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般包括三大产业。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知识点1、农业的本质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物,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2、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一、原始农业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大约历时7000年.原始农业的基本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单纯依靠物质循环恢复地力二、传统农业(一)古代农业形成于距今约5000年的奴隶制社会初期,到19世纪中后期,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生产力的基本标志:铁木农具替代了石器农具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主要靠传统经验从事生产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二)近代农业萌芽于18世纪60年代。欧洲产业革命的兴起,蒸汽机的应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随着机器工业、纺织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的发展,工商业人口大量增加,促使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对农业生产产生强大刺激。近代农业基本标志:使用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农具大工业生产的其他生产资料在农业中日趋广泛应用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成果生产向商品化、社会化转化三、现代农业逐步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人畜力农具逐渐被动力机械所代替,多种化学肥料和农药被广泛使用,电力也逐渐应用于农业,农业中投入的物质能量大大增加。农业同工业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从而打破了古代农业的半封闭式循环,也极大地推进了近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了人畜力工具和设备。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如不断更新的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塑料薄膜的使用;不断更新的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水利方面的个种新技术的运用;以及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航天技术的应用等。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农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了社会化的大农业。3、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会形成几种不同形式的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4、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1)畜牧业和农业分离(2)手工业和农业分离(3)产生了独立的专司商品交换的商人和商业。5、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一、计划手段制定和颁布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发展计划和农业发展规划二、经济手段1.价格手段(1)稳定农产品价格政策(2)支持价格政策或保证价格政策(3)限价政策(4)限量政策(5)价格补贴政策2.财政手段如:家电下乡送实惠(1)农业税收(2)财政支农3.信贷手段信贷手段,是指国家通过信贷政策,规定不同的存贷利率、信贷方向、贷款条件和控制贷款额度等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4.农业保险手段农业保险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分散农业风险的有效工具,并且农业保险是符合WTO规则的绿箱政策,为世贸规则所允许。三、法律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的调控,是指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等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指导、规范、监督和调控。如《基本农田保护法》《农业法》《农产品进出口法》等。四、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即政府行政机构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威和服从关系,按照行政系统,运用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行政方式,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直接管理的方法。6、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里,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价格并不是按边际产品价值原则决定,因此保留着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边际生产力为零的劳动力。而现代工业部门的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对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应该大于或等于现行的工资水平。在刘易斯看来,传统部门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则不存在,这是二元结构经济里的一种特有的失业现象。如果劳动力的流动不受限制,传统部门的劳动力必然大量涌向工业部门,经济发展就表现为现代部门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张,直到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二元结构消失。7、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主要观点】尽管城市中失业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但是农村劳动力还是可以做出是否向城市流动的合理决策。准备向城市移民的人们实际上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水平;二是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大小。这二者的乘积即为到城市就业的预期工资。8、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9、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一般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以分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10、农业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农产品,并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果。研究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运动的规律。从生产力方面看,要研究农业生产力的内容、性质、特点和数量状况;分析农业生产力内部结构及其功能;阐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寻求科学组织与合理利用生产力要素的方法和途径。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说,要研究农业中的产权关系、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农产品市场组织、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分配、农民的消费及农业扩大再生产等问题,为选择科学的农业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提供依据。11、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根据《物权法》规定,对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依法实行物权保护;承包方对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时,承包方有依法取得补偿的权利。12、农业专业合作社遵循的基本原则1.入社自愿2.民主管理3.收益分享4.重视教育5.恪守中立13、农业的特点1.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密切交织在一起的2.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3.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农业的生产资料,并且供给弹性小4.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5.农业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产业14、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了人畜力工具和设备。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如不断更新的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塑料薄膜的使用;不断更新的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水利方面的个种新技术的运用;以及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航天技术的应用等。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农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了社会化的大农业。1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与其相关产业(包括农业的前部门和后部门)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合起来,在有关技术、经济上相互协调,实行一体化运行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与其相关产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抗御市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特点:1.以市场为导向3.以专业为基础2.以效益为中心4.实行一体化运作16、农业中市场调节的特征1.农产品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加剧了市场风险.2.作用范围的部分性.3.作用效果的有限性17、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利弊1.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制度分析(1)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2)农户土地承包权具有不稳定性(3)土地产权权能残缺2.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经济分析(1)不利于避免农民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2)不利于阻止土地的进一步细化(3)不利于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4)不利于外来资金的注入18、农业资金运动的特点(1)农业中资本的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2)农业中资本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3)农业中资本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4)农业资本在循环周转的过程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19、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1)建立在可更新资源基础上,与当地农业环境组合相适应,既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又能保护增值自然资源,使资源永续利用。(2)以一业为主,多业结合,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加工各业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实现系统整体的多功能、高效率。(3)利用共生相养,合理配置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实行立体种植、混合喂养、结构合理的立体农业,使有限的空间、水、土、光、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生物能转换率。(4)循环利用“废物”,使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增加产品产出。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化肥,实现增产增收。(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并且与传统农业实用技术相结合。(6)以内部调控为主,外部调控为辅,重视自我调节作用,采用人工调节与自然调节相结合的措施,维护系统的稳定性。(7)全面规划,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20、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这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其数量称为均衡数量。根据蛛网理论,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均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是在考虑时间因素于动态条件下,研究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的循环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的理论。21、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必须注意一下几个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