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P2)(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5、征集并讨论了国徽图案(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2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3月28日西藏农奴制改革。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3、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31、原因:(1)美国侵略朝鲜,并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2)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派兵援助。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3、英雄人物(称号:最可爱的人):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到壮烈牺牲)。4、结束: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6、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4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共同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影响: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1)目的: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5(3)成就:一桥一田三个铁公厂。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3、概况:改造的内容改造的途径结果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走合作化道路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从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到公私合营过渡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及其标志性事件?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性质变化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5课学习探究(一)1、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6②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西藏自治区(1965年建立)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1、主要内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成果: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二、重大失误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缺点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失误的表现(1)1958年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工业: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农业:放“卫星”也就是虚报浮夸。(2)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典型: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3、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7(1)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2)严重后果:虽然广大干部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4失误的原因: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对掌握经济规律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5、经验教训:(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2)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纠正错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三、国民经济复苏:1961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2、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3、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4、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形成林彪(1971年坠机死亡)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82、最大冤案:刘少奇被迫害含冤病逝。三、结束标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危害(后果):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3、教训:(1)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国情;(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4)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1964年10月:原子弹爆炸(2)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3)1967年6月:氢弹爆炸(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4)1970年4月: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1949年4月、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分别成立。9(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通常被成为“二炮”的部队是导弹部队)(7)“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提出一项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二、迈上一个平台——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参阅P47“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图):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现在,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法俄)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三、打开一扇大门——中美建交。第一步: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第二步: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第三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改变世界的一周);第四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中美之间最核心、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四/交了一帮朋友—“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如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9月10五、共建一个世界——美好、和谐的世界。中美双方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出发点: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角度出发来处理国际关系。对中美关系认识:(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在世界上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3)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中美两国有各方面的分歧,将有矛盾、冲突和斗争。中美关系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