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1.人才需求分析(1)政策导向、提供契机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另外,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这些都为该专业及专业群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契机。(2)行业发展状况机械行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行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6%,2006年达到7%。机械工业总产值与GDP比值持续提升,由2000年的0.21提升到2005年的0.31,专家预计经过未来五年发展,比值将提升到0.4以上。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发电、输变电、石化、煤化工、薄板连轧、煤综采、造船、铁路与轨道交通、环保、工程机械、自控和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纺机、农机、IT设备、飞机作为重点发展16大领域。这一举措为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也为机械行业带来更新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在未来10年中,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将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应该说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区域产业经济看,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为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步入更高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还带动了新的科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滨海新区被赋予这样的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成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滨海新区将形成“五个标志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国际物流的集散区、各类人才的创业区、宜居生态新城区。新一代运载火箭项目和空客A320项目等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后,将成为天津市新的支柱产业,规模可达到400亿元,这将带动金属加工,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空客A320项目作为中国与欧盟合作的重大项目,空客总装线建成后拉长的产业链,将为整个区域带来更多市场机会。(3)行业环境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特别是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改造和工程的开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制造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一种“旺盛”的态势,不管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和空客A320等国家大项目,还是天津轻轨、地铁工程、天钢、天汽、大无缝等大型国企,以及三资、民营企业,对制造类人才都表现出强大的需求态势。在环渤海这座大舞台上,滨海新区已经粉墨登场,充分做好“领舞”的准备。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大量的装备制造类企业将对技能型高职毕业生有着大量的需求,将有效扩大机械(机电)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2.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目前,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总量较大,但素质有明显欠缺,还不能适应先进制造业对人才的最终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岗位不能达到“零对接”。造成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二是知识结构和实际技能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不强。(2)招生人数增多但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明确近几年,招生规模扩大,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没有真正从职业工作3任务和岗位要求出发来明确培养规格,没有发挥行业企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的主导作用,这就对毕业生就业质量造成一定影响。(3)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当前,高职师资队伍中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的教师不多,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少,师生比例悬殊,结构不尽合理,不具备培养能工巧匠型高技能人才的条件和环境。(4)校企合作的机制尚未健全没有真正做到校企的融合,而良好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土壤。(二)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建设目标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成为装备制造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及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设备改造、制造信息技术、生产工艺技术服务提供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具体建设目标(1)坚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典型产品的形成过程改革现有课程体系,采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2)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3门达到天津市精品课程标准,编写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特色教材。(3)加大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4)以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讲会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基础理论扎实、实践业务能4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带动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专业群建设。(三)专业建设项目与内容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核心进行建设,带动机械制造类专业群中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提升,建设资金总投入500万元人民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专业建设现状简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于1954年,2006年被评为天津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高职称11人,硕士5人。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本专业现有在校生人数410人,历年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本专业共编写出版了10余本专业教材,市级教改科研课题一项,现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床、刀具、夹具、模具)、液压与气动、工程材料、技术测量与公差、CAD/CAM、数控仿真等实训室,拥有普通车、铣、钳工种和数控校内实训基地,并与天津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有5个校外挂牌实习基地。(2)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制造业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同时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历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了解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群)有四类:1)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产品的质量监督、加工设备的控制与管理;2)机、电、液、气等各类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日常维护;3)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工艺编程、调试及日常维护;4)使用各种二维、三维机械CAD/CAM软件,进行设计、绘图、编程。为此,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的领域定位为:①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制造;②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安装调试。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如表3-2-1-1所示:5表3-2-1-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两个培养目标的定位、能力分析和知识结构表培养目标定位能力分析知识结构目标方向1: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制造精熟机械制造产品工艺及加工方法;对机械制造所需的设备能灵活运用;能够对于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数控设备常用工艺装备进行设计、制造或技术改造;能熟练运用3C(CAD/CAM/CAPP)、对生产流程能进行全过程管理。机械制图、技术测量与公差配合、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刀具、机床)、液压与气动、数控编程、CAD/CAM/CAPP、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普通车、铣工种的操作,数控车、铣操作等。目标方向2: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安装调试能够诊断机、电、液、气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和数控设备故障源(点)、对设备能进行必要的维修与维护;能够进行机、电、液、气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工艺。普通车、铣工种的操作,数控车、铣操作等。(3)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订单式”人才培养目前,本专业已与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两届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在“订单式”培养方面,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构建动态的柔性化的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与企业岗位标准相吻合的课程标准、考核标准。2)积极探索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三年分六个阶段,各阶段均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安排相应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工学结合、交替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第一阶段重点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素质与职业技能培养: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敬业、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式的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第二、三、四阶段主要是职业技能培养:该阶段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职业技能的教学中仍采取以“任务”作为驱动主线,体现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的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第五阶段主要是职业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6进行实际操作,即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分别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或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安装调试等工作;第六阶段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性“任务”实训,实现生产和学习的有机结合,并安排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3)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从职业分析入手,对企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制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学生毕业时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学生毕业时要求不仅取得毕业证,还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本专业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中、高级绘图员证书;普通机加工职业资格证书和数控操作中、高级证书;CAD/CAM/CAE证书等。2.课程体系建设(1)主要建设目标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在对工作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从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提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构建以“任务载体”为中心,以子任务或项目课体为主体,以实训车间为实施地点,以工艺、生产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2)“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1)构建“任务驱动”程体系模式的核心理念构建“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课程体系设计模式如图3-2-1-2所示:7图3-2-1-2课程体系设计模式2)“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构建思路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构建专业课程结构的总体思路:①教学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岗位工作分析;②项目课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③教学项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覆盖面。需求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材模式开发课程内容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专业团队行业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工作分析专家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实施方案和成效教材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知识能力框架培养目标8表3-2-1-2第一阶段教学设计方案任务内容任务载体(二轴减速器)载体分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