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8月31日临汾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形势判断一、十一五”主要成就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三、十二五”发展的基本判断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第三章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一、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二、建设汾河百公里新型工业城镇走廊三、构筑山西国际陆港对外开放新平台四、实施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战略第四章实施“三化同步”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发挥农畜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三、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第五章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建设新型工业大市一、整合煤焦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二、优化冶金产业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三、推进煤电一体化,积极发展新能源四、依托大集团大企业,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五、打造“临汾制造”品牌,建设装备制造基地六、发展新型材料工业,推动建材产业升级七、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做强特色食品加工业八、多元发展新兴产业,提升高新技术转化能力第六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一、做大做强旅游业二、打造黄河金三角物流基地三、建设临汾大商贸格局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五、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七章实施提质扩容战略全面推进市域城镇化一、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二、重点发展次区域中心城市三、积极推进卫星城建设四、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五、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六、调整城镇行政区划3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八、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第八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提高转型支撑能力一、加大市政公用设施投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二、增加总量,构筑立体交通网络三、突出重点,加强水利水保建设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第九章实施绿色崛起战略不断提高城乡生态化水平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二、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十章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临汾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二、实施科教人才兴市战略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五、建立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十一章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4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根据《中共临汾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和社会阶段性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形势判断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多重压力,负重前行、排难而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和谐共进四大主题,紧扣“做大、做强、做优、做新、做活、做实”六大环节,推进经济转型、集约型增长、循环经济模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转变,取得了重5大成就。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城乡统筹扎实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经济总量逐年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抢抓发展机遇,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全市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连续迈上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台阶,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90.1亿元,比2005年增长62%,年均增长10.2%,位居全省第三;财政总收入达到160.3亿元,比2005年增长93%,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到3053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发展初见成效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8∶64.2∶30调整为2010年的7.5∶58.3∶34.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水果、干果、药材、小杂粮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34个。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为促进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23.8亿元,比2005年增长32.5%,年均增长4.8%。“十一五”时6期,全市累计建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09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05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7.2%;粮食产量达到20.74亿公斤,比2005年增长52.9%。第二产业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总目标,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先后建成了一批资源延伸加工、产业链条循环项目,初步形成了煤—焦—化、铁—钢—材、铁—铸—加—整机配件、煤—电—热—建材等产业链条。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等产业取得新的进展。五年共完成工业调产项目644个,完成投资592亿元。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5.2亿元,比2005年增长91.8%,年均增长13.9%。第三产业以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和拓展新型服务业领域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房地产业,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初步显现。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了新的发展,“十一五”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三)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积极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五年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6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社会事7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45.6亿元,比2005年增长2.56倍,年均增长28.9%。交通基础设施,五年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02.1亿元,201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105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比“十五”末增加7549公里;公路密度达84.4公里/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37.23公里。乔李民航机场复航改造项目获国家审批,临大一级公路、沿黄干线、209、309等国省道主干线改造全面完成。晋侯高速全线开通,临吉高速、祁临高速临汾北环、京昆与青兰高速临汾联络线、霍永高速顺利建设。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高铁客运专线、张台铁路、南同蒲电气化改造、侯西复线扩能等五条铁路加快推进。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4774公里,2958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四)市场销售繁荣活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流通服务网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达到306.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32.2%,年均增长19%。大力实施“大经贸”战略,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出口商品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45倍,年均增长19.7%。内引外联取得新成效,2006年至2010年,全市新批三资企业协议资金累计8达到3.91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73%。(五)城乡统筹逐步深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市城镇人口176.2万人,城镇化率为40.8%,比2005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批老城区改造、新城区拓展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五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99.9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倍。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全市新增各类绿地面积210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新增公共绿地面积9.68平方米,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临汾市区52.6公里的一级环路全线贯通,城市框架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155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1095个重点建设村“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任务全部完成。“万村千乡”、“五个全覆盖”目标全面实现。(六)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1元,比“十五”末增长76.1%,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元,增长58.9%,年均增长9.7%。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旅游成为近年来的消费热点。全市城乡21.1万低保和农村1.1万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23万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9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五年共落实义务教育经费12.6亿元,投资18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旧房200多万平方米。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县级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宗教、文物、人口、人防、外事、侨务、方志、档案、气象、测绘、地震、老龄、残疾人、慈善救助和红十字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成绩显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弘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七)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安全生产基础更加稳固“十一五”时期我市的安全生产形势一度非常严峻。针对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等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我市认真汲取“12·5”煤矿事故、“9·8”溃坝等重特大事故的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安全专项审查等十项制度,扎实推进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冶金、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风10暴”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等四项指标连年下降,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2005年的1.14人下降到2010年的0.37人,年均降低20.4%。(八)节能减排得到加强,生态治理力度加大全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10年的338天;综合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5.46下降到1.71。临汾市区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控的城市中,由2005年的倒数第一,上升到2009年的第29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连年下降,降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二氧化硫减排1.735万吨,减排幅度15.62%,化学需氧量减排5050吨,减排幅度13.19%。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9%,比“十五”末提高了2.6个百分点。汾河临汾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一期工程完成,“临汾客厅、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