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第四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动荡•缺少一种很系统很强烈的思想•充满了自由精神•玄学盛行、清谈之风•都城规划思想的发展•中国园林处在发展转折的过程中•石窟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道儒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灯打上了佛教的烙印。•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北魏平城遗址平城平面图南朝建康涿州影城铜雀台佛教及佛教建筑•佛教东汉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北魏洛阳主要佛寺分布图东汉麻浩崖墓佛教建筑的中国化•佛寺最初以塔为中心,佛像设在塔中。但佛塔内部狭小,以中国传统观念衡量不够威严庄重。像的大小和数量也受限制,逐渐产生另建佛殿以安置佛像的需要,佛殿在寺中逐渐取得和佛塔并重的地位。•主要佛寺的大殿宛如宫殿,设在佛殿中的佛像也逐渐由印度人的形象、服装改变为汉族或中国少数民族人的形象和服装,加上周围陈设的坐具帷帐,就俨然是宫殿中帝王的威严了。•这样,一些由国家建的大型佛寺就逐渐宫殿化了佛教建筑中国化•舍宅为寺:寺宅同构的现实基础•佛寺中国化也和信徒为积功德大量舍宅为寺有关。这种由住宅改建的寺受原有住宅布局的限制,大多不能很规范。有点第宅小,无地搭建,只能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有些有宅园的住宅,舍为寺后,寺中也出现了园林。很多舍出之宅在都城或大城市中,这就为佛教在都城及大城市中日渐广布创造了条件寺院格局•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永宁寺塔登封嵩岳寺塔•密檐•十二角•宝刹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北魏齐石窟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东崖各窟廊建筑和雕刻复原图云冈石窟九十窟立面中心塔柱窟龙门石窟北魏宾阳中洞内顶展开图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庑殿屋顶柱子装饰涡卷屋顶天花爱奥尼柱式涡卷塔心柱塔刹(三层)城门形制殿堂斗拱柱式波斯兽形柱头北朝木结构五个发展时期进程图园林•汉代园林关注环境•审美精神:玄学,受汉代流行黄老之说的影响,讲究思辨,清谈之风始盛,尚庄子之说,追求返璞归真,追求自然,甚者恣意而行,流于放浪•一池三山:《水经注》里讲到:“建章宫,汉武帝造,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北有太液池,池中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秦汉园林特点•面积极大,以未加工的自然风光为主•园林中包括了部分宫室建筑•苑的主要功能是攻帝王射猎行乐,故养百兽于其中•开始形成一池三山的定制•私家园林有堆叠假山之举魏晋南北朝园林的成就•一、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园林由再现自然演进为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模仿自然演进为适当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二、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游赏内容主要是追求视觉景观的美的享受。魏晋南北朝园林的成就•三、私家园林作为独立类型而出现,并出现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的倾向;一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追求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四、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规划之中,御苑成为都城中心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寺观园林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此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园林的成就•五、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取得了协调关系,园林规划转变为细致、自觉的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总结•1.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成熟–以宫城为中心–用中轴线组织城市结构–分区布局–择中立国•2.建筑形制趋于丰富•3.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完善–1)木结构–基本形式的定型化–三角形屋架的发展–材份概念的发展–2)砖石结构–砖比例的定型化–拱券技术的成熟–高层砖结构技术的发展•4.建筑技术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比例尺在设计中的应用–屋顶形式的多样化–脚手架–施工工具的进步•5.建筑艺术与装饰–石雕(墓门)–砖雕(柱础)–木雕–彩画–金属饰物–藻井–屋顶装饰–琉璃的广泛应用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