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问题研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付敬东中共泰安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教学目的要求]本专题的目的是使学员了解、掌握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金融全球化,由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领导干部应当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这是有效领导经济工作的前提。本专题要求学员必须事先了解、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尤其应当对我国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市场的发展概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理解本专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中心内容]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金融全球化的概念、原因、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对与金融全球化密切相关的汇率制度和国际金融组织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对全球经济与金融有重大影响的金融危机;第四部分主要介绍置身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应当如何趋利避害,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专题将重点放在了专题的第四部分,任何问题的研讨都必须回归现实,立足解决中国问题,所以专题在这一部分颇费笔墨,力求使学员有所感悟。本专题的难点是第二部分中的汇率制度与第三部分的金融危机,由于这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而作为党校的主体班次学员大多来自党政机关,鲜有金融背景或阅历,所以对部分的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导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金融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重要部分的金融业的开放对世界金融、2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利弊参半: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与金融的进一步整合,使资本的流动更加自由与便捷,无论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金融全球化中受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也包含了巨大的风险,如果防范不当,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将会对一国、一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20世纪最后的十年间,就先后发生了1992年英镑危机、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三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作为WTO成员国,中国必须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金融危机也完全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研究、了解金融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完善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建立有效的危机防范机制,使中国能够尽得其利,尽避其弊,促进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原因、现状(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对于世界经济日益联系紧密的趋势,人们曾创造了很多词汇来描述它,如“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对应地也有这三个词,分别为“金融国际化”“金融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尽管这三个词在字义上存在很深的程度差别,但人们在运用时并不作明确的区分。大致说来,在八十年代,“国际化”“一体化”用得较多,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逐渐成了普遍的用语。不论是八十年代的“国际化”“一体化”,还是今天的“全球化”,都非常强调金融的纽带作用。所不同的是,“国际化”“一体化”常常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则和短期资本流动、证券投资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谈论“经济全球化”,基本都是以“金融全球化”为核心。3至于何谓金融全球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以为,金融全球化似乎这样表述较为合适,即: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金融全球化的实质,是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金融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这个表述之下,有三个要点需要强调:其一,金融全球化不仅是一个金融活动越过民族国家藩篱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而且趋同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金融活动的风险属性,亦即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其二,从主体上来说,这一过程固然很强地反映了若干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和英国)和国际经济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意向,但主要是无数私人资本通过市场的逐步一体化而推动的。这意味着,金融全球化是一个逐步削弱民族国家经济权利的过程;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概莫能外。其三,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范围上是逐渐扩展的,在程度上是不断加深的。(二)发展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1.国际贸易的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速一直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速,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国际结算、国际汇兑、短期融资等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客观上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2.国际过剩资本的推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企业、组织、个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闲置资本,为了使这些资本生息增值,他们必然想方设法寻求更好的发财途径,就会突破国家、地区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发财的场所。这客观上也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3.跨国公司的推动。根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的统计,当今世界至少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他们至少有70多万家子公司,这些企业至少控制着全球贸易的60%,掌握着世界上70%的高技术、80%的技术贸易,生产着世界23%的GDP,跨国公司的活动客观上也推动了金融全4球化的发展。4.金融创新的推动。从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金融创新”的现象,这些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套期保值”,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业务只需要交少量的保证金,就能从事数十倍、数百倍于投资的金融交易,客观上推动了金融全球化。5.金融改革的推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日、澳等发达国家进行了一场名为“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主要内容是放松金融管制,允许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混业经营,这些改革客观上也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6.信息技术的推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把世界上数百家银行、十几个外汇交易中心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24小时连续营业,客观上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三)金融全球化的现状1.主要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3个成员国中,已有150多个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其中有37个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即自由兑换。2.金融机构及规模全球扩张。以银行为代表的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各种货币金融业务,成为全球百货公司。如花旗集团总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占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70%。以中国为例,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13家外资银行获准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4家外国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5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开办QFII托管业务等。外资银行规定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已超过100种。3.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进一步扩大。以伦敦为中心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最大的国际货币市场,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国际货币市场利率的价格基准。证券市场的外国上市公司日益增多,股市总市值5显著增加,目前全球有48家证券交易所,股价总市值超过世界生产总值。4.金融业务的监管标准逐渐统一,国际协调机制日益增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业协会、国际保险业协会分别制定了本行业的稳健经营及监管的统一标准。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协调机制在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协调国际货币问题、稳定汇率、向成员国提供贷款或紧急援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金融全球化汇率制度与国际金融组织(一)汇率与汇率制度一种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4条)⑴能充当媒介货币,担当国际交易的支付工具。⑵能充当干预货币,作为各国外汇市场操作的工具。⑶能充当计价标准,表现国际商品和劳务的价值。⑷能充当储备货币,形成各国的外汇储备。(二)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三、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往往表现为:银行破产、股市崩盘、币值大跌、资本外逃。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6已经司空见惯。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多了。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可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帐是不可能的。坏帐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帐损失。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麻烦。可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甚至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揭露出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流动性,就会导发金融危机。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蓄的老百姓往往最后得到消息。当老百姓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反应非常简单干脆: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回来。由于任何银行都必然把相当7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长期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即全部返回所吸收的存款。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搞垮了。银行关门势必拖垮许多相关的企业。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各种业务联系,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结果,金融风暴的冲击一波连着一波,最终酿成一场社会风暴。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即使政府出面干预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破产(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当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即使国际力量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制止危机的蔓延(例如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机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例如,1974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失而出现银行业危机。日本在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崩溃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损害公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发生挤兑。例如,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区域金融危机中表现得非常严重。[2]银行的风险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门高得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当银行放贷、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也就是说,银行中92%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帐超过了资本金,以后再赔钱的话实际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因此,一旦储户知道银行坏帐很高,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他们势必会尽快提出自己的存款。如果大量客户挤提存款,将使银行迅速丧失资金流动性。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是银行监管的重头戏。四、中国金融业的对策(一)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8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表报告称,5年内中国将超越美、德,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OECD代表30个世界富裕强国,这是OECD首次就中国这个非成员国发表报告。报告说,中国现在占全球的产品出口6%,由于生产成本低廉,比率正不断攀升,预料在2010年,中国所占的世界出口比例量将升至10%,足以取代美国今日的地位。报告还预测,中国可在5年内超越英、法、意三国,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系。(二)加强货币当局的监管能力(警察职能)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