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案点评【实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3《河中石兽》教案点评【实用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河中石兽》教案点评【实用4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河中石兽》教案点评【第一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难点: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1、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2/13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成。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3、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优势十分明显。给下列字词注音。河干()门圮()船棹()曳()湮没()啮沙()坎穴()溯流()臆断()1、翻译全文。2、完成《学辅》p86第2、3、4题3、理解重点词。《学辅》p86第5题。4、重点理解的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3/13断欤?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概括各层大意。3、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试归纳总结。经过人物寻找地点原因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这说明了什么?(《学辅》第12题)6、结合全文,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7、“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辅》第11题)4/131.层层铺垫。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1、课后第五题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4、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5/13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5、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6、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事例?7、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河中石兽》教案点评【第二篇】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重点知识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1、讲一小故事:1、倾听有关纪晓岚的故事由作者纪晓岚这位大有关纪晓岚的儿时的趣事2、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才子的小故事引入,说明这一“满清第一大学士”“风流才子”--纪晓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其才(自由发言,分散回答)、趣,从而也掌握一华了。6/133、参照注释,知道有关些必要的文学常识。4、组织学生讲一讲《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5、引出《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记述狐鬼神怪和见闻琐事。1、范读、领读课文、跟读,反复朗读课文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点拨:字词的读音掌握字的读音:圮棹曳湮中最重要的手段,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2、发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后学生在自行朗读,复述课文中所讲故事。课文讲述了寻找两座掉入水中的由情入理,能够在石兽的故事。读清读顺的基础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1、引领、点拨学生扫清课文的先自己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对照注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字词理解障碍。释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形式,来解决疑难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后分小组讨论:问题,降低难度,试翻译课文,弄懂大意。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内来进而培养学生这种讨论解决。阅读浅近的文言文关键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干阅已①圮:坍塌②曳:牵引③湮:埋没……3、课堂交流,资源共享。再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交流7/13自己的想法。以考试的形式,积累文言有问有答的:在课堂有剩余时间字词的解释掌握:的情况下,增置此选派一学生为主考官啮:咬,这里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环节,使学生对课提出问题,同学回答冲刷。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溯:逆流而上。巩固,强化训练.a、b级学生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写1小短文,说明能够在上游找到石兽的道理。c级学生抄写并翻译课文。《河中石兽》教案点评【第三篇】《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1,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1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通过前面几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据以上两8/13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内容。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本文我打算用两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读,力争每次朗读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与提高:一是自由朗读,提出疑问,划出读音不准的字词;二是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侧重于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三是齐读,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为后面的'人物分析做好铺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四个步骤。第一步译一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翻译,并将个人以及小组不能翻译的句子在班内质疑,师生共同完成解疑。9/13第二步重点突破中最有难度的几个句子:在这一步骤中我设置了一个表格,学生完成表格既能较全面的把握故事情节,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石兽是如何“游”到上游去的?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之后采用“画一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简笔画演示最有难度的句子的动态模拟图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找到了石兽?让学生质疑、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事例,得出“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道理。从而整体把握的内容与中心。消除了语言障碍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但是如果将富有丰富内涵的文言词语仅仅停留在释义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在教学中玩味文言文的语言呢?除了诵读外,“比较法”“想象法”是一种有效而且实在的方法。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精辟的概括,精心的选择比较点,并且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琢磨字词,就必能使得学生登上语言之堂,入运用之室。于是我在第三步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的作者的语言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所有体现作者对讲学家嘲讽的句子,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如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让学生“比一比”并“想一想”,在补白的练习中学生体会到作者凭借这简洁的文字记叙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引发我们的联想,引发我们的思考,真所谓是一个字写活一个人,一个字激活了一群人。在短短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的是人物的心情,是人物的10/13语言,是人物的形象。所以说纪昀的文字虽然简短但是意无穷。让我们带着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语气语调,实现了读的又一层次的提高。在前面朗读、理解、赏析、比较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了作者纪晓岚的三个特点: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耐人寻味;2.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于是我又采用了转换角色的方法让学生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一次穿越,再现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力争演出人物的神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且又能走出文本,深刻感悟揭示的道理。并且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背诵的目的。我采用减字法帮助学生背诵,降低了难度,交给了方法。最后是课堂小结:让学生感悟,说出自己所得。1.熟读并背诵全文2.积累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或诗句。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感悟、学会积累,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的教学理想。尽管在备课的过程中得到了我校所有语文组姐妹的帮助,但是我们深深的感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实在有限,而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我们能否准确的找到文本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个按钮.还肯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11/13《河中石兽》教案点评【第四篇】1.熟悉并理解这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3.积累文言词语。1.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2.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3.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虚词和自己理解上有意思的实词。搜集作者生平资料和故事,了解《阅微草堂笔记》。小资料: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1.本文选自一书,这是所作的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2.本文作者是朝的,字,学者,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