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点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特征是:(1)具有严密的结构;(2)都有新陈代谢功能;(3)都有生长现象;(4)都有应激性;(5)都能生殖和发育;(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2、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3、水能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和溶解现象。如一块挂着的毛巾下端浸在水里,过一段时间,毛巾的上端也会变湿,这是毛细现象;早晨在树叶上看到的露珠是表面张力现象;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这就是溶解。4、地球上有3/4的面积是水,但淡水量占总水量的3%,而地表水占淡水的0.34%,可见可饮用的地表淡水是相当少的一部分。5、材料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有:木头,橡胶等;人造材料有:塑料,钢铁等。6、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7、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布、丝绸、羊毛和尼龙。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羊毛松软保暖,可用于冬天御寒;尼龙结实耐磨,可做运动服、伞;棉布柔软透气,可做内衣。8、金属具有有光泽、能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通过用砂纸磨其表面,可见其光泽;通过加热,可见其能传热;通过敲打后不会断,可见其有延展性。9、塑料的优点:质量(即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有些品种还具有光、电、磁、声和生物机能。缺点:不易腐烂,容易造成污染。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2、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3、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4、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6、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7、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8、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9、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0、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11、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2、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13、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14、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15、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1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1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1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9、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20、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21、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2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23、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4、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5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6、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7、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28、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29、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0、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3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32、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33、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34、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35、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36、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37、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38、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39、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40、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41、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42、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43、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44、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4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4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47、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48、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1、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即重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2、将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将杯子口朝下放入水中,纸不会湿,是因为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不能进去,所以纸没有湿。这个实验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3、空气枪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弹性,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以及气垫船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弹性。4、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这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5、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热气球也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6、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占21%),氮气(78%),其它气体(1%)。7、氧气能支持燃烧,在登山、潜水及医院能用到。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可以作为一种灭火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个方法。8、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动物、植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9、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排烟、汽车尾气排放、杀虫剂的使用,家里使用的一切消耗能源的物品及化学物质也在随时污染着空气。10、保护与净化空气的一些做法: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尽量利用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使用无氟家用电器、禁烧秸秆、用液化气作汽车燃料等。11在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1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13、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在固体中以热传导为主,在液体中以热对流为主,在气体中以热辐射为主。14、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和散热性能不一样:沙的吸热性能好,散热性能差,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材料;水的吸热性能差,散热性能好,是一种很好的散热材料,许多机器都用水作为散热剂。15、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也不一样: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升温快,吸热多。16、物体受热以后形状、体积会改变,有一些物体受热后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17、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18、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踩瘪的乒乓球(不破)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19、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会不停地翻滚,且温度不再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都要吸收大量的热。21、云、雾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在高空的是云,在低空的是雾。22、雨、雪的形成:当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结得足够重时,就会降落下来。当小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会融化成雨水。如果地面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就会下雪。23、露、霜的形成:夜间,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凝结成小水珠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如果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蒸气会凝固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霜。24、物体三态的变化:固体(冰)吸热可变成液体(水),液体(水)吸热可变成气体(水蒸气);气体(水蒸气)放热可变成液体(水),液体(水)放热可变成固体(冰)。2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让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能停止。26、声音能通过空气、水及固体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土电话是利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实现的。27、耳朵有着非常复杂的构造。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末梢。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转成信息信号,传入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8、在人耳中声音传递的路径:声源传入耳廓,经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听小骨、耳蜗,至听神经。29、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频率。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声音强;距离声音近时,也会感觉到声音强。30、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1、生活中有许多令人不愉快的声音,这些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音”。噪音也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