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_46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学案编制:尹逊凯审核:万萍于景弟2015.12【高考考点明确】考纲考点考情分析及预测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高考非选择题考查主要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考点上,其他则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2.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太空的具体案例,考查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等。【课前预习案】一、基础知识回扣(要求:利用课前10-20分钟,复习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实践的含义、特点(注意理解)★★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详细掌握动力、唯一标准。并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真理的客观性(1)客观性的含义(2)如何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把握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表现)二、明辨是非1.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可以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课堂探究案】1、全面理解实践的含义?(思考:①动物的本能活动是不是实践;②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吗;③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那些;④能不能理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2、准确理解实践的特点?(方法技巧: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时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或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思考:①区别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②科学理论能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③区别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④意识源于物质与认识源于实践的区别。)4、真理的相关知识;理解:真理的三个特点及认识过程的三个特点。(思考:①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能绝对地说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吗;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③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关系)5、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6.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总结【课后巩固案】一、选择题:1.[2015·上海卷2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A.人的精神活动B.人的理性行为C.人的日常生活D.人的存在方式2.[2015·上海卷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A.认识的重要来源B.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类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的标准3.[2014·广东卷]右图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2013·天津卷·8题]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5.[2015·安徽卷10]图2漫画揭示的哲理是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3·新课标全国II·20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4·浙江卷]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2014·全国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2015·广东卷35]图6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11.[2015·全国卷Ⅱ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12.[2015年天津卷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二、非选择题:13.[2013·新课标Ⅰ卷·39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14.[2015年课标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DBDBA6-10ACDCD11-12DB二、非选择题:13.(1)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4.(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2)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律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及表现。不同学者获得不同感受源于不同的实践;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素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感受。结合材料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个人主观因素,联系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反复性、真理的条件性等组织语言。【考点定位】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