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文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贸易、旅游和消费等引起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境外支付结算已渐渐成为现实。然而在目前资本流动管制情形下,境外人民币难以循正常途径回流内地,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内地金融业,限于篇幅本文仅研究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因而研究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功能、制度的异同后,从理论上探讨离岸市场的成因,并结合香港在离岸金融管理方面的优势,得出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初步探讨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构建和风险控制。最后,分析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对内地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再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关键词: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货币政策效果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引言1引言一、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数量越来越大。2004年末人民币现金在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滞留量约为216亿元,占当年我国现金流通量21468亿元的1%。当前人民币境外的支付结算已逐步成为现实,人民币离岸交易已越来越引起我国及世界金融业界的关注,因而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客观的经济需求。另一方面,在目前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资本流动受控制的情况下,散落在亚洲各地区的人民币难以循正常途径回流内地。通过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滞留在各地的人民币就可能被吸引至香港金融体系,这不但有助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境外人民币流向的监管,而且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增加投资资金。同时,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将会引起境外人民币的集中,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不可避免地影响内地金融业,尤其会影响内地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国内关于离岸金融的研究时间较短,相关的专著较少。对于此课题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分析比较各个国际离岸金融市场,讨论离岸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各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其中,2002年底连平教授撰写的《离岸金融研究》围绕离岸金融的基本范畴展开论述,综合地概述了离岸金融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讨论了离岸金融市场的构成以及风险管理,有选择地对各个市场的特色进行比较,该书对本人此文写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目前人民币的离岸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要形成健全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其中还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亟待解决。近两年来,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立的必要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选址,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带来的冲击等。针对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问题,学术界鲜少有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离岸金融的文献大多以欧洲美元市场为典型进行分析,而对发展中国家政策推进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研究较少。由于人民币的内在价值在近年来才得以体现,其作为境外结算货币的时间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引言2较短,所以研究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文献比较零散。其中巴曙松和黄少明撰写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了目前境外人民币交易的现状,指出建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可能性及其对内地金融体系的影响,此文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但以上文献未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作系统的理论分析。本文尝试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制度理论来分析在我国现有的金融制度的前提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对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作一展望。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一)研究思路在分析目前我国人民币日趋国际化但资本账户仍受管制情况下,结合我国人民币在境外流动的现状,考虑到香港经营离岸金融的成熟经验,定量分析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并注重对离岸金融中心可能产生的风险控制。结合离岸金融理论及世界离岸金融中心成因要素比较,注重研究发展中国家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成败经验,分析建立人民币离岸业务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并从管理模式、功能选择、发展前景、业务定位与宏观监管等方面对香港创建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进行探讨,初步构建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二)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以规范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演绎与归纳相结合,比较分析创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二是重视定性说明,分析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状况,得出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需要,勾勒出创建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架构,并对人民币离岸中心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三)文章结构本文结合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发展的现状,讨论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其对国内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简述离岸金融市场的概念及特征,并对推动离岸市场发展的要素作理论分析。在概述了欧洲货币市场发展历史后,比较分析国际知名离岸金融市场在发展模式、功能、制度等方面的异同,采用表格使比较结果简明,为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借鉴。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引言3第二部分概述在中国目前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的流通规模及沉淀量,为了解决境外人民币的回流及监管问题,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必然的选择,同时人民币离岸中心也会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建设资金。第三部分全面分析香港现在的经济金融情况,重点分析香港在离岸金融方面的优势,对比离岸金融市场的设立条件,得出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第四部分在前两部分分析建立香港人民币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管理模式选择、功能定位及业务特色。并在分析人民币离岸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第五部分分析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立后,离岸资金的流动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消除和预防这种不利影响。最后,简要总结了本文得出的结论。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一章离岸金融市场概述4第一章离岸金融市场概述第一节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离岸金融市场的含义与特点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的传统定义是指非居民间进行非本币资金融通的市场,其定义是相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而言的。随着市场的发展,本来用来界定离岸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交易货币的特殊性和交易主体的特殊性较前淡化,尤其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货币”这一点已明显难以作为区别离岸与在岸市场的标准。1981年美国设立国际银行业务便利,开展离岸交易,大批美元回流美国,美元遂成为美国离岸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币种。1986年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建立,日元逐步成为东京市场的主要交易币种。以上可以看出,离岸金融市场既经营非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货币,也经营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货币,是否经营某种货币主要看其可兑换程度。伦敦的欧洲货币市场允许居民和非居民交易在同一账户内进行,可知离岸交易也不必一定是非居民之间的交易。从而,现代意义上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定义为在高度自由化和全球化金融管理体制和优惠的税收制度下,以自由兑换货币为工具,主要由非居民参与进行的资金融通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完全全球化的市场,在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所特有的性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由现代化网络联结而成的全球性统一系统,但由于各地区市场发展所经历的环境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存在相对的区域中心。(二)市场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市场结构差异大,金融创新极其活跃,有较多种类的金融衍生工具出自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构成主要是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相对较少。(三)独特的利率结构,其中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体系的基础是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一般来讲,离岸金融市场上存贷款利差比在岸市场存贷款利差要小,具有利率上的优势。(四)市场经营机制灵活。由于市场上从事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业务,一般没有存款准备金要求,且所受的管制较少,在税收政策方面也有很多优惠。这也是离岸金融市场能够迅速发展起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一章离岸金融市场概述5来的一个先决条件。二、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离岸金融市场起源于欧洲美元市场,并以欧洲美元市场为主。欧洲货币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初萌芽,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欧洲货币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探索欧洲货币市场发展的轨迹,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原因,对于把握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根据市场交易特点和区域分布变化,可将欧洲货币市场发展的历史分成以下几个重要时期:(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及初步发展阶段。5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东欧国家担心它们在美国的美元资金会被冻结,因此将这部分美元转存到欧洲各国尤其是英国的银行。而当时英国政府正需要大量资金以恢复英镑的地位和支持国内经济的发展,所以准许伦敦和各大商业银行接受境外美元存款和办理美元借贷业务,于是欧洲美元市场便出现了。1958年底一些西欧国家恢复了货币可兑换,美元可在西欧地区一定程度地自由买卖和资本流动。1958年后这类业务迅速发展,不仅有非居民之间的美元借贷,还涉及到其他币种,欧洲货币市场逐步形成规模。6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对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执行“Q项条例”使得美国国内银行利率低于西欧地区,导致资金转向欧洲货币市场。这一时期推动市场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英国政府加强了外汇管制,美国政府限制资金的外流。(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欧洲货币市场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欧洲货币市场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市场自身特点有着非常大的关系。1971年美国出现了贸易逆差,又受油价上升影响,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巨额贸易逆差使得美元持续外流,为欧洲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70年代后期石油的两次大幅提价也大大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一方面石油输出国手中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需要寻求出路,另一方面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出现巨额赤字,不得不转向欧洲美元市场借贷以弥补赤字。1974年美国取消“利息平衡税”①,允许银行跨国经营,导致大批美国银行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主要是进入西欧、东亚、中东和加勒比地区,促成了香港、新加坡、巴哈马等20多个离岸金融中心①1963年7月美国政府开征此税,规定居民购买外国在美发行的证券(包括银行对非居民的贷款),所得高于本国证券的利息收益,必须作为税款无偿缴给美国政府,以限制美国资金外流。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一章离岸金融市场概述6的形成。离岸金融市场具有的存贷利差小、放款条件优惠等优势也吸引了发展中国家来此寻求资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需求也是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欧洲”不再表示一个地理位置,而是意味着境外。所谓“欧洲货币”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的货币。(三)20世纪8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模式结构和地理分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战后,伦敦、纽约和东京发展成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但只有伦敦在五六十年代便兼容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美国和日本没有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银行业务迅速发展所获得的巨大利益使美国在1981年开设“国际银行业务便利(IBF)”,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日本于1986年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JOM)。欧洲货币市场在美国和日本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拥有离岸金融市场,至此离岸金融市场具备了全球性质。美国和日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不仅使市场的地理分布出现突破,也使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原来的一体型和簿记型为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