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电气学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一、院系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之初的电力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3个专业1961年整体并入后,奠定了学院办学基础。经历搬迁、调整、合并和发展,2006年7月由原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在北京设立本部,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随着科研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卓著,为我校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学院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技术、电力经济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拥有《电机学》和《电磁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学院拥有一支知识、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实力较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院现有教师29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万千人才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69人、副教授8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1%。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等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战略防御教育部创新团队、大电网保护与安全防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创新引智基地)、电磁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创新研究队伍和基地,为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一流的研究条件和平台。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高科技研究“863计划”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16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获发明专利14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500余篇。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230人,硕士研究生1584人,本科生5324人。2008年学院共招收硕士生555人,博士生55人。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硕士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的攻关项目,学位论文水平较高,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好评。一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多项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将学院建成专业结构合理、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设施精良、科研平台先进、教学质量优异、研究成果丰硕的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二、专业介绍(一)080801电机与电器研究领域既包括电力系统中的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又包括各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型节能电机;前者侧重于运行分析、建模仿真及监测诊断,后者侧重于理论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现代节能控制技术。培养目标为能胜任以下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1、在电力系统相关单位胜任大型电机运行分析、监测控制或故障诊断相关科技工作;2、在其它行业从事新型节能电机设计以及节能运行控制技术开发;3、在相关科研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4、与电机及其节能运行控制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求:掌握电机及其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在熟练地应用中外文文献,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的基础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或技术问题;具有拼搏精神、钻研精神、奉献精神及协作精神,既能独立从事科技工作,又善于在团队方式下出色完成任务。在专业科技方面,具备较强的书面及口头的学术交流能力。主要研究方向: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主要研究在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情况下,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运行行为,将电机内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和系统动态分析相结合,并进一步结合试验研究方法,为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和控制提供更准确的模型和参数。目前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步发电机的异常非线性及其对系统稳定影响的研究”,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临界失稳条件下同步发电机的复杂非线性模型”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00MW水力发电机组研究:1000MW发电机电磁参数研究”等国家纵向课题。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交流电机基于在线监测的实时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3、新型电机及现代节能控制技术:主要研究超高效新型稀土永磁电机的理论分析、设计、测试方法以及交流电动机过渡过程的实时控制理论与方法,目前正在承担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自适应节能控制系统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性能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分析相关理论的研究”。(二)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控制、管理等有关的专业。它涉及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运行、信息处理等工程技术。把传统的电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测试、新型电工材料等学科与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我校是国内最早开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之一。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长期以来,一直在该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起该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己形成了以杨以涵、杨奇逊、贺仁睦等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并涌现出张粒子、李庚银、张建华教授等一批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该专业现有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1人。同时,聘请的校外著名教授多人,如宋永华教授(英国)、倪以信教授、郭志忠教授等。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注重面向我国电力工业生产运行分析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注重前沿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的格局。为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本学科不断加大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大电网保护与安全监控、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电力市场与信息技术、柔性输配电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现代电能质量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已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46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9000余万元。出版教材及专著10部。有1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每年都邀请一些世界著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或短期工作,同时积极选派优秀人员出国访问进修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培养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生产实际的科研项目;毕业生分配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三)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本专业培养掌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及发展动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门技术问题能力的研究生。培养电力系统、电工制造和技术物理等领域中从事高电压、强电流技术、绝缘技术、放电应用技术、过电压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高压电力设备设计、制造、运行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及相应的实验手段,可在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及工程技术工作,特别在当前我国超特高压电网建设大潮中,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在研的纵向基金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与清华大学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1项;与ABB公司国际合作项目1项,其它横向科研项目有15项。近5年来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元,2005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624万元,2006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637万元。本专业不但承担了众多的科研项目,科研学术成果更是丰富。近4年本专业老师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年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学术、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大部分都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已申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本专业目前主要开展和从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绝缘技术、放电理论及应用新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四)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现代社会对电能的产生、传输与应用提出更为高效、环保、可靠、经济的要求。电力系统越来越需要能够对其数量和质量可以灵活控制的技术。这正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电力电子技术所能实现的目标。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整个电能产生、传输及利用的各个环节。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技术、高压直流输电与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及为数众多的电源技术都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范例。中国电力系统具有地域跨度大、结构复杂、控制要求高的特点。中国资源特别是一次能源相对紧缺、而又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因此,中国电能的安全稳定、可靠供应及高效环保利用成为当务之急,电力电子技术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本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为能胜任以下工作的高级科技工程人员:1、在电力系统相关单位从事系统运行、分析、控制或管理工作;2、在电气设备设计、生产相关的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等企业从事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工作;3、在相关科研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华北电力大学是最早开展电力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校之一。在直流输电、FACTS、电能质量控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众多企业的科研课题。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8项,相关专著5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本专业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需要,开展了具有电力系统特色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发电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包括分布式电源及微型电网的控制技术,可变速抽水蓄能发电技术;(2)输电领域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直流输电技术、FACTS技术;(3)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包括电能质量监测、评估、分析及其控制;(4)用电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包括高压变频调速与节能技术、电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111doc.com 三一刀客.

备案号:赣ICP备18015867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