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蔡铭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史论】《新闻传播学》蔡铭泽方舟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一、产生:16-17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后产生二、性质·基本属性1.社会属性:以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与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是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公共事业。2.政治属性:在阶级社会中,它是一定阶级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3.经济属性:是信息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按照现代文化产业的生产要求实行企业化经营,遵循经济与市场规律。(是一项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社会经济单位,具有法人资格。)·性质:新传事业的性质是其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共同体现,它既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喉舌,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担负传播新闻信息和舆论导向的重要任务。三、新闻传播事业的作用·积极作用作为个人与社会的沟通媒介,有利于主客观的沟通,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进步。1.信息提供:提供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须的信息2.激励警戒:激励和警戒人们积极进取,弃恶从善3.参政渠道:为人们提供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消极作用1.独裁工具:由于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常被用来为专制统治者和野心家服务。2.糟粕传播:一些素质低下的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介来张扬色情和暴力,揭露和侵害他人的隐私和名誉,甚至致人于死地。(具体内容结合第五章笔记加以记忆)四、新闻媒介拥有社会影响力的原因:必然性1:精神食粮的必需性:新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必然性2:新闻欲的促进:人们与生俱来的“新闻欲”促使人们去接触新闻媒介,去追求新闻信息,去理解信息含义。可能性3:生存发展的需要:新闻传播事业能够为人们了解自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是人们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名词解释新闻欲:人们具有的了解自然界和社会新近变动的欲望。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是推动新闻传播事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因。·与受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新闻传播事业必须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二】西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概况·萌芽:17世纪(1644年),英国人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提出“观念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理论。新闻自由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新闻传播学的萌芽。·产生:20世纪20年代,新闻传播学产生。其标志是美国人李普曼《舆论学》和约斯特《新闻学原理》的出版。·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媒介理论),把新闻传播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1.拉斯维尔(1902-1978)主要著作: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术》开创关于宣传信息内容分析的先例主要理论:1948年《传播在社会上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传播过程的单向直线模式(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功能(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递文化遗产)。2.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主要著作:1940年《人民的选择》主要理论:开创了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舆论领袖”、“两级传播”等概念;提出民意测验的方法。3.卢因(勒温)(1890-1947)主要著作:主要理论:提出“团体动力学”,指出个人从属于一定的团体,团体(内聚力)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提出“把关人”的概念。4.霍夫兰(1912-1961)主要著作:主要理论:态度的转变(传播与说服,说服力与说服方法)5.施拉姆——传播学集大成者(1907-1987)主要著作:《传播学概论》(原名《传媒、信息与人-人类传播一瞥》)、《报刊的四种理论》主要理论:【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与传播学·传播的定义:把资讯、意见、观点、态度由一人传给另一人,是与他人建立共同意识的人类信息交流行为与活动。·传播的类型1.亲身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2.群体传播:指人们在“小团体”范围内的信息传播活动。3.组织传播:指一群人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生活在一个各具权利和义务的有机体内彼此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4.大众传播:指专门的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不确定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5.文化传播,指发生在具有不同的国籍、种族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传播学:研究上述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任何社会的关系的科学二、新闻传播学·研究对象: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事业及其发展规律。·基本内容五个要素: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谁—————说什么———什么渠道————对谁说———什么效果五种研究: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四大功能: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拉斯韦尔),提供娱乐(美国社会学家赖特)七个方面:本体研究、课题研究、要素研究、流程研究、效果研究、事业研究、控制研究第二章新闻传播的客体(新闻)【一】新闻的起源和本源名词解释新闻本源:指新闻产生的根源,即新闻是什么,由什么构成。新闻起源:指新闻传播活动的最早动因,级新闻传播活动是怎么产生的。新闻来源:指新闻事实与材料的出处。一、新闻起源:人类社会性生产生活的需要·两个结论1.人类社会性生产、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新闻传播活动必然导致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生产、生活程度越高,其新闻传播事业就越发达。·起源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群居说、好奇说、意志论、神秘论二、新闻本源:客观事实名词解释新闻事实:被人们选取,经过人们主观意识反映,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客观事实。·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1.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客观事实本身并不会直接转化为新闻,人的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2.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3.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之间有四种不同的组合:真事实真新闻;真事实假新闻;假事实真新闻;假事实假新闻·把握事实与新闻的关系要做到1.坚持真实性原则;2.用事实说话;3不笼统的提“事实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名词解释新闻发现:新闻工作者抓住新闻线索,找到客观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包含的使公众共同感兴趣的东西的本质所在的活动。【二】新闻和信息一、信息·定义:信息是我们适应它作用与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实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简单来说,信息是认识过程中沟通客体和主体的中介。·作用:消除接受者的不确定性。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就是信息量。·信息量的大小与四个因素密切相关:1.正比:事物变动的影响力、规模与空间、速度2.反比: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特征:作用;可虚拟传递性;共享性;扩缩性。·分类:1.哲学认识论:主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2.语言学: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3.信息呈现方式:显态信息、隐态信息二、新闻和信息的关系:新闻都是信息,信息不一定都是新闻·区别1.概念外延的宽窄:信息更宽2.主观色彩的有无:信息可有可无,新闻有主观色彩3.作用范围:信息着重个人化服务,新闻着重共同体间的服务4.利用传播媒介的多寡:信息可以利用各种场合,新闻只能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三】新闻一、定义: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二、本质:新闻是一种精神现象,是新闻传播者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反映。(吴高福教授)三、特征:1.真实性(准确、全面、深刻)2.新鲜性(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3.公开性(必须经由新闻传播媒介的传播)(03年简答1)新闻必须经过新闻传播媒介的传播:新闻是以满足社会全体公众的需求为目的的,只有最大限度的让社会知道,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如果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新闻。四、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指题材较严肃,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软新闻:指人情味浓,写得轻松活泼,易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受众在接受这类新闻时,产生“即时报酬”效应。·二者的区别1.与人切身利益关系的有无:硬新闻与人们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关系人的社会生存,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软新闻与人们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2.需求的急缓:出于生存和发展需要,人们急于了解硬新闻,不急于了解软新闻。3.时效性要求:硬新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软新闻并无那么高的时效性要求。4.报道风格要求:硬新闻要求报道的准确和量化;软新闻讲究写作技巧,文笔生动活泼。·二者的关系:在新闻传播中,应该以硬新闻为主,软新闻为辅,“软硬兼施”,硬新闻软制作,软新闻高格调。五、新闻和历史、宣传及文学的关系·与历史的关系“新闻即史”(马克思: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与宣传的关系宣传是指宣传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像宣传对象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期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支持的社会行动。1.内容不同:新闻——事实;宣传——观念。2.出发点不同:新闻——受众的需要;宣传——宣传者自身的需要。3.目的不同:新闻——盈利,或满足受众的消费需要;宣传——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4.传播方式不同:新闻重在报道事实;宣传重在以理服人。·与文学的关系1.本质不同:新闻——信息;文学——艺术。2.功能不同:新闻——让人知道;文学——让人欣赏。3.内容不同:新闻——表现事件;文学——表现人物。4.表现手法不同: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不能带有感情色彩文学可以运用虚构、夸张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第三章新闻传播的主体(要素):传者、媒介与受众【一】新闻传播者一、职业特征·定义:新闻传播者是信息的处理者和发出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特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职业特征:责任重大;工作辛苦;环境复杂;工作风险大。二、权利义务·权利:知情权、表达权(公民基本权利);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新闻来源保护权。知情权公民了解公共事务,获得和知悉相关信息,特别是官方信息的权利。表达权公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的权利。采访权新闻记者通过访问、观察、实地调查的方法合法采集新闻素材的权利。报道权新闻记者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自己获取的新闻、材料和数据经过写作编辑后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公开传播的权利。评论权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传播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有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发表评论、展开批评的权利。·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司法独立和法律尊严(防止“新闻审判”、“舆论杀人”)。名词解释新闻审判指新闻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新闻审判和舆论监督的区别:新闻审判指新闻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它影响了司法的独立,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发表批评和建议,这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表现,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形式。三、职业素质:1.为坚持真理献身的精神;2.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3.过硬的新闻专业技能:a纵横驰骋的社会活动能力;b过硬的调查研究能力;c良好的新闻敏感能力;d广博的知识;e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4.深入实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5.具有法律保障能力。【二】新闻传播媒介一、媒介·定义: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冷媒介:清晰度低,要求人们深度参与和卷入的媒介(如手稿、电话、电视);热媒介:清晰度高,不要求受众深度参与和再创造的媒介(如印刷品、广播、电影等)。二、新闻媒介的发展简史(结合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优点缺点1.口头传播阶段:简单方便,亲切生动,便于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