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1一、全球化与WTO(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概念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迅猛增长。参加“21世纪论坛”的专家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其内在的本质动因。……西方主流理论则认为全球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21997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这可以作为经典的定义)我国相当多学者在论述经济全球化成因时,往往也与西方主流学派观点相同,他们说:“导致金融全球化的因素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实体经济因素,诸如贸易、直接投资、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二是技术因素;三是全球自由化创新因素。3(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及其好处①内容:首先,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的全球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便宜的资源。资源配置不再受国界的限制。其次,经济全球化是消费的全球化,不仅在本国市场上购买消费品,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消费品。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只消费本国的产品。最后,经济一体化是体制的趋同或一体化过程。从逻辑上来讲,企业在同一个国际市场上内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规则,而全球性的规则就意味着体制的趋同。4②经济全球化的好处首先是贸易所得。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贸易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使投入多样化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贸易能够加强竞争,降低商品的价格,还能够使消费者消费到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其次是国际贸易投资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一是体制趋同,二是绝对生活水平提高。5(3)经济全球化与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全球化的进程。世贸组织下面有三个主要条约,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只是其中的一个条约,其他还有服务等方面的条约。世贸组织的下一轮谈判是千年回合,主要谈市场准入、农业和纺织业问题。世贸组织的成立和新一轮谈判反映了全球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也说明全球化进程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才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6主要困难在于世界各国的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从体制上来说,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少数寡头控制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还有一般的开放的市场经济。有些问题是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例如,在发展初期,农产品有比较优势,价格较低,不需要保护;但是在发展的较高阶段,农产品没有比较优势,价格较高,农业保护就比较厉害,如日本、欧洲;如何取消农产品保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只有通过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谈判才能解决问题,而不能打贸易战。7(二)WTO知识简介1.WTO简介WTO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其前身叫做多边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在此之前,调节国际贸易关系和着车的工具一直是《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关贸总协定》与之并存一年,所以实际上自1996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才开始独立充当全球经济贸易组织的角色。所以我国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早期拜成为“入关”谈判。从2001年12月10日正式加入WTO,也就是从2001年就开始履行WTO成员国的义务。8(1)WTO的职能①为《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多边贸易协定的实施、管理、运作和进一步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机制(保障);②为成员方之间进行谈判提供场所;③对有关争端处理规则和程序谅解的有效实施而进行管理;④管理贸易政策评审机构;⑤与其他国际组织和政府组织进行适当的合作。9(2)WTO的宗旨①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提高收入和有效需求;②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和保护,促进环境保护。④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3)WTO的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10(4)WTO的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或叫做不歧视原则或无差别待遇原则,主要通过两大原则体现:A.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与另一方的优惠、特权合豁免,都不应低于其给与任何第三方的优惠、特权和豁免;B.国民待遇:缔约方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另一方的自然人、法人、产品、投资、船舶和税务等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的自然人等同样的待遇。11②关税保护原则:肯定关税保护是合法手段,禁止、取消或限制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同时要求在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消减各缔约方关税。具体内容:一是允许缔约方以关税作为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二是通过谈判降低关税;三是谈判期间不得提高现行关税税率,不得真减免税税目;四是固定现行各项税率;五是规定税率的最高限度。③透明度原则:缔约方实施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律、法规、条例以及签订有关贸易方面的条约等,都必须予已正式公布,非经正式公布不得实施。④公平贸易原则: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⑤互惠贸易原则⑥市场准入原则:对其他缔约方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宏观掌控要适度……⑦公平解决争端原则122、WTO农业(框架)协议――“农产品协议”主要内容:WTO农业框架协议实际上就是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该协议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关于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纪律和准则,其实施的产品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主要农产品。《农业协议》从1995年1月1日开始生效,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13(1)市场准入协议规定,各成员国必须将非关税堡垒(包括配额、最低进口价格限制、浮动关税以及各类限制性协议)关税化,并消减现有关税水平。以1986—1988年为基期,发达国家在6年内(到2000年)平均消减36%的关税,每项最低削减15%;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到2004年)平均削减24%的关税、每项最低削减10%。对进行关税化的商品保持目前的进口准入量,如果基期的进口不足国内消费的5%,则应承诺建立最低进口准入机会,即要求在协议实施的第一年,进口准入量为其基期国内消费量的3%,在实施期限结束时,扩大到5%。最低准入的进口数量应享受较低的或最低的关税.14(2)出口补贴协议要求各成员国承诺消减其补贴农产品出口的数量与预算开支。以1986—1990年为基期,发达国家在6年内将有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21%,出口补贴预算开支削减36%;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将有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14%,出口补贴预算开支削减24%;对在基期没有出口补贴的农产品,则禁止在今后对该产品实施出口补贴。15(3)国内支持协议中关于国内支持减让的对象是指除所谓“绿箱”政策之外的其他支持政策,其范围包括:价格支持,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化肥、灌溉等投入补贴,以及某些有补贴的贷款计划等等。协议规定,只要上述国内支持总量(AMS)不超过该产品生产总值(或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国家则为10%),就无须削减其国内支持。以1986—1988年平均AMS水平为基础,自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在6年内削减20%的AMS,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削减13%的AMS。16(4)卫生及动植物检疫协议规定,允许各个成员国采取正常的以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及其生长为目的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不应构成不公正的歧视,从而造成隐蔽性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限制;所采用的检验措施和依据原则应以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为基础。总之,WTO农业框架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对能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都进行了较严格的限制,以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平等竞争。适应这一规则,成员国农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环境。……要求消除那些并非建立于科学证据基础上的动植物检疫(SPS)障碍——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TBT)171、机遇(1)改善农产品对外贸易环境,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国际市场;(2)减少政治和外交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灵活运用WTO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而且可以参与制定规则;(3)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我国农业;(4)国内二、三产业受到相应冲击而调整发展,会增加对农业发展的需求拉动;(5)发达国家调整结构也可腾出一部分空间,我国农业只要能抓住机遇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18二、经济全球化(入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2、挑战(1)最大的挑战是体制上的挑战――①政府宏观管理体制——部门分割②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链没有形成③农业经营规模太小④农业服务体系不适应(2)农业和农村经济本身面临的巨大冲击①农产品进口增加引起不具优势的传统农产品生产萎缩②农民转产与就业转移面临巨大困难③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严重影响④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193、西部地区农业面临的挑战①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及其养成的思想惰性:规则不熟悉且不按规则办事的习惯;观念落后,思路不畅……②农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且财政欠帐更大③农业经营和组织方式落后,微观经营基础和政府宏观管理能力差④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交织——单一的种植业-粮经或粮畜结构;——趋同的重复性区域布局;——短链的小规模经营模式20问题的另一面:是不是真的西部农业一开始就会陷入一点也不能应对的困境呢?非也!首先一点是,入世本身有一个时间过程作为缓冲……此外,我们还有一种观点是,也许西部农业落后和封闭的一面暂时还可以提供一点保障……当然,如果安于这种落后的保障而不是改革和进取,等待的结局就只有死路一条。要获得新生和在新的环境下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一条主线。21三、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理论1、“梅勒农业发展阶段论”①以技术停滞、生产的增长主要依靠传统投入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②以技术的稳定发展和运用、资本使用量较少为特征的低资本技术农业阶段;③以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运用、资本集约使用为特征的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22三、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理论2、“韦茨农业发展阶段论”①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维持生存农业阶段;②以多种经营和增加收入为特征的混合农业阶段;③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化商品农业阶段。23三、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理论3、“速水农业发展阶段论”①以增加生产和市场粮食供给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政策在该阶段居于主要地位;②以着重解决农村贫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通过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这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③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是这一阶段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24三、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理论4、对认识弄个农业发展的启示①农业的发展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是农业资源、生产要素、技术与制度相配合的结果;②由于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市场体制对农业发展尤为重要;③政府在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角色。252、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分析其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现代化的变迁阶段特点: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投资来源于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现代化的方式是以一种群众性运动的形式来推进的;宏观经济环境表现为以工业化为重其二:市场化取向改革中的农业现代化变迁阶段特点:农业现代化的微观主体是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而经济利益机制是核心因素;农业现代化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运作的重要环节;对外开放成为重要的促进因素26(二)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产品供给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四是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加快;五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