是斗士诗人和学者。这个时候,潜隐在他内心深处的清白人品和正直民族气节像火山喷发一样热不可挡。他走出书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国救亡的潮流之中。学界评论:文人闻一多狂放不羁文人朱自清克制内敛一狂一狷道出了两个文人的精神气质闻一多:爱国诗人博识学者民主斗士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清芬正气朱自清:1946—1947年,朱自清一家人生活仍然很艰难,但他拒斥美国给配的救济粉,朱先生162CM的身高体重只有38.38公斤。他的学生季羡林回忆说“老师没有一件像样的大衣,披着马车夫的麻布衣,神情悠闲、昂首阔步走在清华中”。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清清白白做人,勇往直前做事,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信念中溘然长逝,将一个大写的人格重重地画上了终止的符号。“清芬正气”,正是朱自清的“自清”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写照!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清芬正气朱自清:朱自清以他一生的经历,以自己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书写了一首“清芬正气”的“朱自清颂”!朱自清死了,但他的如白莲花般纯洁而灿烂的人格使我们永远缅怀他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朱自清散文创作: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从题材来看可分为三个系列:•一、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朱自清散文创作:三、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现实战斗性散文:“这回的屠杀,死伤之多,过于五卅事件,而且是”同胞的枪弹”,我们将何以见执别人之口!而且在首都的堂堂执政府门前,光天化日之下,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这种种的兽行,段祺瑞等固可行之而不恤,但我们国民有此无脸的政府,又何以自容于世界!--这正是世界的耻辱。”--《执政府大屠杀记》这篇文章忿怒的控诉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血腥罪行,将揭露的锋芒直指段祺瑞,全篇洋溢着大义凛然的气概。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现实战斗性散文:1925年三月十八日上午,北京总工会、总商会、学总会等团体和各校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是大会主席之一,他在演说中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会后游行,群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等口号,到铁狮子胡同国务院请愿。要求会见执政府的国务总理贾德耀,被拒绝,群众正待转移往吉兆胡同找段祺瑞,卫队旅长经请示段祺瑞后,竟向群众开枪,又指示大刀队插入群众队伍肆意砍杀,群众被杀害者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成为震惊中外的大惨案。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叙事性散文:《悼亡妇》深深地怀念和痛悼已亡的妻子武钟谦。作者回顾妻子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儿女和我还有我的书。当时和作者一块到前妻祭坟的还有新婚的陈竹隐。谦给朱自清生过六个儿女,最后操劳担忧而死,朱来到妻的坟前,真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痛,“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思念。在叙家庭事,写儿女情中,表现了人间的至情至性。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写景散文:写作《荷塘月色》的心理背景:写于1927年7月,白色恐怖笼罩上空,作者心上常觉有除不去的阴影,作者曾在《一封信》(1927年6月)写给朋友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蒙蒙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要挣扎着,要明白什么,但是沪什么也没明白”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景线:夜深人静,踏月游荷塘—幽僻的小煤屑路—月光下荷塘之美—荷塘上月色之美—荷塘周围远处的夜景情线:心里颇不宁静—独享荷香月色—荷塘的美与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起江南南唐采莲的盛事和《西洲曲》采莲的美景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