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办学模式发展与实践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校办学模式发展与实践创新——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大学的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赵庆典新行动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我们要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同时,新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高校社科繁荣计划。统筹协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十一五规划: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突出科技创新,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一批高水平大学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立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机制,着力加强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续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办学模式的价值探讨高校办学规律,探索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办出各自特色的道路面向社会适应市场体制要求办学的需要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要求高校建立自主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创新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需要主要内容一、高校办学模式与一流大学二、办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三、高校办学模式的特点与选择四、办学模式创新与建设高水平大学制度模式的选择一、办学模式与一流大学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样式或范式。办学行为包含着创设学校的举办人、经营学校的管理者、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要素。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举办、投资、管理、师资、教学、招生和学生管理等许多方面。办学模式的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高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或是办学的总体思路如在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诸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中观层面是指高校对办学行为的规范,或者是学校的教学制度、经费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等的有机结合;微观层面的主要是指院系对教学组织和过程的规范,或是教学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有关广义办学模式的提法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某些科类的高等学校可以试行以学生缴费和社会集资为主,国家财政补助为辅的办学模式。”《纲要》还说,要“逐步改变高等学校条块分割、‘小而全’的状况,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布局,提高办学效益。—中央各部门所属高等学校要扩大服务面和经费来源渠道,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与联系,改变单一的办学模式和单一的经费来源状况,增强学校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能力。”狭义办学模式的基本内涵高校自主办学行为的规范。一是它包括学校办学行为的整体和全过程,具有相对独立和自主办学的全部功能;二是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既接受政府的宏观指导又面向市场为社会和民众服务;三是高等学校结构复杂、类型繁多、形式多样、功能丰富,具有独立构建丰富多彩特色办学模式的全部要素。1995年7月,李岚清副总理在西安与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座谈时我们的大学要分类指导,不能办成一个模式。国家要有若干所科研教学型的院校,但不能所有的高校都办成科研教学型的,这是少数。一类是教学型的,这是多数。这两类大学都要有名校。人才结构要有一定比例。所以,大部分高校应办成教学型,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适应的本科生。研究办学模式的视角既要从多视角考察办学模式,又要从系统的角度综合性地研究办学模式。办学模式是对客观办学实践要素的抽象,按照科学分析的原则和标准经过抽象形成的办学模式,无疑对学校管理者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作用。学科结构办学职能筹集资金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学校制度江泽民同志谈世界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评价。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认为追求最卓越的研究与教学,使研究与教学两者相辅相成;自治的灵活框架;学术自由;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竞争精神。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与一流大学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学科群和学术成果还比较少,教师中有世界影响的一流学者人数很少,培养、吸引和汇聚优秀拔尖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科水平、教师水平、学生水平、科研成果水平上。二、高校办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具有现代意义大学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发端于中世纪的欧洲,比较公认的是1158年建于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它是一所以法律学校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大学。1168年建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其前身是基督教学院。早期具有现代意义大学1180年建于法国的巴黎大学是以巴黎圣母院的主教学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主要学科是神学和辩学。1231年建于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则是在医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二)高校办学模式的发展以学科结构为特征的办学模式以高校职能为特征的办学模式以融筹资体制为特征的办学模式以管理体制为特征的办学模式以培养人才的层次为特征的办学模式(1)以学科结构为特征的办学模式①单一学科(专业)学院②多学科(专业)学院③综合性大学(2)以办学职能为特征的办学模式①教学为主型②教学、科研结合型③教学、研究、服务结合型(产学研结合型)洪堡(柏林)大学办学模式19世纪初,德国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教育部长洪堡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原则”,创办了新型大学—柏林大学以后,大学的职能扩展为教学和科研并举。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都开始学习洪堡(柏林)大学的新的办学思想,努力在大学中贯彻“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原则。美国则仿效德国洪堡大学办学模式建立新型的高等学校系统。威斯康星办学模式美国著名高教专家克拉克·科尔认为,大学为“公共服务概念始于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开创了高等学校为社会生产服务的先河。1904年范·海斯就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时指出,“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州立大学要为州的经济发展服务。”由此,威斯康星大学办学思想传播开来,社会服务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3)以融筹资体制为特征的办学模式①以政府投入为主办学模式②以个人为主投资办学模式③以社会团体为主投资的办学模式④以社会捐款和学费收入为主的办学模式“钱”从何处来?往何处用?大学筹款渠道捐赠建筑、设备捐“讲座教授”建立基金制度获取捐款的原则不以大学教职、文凭不以学校声誉交换不做政治交易程序严格、公开、透明(4)以管理体制为特征的办学模式①集权型管理体制下的办学模式②分权型管理体制下的办学模式③中央权力与分散权力结合型管理体制下的办学模式早期大学内部管理模式以意大利波隆那大学为代表,学校管理权由学生掌握。以法国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管理权由教师掌握。英国牛津大学则建立教师评议会,实施学校的自治和领导。日内瓦大学等建立大学评议会,是一种有校外人员参加大学管理的新模式。(5)以培养人才的层次为特征的办学模式①短期(非授予学位)学院②四年制大学或学院③研究型大学社区学院办学模式1907年,美国纽约州创建两年制的农业和技术学院,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半熟练专业人员为目标、以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结业性课程计划。初级学院主要是由社区举办和管理,并主要是面向社区以满足社区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因此逐渐被称为社区学院。(三)我国高校办学模式选择、发展中国创办现代高等学校对办学模式的第一次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对高校办学模式的选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办学模式的选择第一次院系调整。1952年-1953年底,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对全国的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和专业的调整。通过这次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打下了发展专门学院特别是加强高等工业学院,巩固和加强综合大学的基础。经过这次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184所。1.我国办学模式沿革与变革机制第二次院系调整1955年,为了改变高等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即高等学校过于集中少数沿海大城市的情况,又进行了部分省市院系的调整,并且新建了一批高等学校。到195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9所。1958年至1966年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建设时期。由于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争取在15年主要类型为综合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种。自此,基本形成了我国独立、完整、有特色的高等学校类型体系。2、计划经济时高校办学模式特点主要特点是:政府统一包揽办学。清一色的国有公办类型;国家统一计划管理高等学校。国家不仅掌握办学的审批权,同时对高等学校的结构、类型设置、教学计划内容、乃至招生计划和学生毕业分配都统包统管;高等学校不是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缺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3、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模式的转换原有办学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新情况下,单一的国有公办高等学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种所有制企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无力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需求,国家财力也不可能支撑全部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办学模式必须多样化。寻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校办学模式办学模式转换目标之一在办学体制上,除了中央政府办学、地方政府办学公办模式外,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模式日益增多,民办公助以及公办民营高等学校都是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学模式转换目标之二在管理结构上,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是以中央管理为主和以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为主;成人高等学校则是地方管理占主导地位;民办高等学校和公办民营高等学校接受学校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同时接受国家的宏观指导。办学模式转换目标之三在学校学科结构上,注重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发展学校的学科专业种类。在相当一个阶段内,应在保持理工科和人文科专业比例协调、相对稳定的态势下,积极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新兴学科,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海洋科学和新材料科学等,按照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性、交叉性特点整合、调整现有学科专业,以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办学模式转换目标之四在学校层次结构上,在现阶段上,我国应逐步形成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学为主型大学、专科生培养为主型院校的层次结构。应减少单科性院校的设置,通过调整重组等途径积极发展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办学模式转换目标之五在办学形式结构上,坚持普通高等学校与远程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大学)、函授学院、夜大学、职工大学、农民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并举的原则;在学制上,坚持学年制与学分制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学习时间制上,坚持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全部业余制灵活选择的原则,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三、高校办学模式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办学模式发展的主要特点高校办学模式发展的趋势(一)高校办学模式发展的特点1.动态性和多维性同在动态发展的必然性具有多维性受条件制约的稳定性2.综合性与多样性并存综合性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多样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两者共存的合理性3.优化结构和适度规模相得益彰优化结构是提升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措施。可以说,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就是学校某种结构的概括化反映,如学科专业结构、组织管理结构、教学系统结构等。适度规模是组织系统提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