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中西礼仪的差异二.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三.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四.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五.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一、中西礼仪的差异1、称呼语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Smith”“Auntie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2、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3、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you。4、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Year’s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二.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烹调出自饮食,饮食原来是一个旨在供给维持生命的营养。唯有在吃的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差异最大。西方人是不太注重吃,不太注重莱肴的形式及味道。首先讲究的是营养搭配,其次再是味道。而中国人大注重莱肴的形式及味道,首先讲究的是色香味型,其次再是营养搭配。中餐与西餐从形式上讲,中餐是合餐制,西餐是分餐制。从内容上讲,中餐的原料包罗万象、物尽其用;西餐的原料屈指可数,食不厌精。从味形上讲,中餐油腻、盐多味重;西餐清淡、偏甜味轻。孰优孰劣?难分伯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过生日都要吃具有典型西方饮食文化标志的生日蛋糕和吹蜡烛,因为西方文化早已渗透到了我们各个角落。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变流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三.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1、称谓及称呼: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导致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埋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2、敬语谦词:像称谓一样,英语中的敬语谦词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局长、工程师等敬语。汉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则要用谦词,如不使用,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另一原因,便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总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四.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蔚为壮观。比如,天公、阴阳、菩萨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词汇是两个民族宗教观念迥异的真实写照。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道等,其精神,如尊天命,行孝道、听天由命等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当中。隋唐时期,大量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这样儒、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在英国,则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该教于597年传入英国。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这里既有古英语时期由拉丁语渗入英语的词、如angel(天使)、monk(僧侣)等,又有中古时期从法语借用的词,如religion(宗教)、dean(教长)等,还有现代英语时期从其他外来语中借来的大量的词,结果英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远比其他语种来得多。五.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beataroundthebush),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喜欢“直来直去”,“直截了当”(gostraight;talkfrankly;ortothepoint),你尽可不管别人,直抒己见,只要言词不唐突别人,意见上的争执是无伤大雅的。人类学家霍尔(EdwardHall)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high-contextsociety)和低语境社会(low-contextsociety)。高语境即说话意义依赖语境,低语境则相反。中国社会就属于高语境社会。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高科技社会,彼此相互了解。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交流方式等等大体一样,对彼此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非常了解,无需用言语来表达,他们可以用沉默、手势或面部表情来表达,可以转弯抹角、含蓄、委婉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对方都能听明白。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恰恰相反,美国由于历史短,移民多,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婚丧嫁娶,生活方式等等,这给彼此交流带来了很大困难,要使对方明白你的意思,(makeyourselfunderstood),“直截了当”,“直来直去”不转弯抹角的进行交流对其尤为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的对比(compareandcontrast),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通过语言对比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使我们对双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反过来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两种语言。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