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第10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一、交通工具的进步2.公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后,公路运输获较快发展。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公路大桥,青藏高原等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3.水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受到一定影响。4.航空运输: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二、通讯工具的变迁2.现代:(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报刊业走向繁荣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2.维新派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三、报刊业走向繁荣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四、影视事业的发展1.中国电影:1905年,《定军山》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中国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五、互联网的兴起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答对所问才能得分。一要看清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如问题要求回答的是“两种政治模式的共性”,不能答成两种政治模式各自的内容或特点;二要弄清楚根据什么回答问题;三要准确地把握材料有效信息。答题语言简练,才能保证有时间做完全部试题。一要据分答题,分多多答、分少少答;二是尽量用概括性语句;三是用数字序号,提醒自己要为后面的答案留时间、留空间。怎样做到答对所问、语言简练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①从根本上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②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③中国有识之士的努力推动。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特点:①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②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③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3)影响:①交通的变化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它能够活跃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②交通近代化有利于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3)影响:③交通近代化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④由于近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近代化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AA。注意关键词“铁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B、C、D不符合题意。解析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报刊: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2)影视: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影视的视听功能强,其中的电视时效性非常强。它能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它丰富人们生活、开阔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及时获取各种资讯发挥巨大作用,电视还在休闲娱乐、舆论监督、学习进修、思想交流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报道及广告,引导人们认识经济现象和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3)互联网: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如果将每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互联网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人在终端,网上可以听广播、看电影、办公务、治疾病、炒股票、购商品、施救助、玩游戏等等。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DD。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的民歌演变过来的。民歌中的《竹枝》,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从记风土、写恋情、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都纷纷入诗。“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出自《沪江商业市景词》之《报馆》。当时的上海报刊业比较发达,报纸的销售量很大。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就称:“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解析2010年11月17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仪式在安徽蚌埠南站举行,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京沪高铁施工单位职工代表一起拧紧全线正线最后一根钢轨的扣件螺栓。此举标志着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完成路轨铺设贯通,即将转入联调联试阶段。京沪高铁初步确定提前至明年“十一”建成通车,投入2012年春运。热点溯源近现代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1)近代铁路交通的起步: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即唐胥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的发展:在“一五”期间(1953~1957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宝成铁路;“二五”期间(1958~1962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兰新铁路;到“九五”(1996~2000年)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B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一幕可笑现象,由于封建统治者们的顽固排斥,使铁路等近代新生事物不能得以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随着网络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不少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网络媒体是否最终会取代传统媒体?甚至有人断言传统媒体将在50年后集体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有人认为网络媒体必须依赖于传统媒体才能生存和发展,反过来,传统媒体也必须与网络媒体结盟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换言之,也就是谁也不会取代谁,它们二者之间最终只能是竞争与合作、互相依赖的关系。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呈现出了较快的成长态势,但传统媒体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愈来愈明显。可以说,网络媒体虽然发展迅猛,但它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因为传统媒体各有自己的优势,并且它们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也会有新的发展。“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它”是指()A.报纸B.广播C.电视D.因特网D抓住关键词“魔幻”、“每个人”、“所有知识”。解析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解读:材料反映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出于国防方面考虑,要求架设电报的奏折。张之洞认为电报能够快速地传递信息,有利于迅速调动军队。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D从最后两句可以看出,此诗赞扬的是信息传送的快捷,只有D项符合。解此题注意不要被第一句话迷惑,要把全诗读完再做判断。解析1.(2010•上海卷)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B唐胥铁路开通于19世纪80年代初,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礼仪,B项正确;北伐战争于1926年开始,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18年,故B项最为符合题意。解析2.(2010•福建卷)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A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解析3.(2009•上海卷)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